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管理和引导。预防,预防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策略。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
2010年4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54.5%。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论文大全,预防。在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方面,大学生网民表现的较为活跃[1]。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项内容。在带来便利和愉悦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造成学业荒废、人格发展不健全、社会交往能力低下甚至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防治网络成瘾成为独立学院德育工作者急需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论文大全,预防。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笔者通过对网络成瘾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努力探索有效预防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策略。
1.预防网络成瘾的可行性
1.1.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2]根据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及内容,可将网络成瘾分为以下5类: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
1.2.网络成瘾的发生过程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由最初的正常使用到出现成瘾症状,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个人最初的网络行为一般是出于好奇,主要以愉悦心情、缓解紧张和疲劳为目的,上网的时间和频率适当,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平衡,个人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未受影响,此种网络行为属于正常使用;如果学生沉迷于网络,占用大部分业余时间上网,不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导致个人社会功能受损,这就成为网络过度使用。论文大全,预防。此时学生本人还会对其过度的网络行为带来的危害有所警觉;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一旦因上网时间减少而出现戒断症状,就使得其网络行为无法遏止。此时上网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导致网络和现实生活严重失衡,个人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造成网络成瘾。
由此可见,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一个由轻到重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很多环节是可以进行干预和逆转的。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应该在网络成瘾戒断症状产生前,采取有效措施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管理和引导,教育学生自觉将网络行为控制在网络正常使用的限度内,避免网络成瘾症状的发生。
2.预防独立学院大学生产生网络成瘾的必要性
2.1.独立学院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产生网络成瘾。
2.1.1.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自控力欠缺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有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沉迷于网络。网络的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高仿真性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很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2.1.2.独立学院大学生经济上大多比较宽裕
独立学院大学生家境一般较好,家长们会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提供丰厚的资金保障。不少大学生在网吧“不差钱”,甚至能购买笔记本电脑在宿舍上网。这为独立学院大学生能够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在网络上提供了客观条件。
2.1.3.独立学院大学生智商普遍较高
独立学院大学生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论文大全,预防。而网络游戏一般都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音响效果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很容易使玩者身临其境,感觉到在现实中较难体验到的紧张、惊险与刺激。玩者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后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现实生活中也较难体会到。这都诱使学生在网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1.4.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
独立学院大学生将来毕业后由独立学院颁发文凭,择业的难度相对增大。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前途明显感到压力[3]。网络成为他们舒缓压力的重要途径。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能让大学生发泄情绪,麻痹自己,暂时忘记烦恼,逃避现实。
2.2.网络成瘾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2.2.1.荒废学业、浪费生命
大学生一旦对网络产生极大渴求,就会在学习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回想与网络相关的情境。为了能够经常体会网络带来的强烈的愉悦和满足感,会不断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随着上网时间延长,逐渐丧失对网络使用的自控能力,陷入恶性循环。花费于网络的时间可以由最初几天上网一次发展到每天上网几个小时,直至终日沉迷于网络,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这种无节制的网络行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生命浪费。
2.2.2.感情淡漠、丧失责任感
当上网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后,大学生会减少或放弃从前的很多兴趣、娱乐及社交活动,使日常行为均局限在网络上,在同学、老师和家长眼里,变得冷漠、无情。虽然最初会意识到网络过度使用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但随着沉迷程度的加深这种自省意识逐渐减弱。从最初对自己的家人或辅导员隐瞒上网的真实时间,发展到无视家人和辅导员的任何劝告,为能够上网和延长上网时间而想尽一切办法,包括说谎、旷课等,丧失了对自己及他人的责任感。论文大全,预防。
2.2.3.生理功能紊乱
长期的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食欲减退、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睡眠节律紊乱以及疲乏无力、心慌胸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眨眼次数减少,会引起视觉疲劳、眼部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出现视屏晕厥现象;长期操作电脑可导致腕关节综合征,偏头痛、颈肩疼痛及颈椎病。论文大全,预防。
2.2.4.脱离现实、消沉抑郁
大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会模糊现实和虚幻的区别,不能迅速从网络的“虚拟刺激场面”和“高等级身份”中脱离出来,出现自信心膨胀、自我评价过高等高涨情绪反应。严重的会完全分辨不清现实与虚幻,出现短暂的现实解体、甚至妄想;游戏中的失败和死亡场面会引起恐惧、害怕等负面的情绪体验。老师、朋友和家人对其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反对和批评,会使其感觉无法融入现实生活,产生悲观、沮丧、对未来失去信心等负面情绪体验。长此以往可导致心境障碍,对于自己的学业和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和愉悦感,常常感到乏力、倦怠,甚至产生抑郁和悲观厌世的心理。
2.2.5.价值观扭曲、人格障碍
网络游戏独有的挑战性和仿真性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带来了诸多的暴力和虚幻,使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扭曲了现实的道德界限,形成并固化了其他不良行为模式;网络的匿名性和逃避现实性也可能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对他人过分依赖、自卑,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回避正常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多疑,情绪不稳等。严重降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预防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措施
为有效预防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学校应多管齐下,组织各方力量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干预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把网络成瘾防患于未然。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
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健康网络行为宣传渗透其中,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网络成瘾的巨大危害,在心理上形成一道理性对待网络行为的防护墙。
3.2.进行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
学院应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应因势利导,让大学生掌握网络的科学使用知识,消除对网络的神秘感,认识到网络作为应用工具的实质,使大学生掌握这项帮助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技术,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辅助文化学习和课外娱乐的重要载体和媒介。
3.3.建立丰富的网络学术资源
加强独立学院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设立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建设专业学术主页,以便大学生能够将网络应用于专业学习,从而减少不良网络行为的发生。
3.4.制定严格的网络监管制度
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过滤网络的不良资源,加强学生公寓个人电脑的管理,有效、合理的限制学生上网时间。建立长期的寻访、监督机制,及时发现沉迷网络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3.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独立学院应组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文体活动,鼓励所有同学都能够勇敢的表现自己,充实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在比赛和竞技中激起勇气,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失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3.6.培养沟通能力
通过组织各种讲座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鼓励大学生在必要时积极、主动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善于倾诉自已的心声。
总之,在预防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锲而不舍的疏导和教育,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地为自己设定发展目标,正确认识网络作用,自觉抵御不良诱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网络就不会成为一种威胁,而会成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张扬个性、增长知识、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历练能力、提高素质的理想平台和有力工具。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OL], 2010-04-26,[2010-6-1],http://research.cnnic.cn/html/index_74.html.
[2]陶然,王吉因等,网络成瘾的命名、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J].武警医学,2008 (09):773—776.
[3]李继林,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众文艺, 2009(18):166-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