论文导读:这使得我们进一步反思“伯利——米恩斯命题”、产生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从而克服了委托代理模型中忽视交易成本的弊端。委托代理,“内部人控制”问题对策研究。
关键词:“伯利——米恩斯”命题,委托代理,内部人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质疑“伯利——米恩斯”命题
伯利——米恩斯(1932)通过对200家美国最大的非金融公司的考察,认为在股权及其分散的条件下经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并称之为美国企业制度史上的一场“经理革命”。硕士论文,委托代理。他们在实证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命题——“经理革命”造就了一种“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经济优势”,“那些提供资财的人被赋予‘所有者’的地位,从而使得新王子们能够行使他们的权势”。伯利——米恩斯等人关于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条件下“两权分离”的结论,统治经济学长长半个多世纪。硕士论文,委托代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此持异议的观点不断出现。硕士论文,委托代理。20世纪90年代集中发生的所谓“财务丑闻”,不仅出现在经济转轨国家里,而且出现在大家公认的市场体制比较完善、公司治理比较健全的国家(如美国的啊安然、世通等)。这使得我们进一步反思“伯利——米恩斯命题”、产生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二、内部人控制
对内部人控制的研究,国内学者费方域曾将过度时期的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类别分为以下四种:(1)内部人掌握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2)内部人事实上同时掌握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3)内部人合法地获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但却没有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4)内部人合法地获得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三、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和推倒
首先对模型进行假设,然后对模型进行推倒,最后得出结论。
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条件如下:
(1)信息不对称,即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选择 和外生变量 ,只能观测到产出 ;
(2)委托人不能使用“强制合同”而只能通过激励合同 诱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采取的行动;
(3)假定初使没有交易成本,委托人付出的交易成本与产出成正比,即 ,这里的交易成本为谈判、监督和保证代理人(经理)向有利于委托人的方式行动的费用;
(4)在一个企业中只有一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经理),且都是理性人;
(5)经理的努力程度分为努力和偷懒两种,分别用H和L表示;
(6)产出为 ,且 ;
(7)经理勤奋工作时, 的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分别是 和 ,偷懒时, 的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分别是 和 ;
(8) ,即勤奋工作时高利润的概率大于偷懒时高利润的概率;且勤奋工作时的成本比偷懒时的成本高,即 。
(9)假定委托人希望代理人(经理)选择 ,则 ;
对于假设条件(9),我们可知,为了使经理有足够的积极性自动选择勤奋工作,委托人必须放弃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合同。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激励合同 ,使得经理按照有利于委托人的方式行动,从而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解下列最优化问题:

 
 
为参与约束, 为激励相容约束。
令 和 为参与约束(IR)和激励相容约束(IC)拉格朗日乘数,那么上述最优化问题的拉格朗日函数为:
 +
解上述拉格朗日函数的一阶条件为:

整理得:
(1)
这里是本文增加交易成本后的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最优合同条件。从而克服了委托代理模型中忽视交易成本的弊端。
为了理解(1)式,可以考虑一下委托人可以观察到经理行动 时的最优合同。此时,激励相容约束是多余的,因为委托人可以通过强制使经理选择所规定的行动。例如。如果委托人希望经理选择 ,他可以通过如下合同做到这一点,即如果经理选择了 ,委托人就将支付 ,否则只支付 。那么只要 足够小,经理就会选择 。因此,当委托人可以观察到 ,就可以考虑个人理性约束(IR),最优化的条件为:
(2)
这就是所谓怕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条件。假定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经理是风险规避的,即 ,那么条件(2)就为 ,这意味着 ,即经理拿一个固定收入 ,委托人承担全部风险(拿剩余收入 )。硕士论文,委托代理。而在非对称情况下,经理必须承担一些风险,就是说,当委托人不能完全观测到经理的行动时,帕累托最优风险不可能达到。为了使代理人有积极性努力工作,代理人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是由非对称信息导致的激励与保险的取舍。从委托人角度来看,他为了距离委托人(经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选择努力水平H,要付出比信息对称情况下更大的代价。硕士论文,委托代理。但是如果委托人只是希望经理选择L的话,那么信息不对称造成委托人福利损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