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们想了解各地区的人均收入差异是否已经获得充分的解释。表1第一栏下方为模型1的空间诊断,诊断结果发现Moran’sI值显著大于0,说明残差非随机分布,仍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意味着内生增长和制度增长因素并未完全解释各县市人均收入的差异,OLS估计出的结果有可能不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建立空间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从空间诊断结果可知,LMlag值大于LMerr值,且显著性水平为1%,说明残差的空间按变异为实质性的空间自相关,因此我们在模型的选择上以空间延迟模型(SLM)为好。此外,Wd50为空间权重的LMlag大于WQ1,所以使用Wd50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延迟模型。模型如下:

表2第二栏为空间延迟模型的估计结果,除了本身的宏观经济条件外,又加入了邻近县市的经济状况。可以发现,在考虑了实质性空间自相关之后,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大大增强,SLM的 值大于OLS模型,AIC值和SC值也小于OLS。此外,残差的Moran’sI值也未达到统计显著性,说明SLM的残差已接近于随机分布形态。
自变量中,资本存量的系数与OLS结果相同,而人力资本变量的系数也显著性大于0,符合我们的预期。制度变量中,外国投资系数显著性大于0,说明一个县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能提升自身的经济增长;私人企业员工比例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该变量对各个县市的增长没有明显的贡献。
最后,空间延迟变量具有5%的显著性,表示在控制了传统经济变量后,一个县市的经济增长会受到邻近县市的影响,并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靠近高人均收入的县市将有助于本县市人均收入的提高,反之则反是,存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此外,控制了空间延迟变量之后,各变量系数的绝对值与OLS相比均有下降,表示OLS低估了空间外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符合我们的预期,支持空间外溢假说。
基于比较的目的,我们仍然估计了空间误差模型。模型如下:

表2第三栏是空间误差模型(SEM)的估计结果。以往文献使用空间误差模型的主要原因在于模型设定的错误,如遗漏了重要的变量等,使得具有空间相关性的解释变量没有纳入模型,故将空间自相关设定于误差项,以修正空间自相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加入了干扰式空间自相关变量后,空间误差系数 并不显著,解释变量系数的大小和符号也与空间延迟模型相似,且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小于空间延迟模型,说明使用空间延迟模型更为合适。
表2:三种回归模型的横截面实证分析结果(2008年)
变量
|
OLS(模型1)
|
SLM(模型2)
|
SEM(模型3)
|
常数项
|
4.2045***
(0.7285)
|
2.5685***
(0.986)
|
4.656***
(0.697)
|
资本存量(自然对数)
|
0.1887***
(0.0586)
|
0.1991***
(0.0534)
|
0.1900***
(0.0536)
|
人均R&D(自然对数)
|
0.6984***
(0.1273)
|
0.6471***
(0.1160)
|
0.625***
(0.1214)
|
专业技术员工比例
|
0.1991**
(0.1128)
|
0.1990*
(0.1026)
|
0.2035*
(0.1081)
|
私营企业员工比例
|
-0.194
(0.4255)
|
-0.0976
(0.3870)
|
-0.082
(0.4153)
|
外国投资(自然对数)
|
0.0756***
(0.0205)
|
0.0533***
(0.0207)
|
0.0732***
(0.0203)
|
空间延迟Wd50
|
|
0.2057
(0.0833)
|
|
空间误差Wd50
|
|
|
0.2113
(0.1383)
|
Adjusted R-squared
|
0.7827
|
0.8179
|
0.806
|
AIC
|
17.817
|
13.8195
|
16.2052
|
SC
|
31.2216
|
29.4583
|
29.61
|
Observations
|
69
|
69
|
69
|
空间诊断
|
空间权重矩阵
|
WQ1
|
Wd50
|
Wd50
|
Wd50
|
Moran’s I
|
2.086**
|
1.47*
|
-0.0322
|
0.002
|
LMerr
|
2.67*
|
1.19
|
|
|
LMlag
|
5.31**
|
6.178**
|
|
|
注:1.括号内位为标准差;2.*、**、***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五、结论
我们选取浙江省69个县级市的相关统计资料,分别建立传统计量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度因素和地理邻近因素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无论空间按模型还是非空间模型,资本存量和人均资本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作用,支持内生增长理论假说。但制度带动经济增长假说只能获得部分支持。
2.使用传统的非空间回归模型时,发现残差存在空间相关性,并且进一步诊断为实质性的空间自相关,故采用空间延迟模型来检验本文的假说。与非空间模型相比,控制了空间延迟变量后,各项系数的绝对值均有所下降,说明传统回归模型为考虑空间依赖性,会导致低估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空间延迟模型结果支持空间外溢假说,毗邻高人均收入的县市将有助于自身县市人均收入的提高。因此,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时,要注意到一项政策不但对某一地区产生影响,而且对其邻近地区,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要从整体的视角着眼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亚军:《经济增长的理论描述与实证研究:基于1978-2004数据考察》,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杨立峰:《浙江省区域交技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陈斌:《浙江经济增长与制度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08年第11期。
4 Ying, L.G. ,“Understanding China’s recent growth experience: A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3, 37(4):613-628.
5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1期。
6 Yu, D. and Y.D. Wei, “Spatial data analysi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Greater Beijing, China, in a GIS environment ”,Papersin Regional Science,2008,87(1):97-117.
7 Lim, U., “A Spatial analysis of regional income convergence”, Planning Forum,2003,9.
8 Anselin, L. 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Model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