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
企 业 财 务 绩 效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CFP)
图3.1 理论模型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本文建立以下理论模型(图
3.1),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互为因果,彼此影响,互相促进。
3.2 研究变量
3.2.1 企业社会责任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是整个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从社会责任的不同评价标准来看,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有两种类型: 一类研究是使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或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在短期内对 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第二类研究以企业社会表现来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研究企业社会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第二类研究是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 研究的热点。衡量企业社会表现的方法有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TRI 法、公司慈善法、 KLD 指数等。
本文采用了李心丹(2008)提出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数 CSRI。它由三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模块组成,具体指标架构如图 3.2 所示。

图3.2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资料来源: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2007 年度报告, 南京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2008 年 10 月
根据社会责任逻辑结构框架建立如下模型:
CSRI=β1 SCPS +β2 DSR +β3ESRR
其中,CSRI 表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数;SCPS 表示每股社会贡献值,DSR 表示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ESRR 表示社会责任报告定量考核值。评价要素的权重 β1、β2、β3
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最终的得到模型如下:
CSRI = 50%×SCPS + 25%×DSR + 25%×ESRR
3.2.2 企业财务绩效变量
企业财务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可以分为两类:市场收益指标和会计指标。前者主要基于资本市场的交易数据,着重于对股东的回报;后者主要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反映整个 公司的经营成果。
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常用到的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资产使用效率、成长性、流动性、风险/市场收益,其中前四项属于会计指标,第五项属于市场收益指标。根据 Griffin 和 Mahon(1997)对 51 篇相关文献的分析,以上五项指 标中,最为常用的指标是用来反映成长性的公司规模,其次为衡量风险/市场收益的超常收益率和贝塔系数,接下来依次为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销售报酬率。
在用市场收益指标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时,必须考虑市场有效性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如果企业社会责任确实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影响,那么当 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新信息传递到市场时,一个有效的市场应立即做出反应,股价因此迅 速发生变动。可见,如果采用市场收益作为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恰当的研究方法应该是事件研究法。
与市场收益指标相比,会计指标考虑了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不仅仅是站在股东的角度。因此本研究采用会计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选用了反映赢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摊薄 净利润),而将公司的规模和成长性纳入控制变量。
3.2.3 控制变量
在国外相关实证研究中,公司规模和行业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得到了一致认同。SimonKnox(2005)对 FTSE4Good 前 150 家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成果与公司规模有关,大型公司和中型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明显不同于小公司的相关报告。因为通常大公 司会更多地关注其利益相关者,也有能力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业特性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不同的行业面对的压力不同,由此会形成各个行业特有 的社会责任。
此外,Carlisle 和 Faulkne(2004)曾针对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提出了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框架,认为企业成长性是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王加灿(2006)根据企业伦理水平——企业 能力状况二维模型对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社会责任所作的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也是明显不同的。姜启军与贺卫(2005)
也认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最好,三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最差。
据此,本文共引入四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行业(Industry)、最终控制人类型
(Owner)和公司的成长性(Growth)。其中,行业和最终控制人类型用虚拟变量(哑元)
表示。下表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变量、企业财务绩效变量和控制变量。
表3.1 研究变量
变量 |
符号 |
定义 |
组1:企业社会责任变量 |
企业社会责任指数 |
CSRI |
|
组2:企业财务绩效变量 |
每股收益(摊薄净利润) |
EPS |
净利润/期末总股本 |
组3:控制变量 |
企业规模 |
Size |
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
产业 |
Industryi |
第一产业i=1;第二产业i =2;第三产业i=3。 |
公司的成长性 |
Growth |
(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 /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 |
最终控制人类型 |
Ownerj |
国有和集体控股j=1;民营控股j=2;外资控 股j=3;其他j=4。 |
3.3 研究假设和检验方法
本文分别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主要观察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市场业绩和会计业绩之间有无关系,这种关系是正相 关还是负相关。如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相关,则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深入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
本文包括如下两个研究假设和两个相对应的检验模型:
3.3.1 研究假设 1: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越好,其财务业绩越好。
检验模型 1: EPS=α0+α1Size+α2 CSRI +α3 Growth + Owner j+ Industry i +ε
3.3.2 研究假设2:公司财务业绩越好,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越好。 检验模型2:CSRI =β0+β1Size+β2 EPS +β3 Growth + Owner j+ Industry i +ε
以上两个检验模型都选用了样本公司的规模(Size)、公司成长性(Growth)、公 司最终控制人类型(Owner)和所在的产业(Industry)为控制变量。其中,i=1,2,3;j=1,
2,3,4。
3.4 样本选择与信息来源
本文的样本选择 A 股上市公司,根据信息齐全以及不含异常数据两项样本筛选的基本原则,最终确定有效样本为 691 家。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 CCER 数据库,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2007 年 度报告》。采用了 SPSS16.0 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