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法律论文

对网络社会人际互动的思考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2.对象广泛性

现实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往往在经常互动或关系密切的熟人圈子中进行,而网络沟通则扩展了交流对象的范围,使沟通对象发生了变化。亲缘、地缘、业缘等一直是人们之间沟通的主要联系。免费论文网。曾有调查表明,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重要问题的讨论网中,亲缘关系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非亲缘关系中,美国人更多地提到朋友,天津人更多地提到同事。网络技术拓展了沟通的范围,它不受任何等级层次或社会关系的限制。“相逢何必曾相识”,无论对方姓甚名谁,身处何方,只要互相愿意,彼此就可以倾心常谈。但一般说来,进入网络世界一个时期以后,网民打开电脑,他们往往会在屏幕的字里行间找寻他们的“老友”,这样就形成了网民的网上讨论网。

3.交往活动自由化

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统交往方式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交往活动实现高度的自由化。人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与他人交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达到交往的快节奏、高强度。基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过上一种“网络化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享受得以极大的丰富和质量提高之外,个人的创造性将得到空前的发挥和开掘,引发“学习的革命”。国内外都提出了“交互式(或互动式)民主”(Interactive Democracy)、“直接数字民主”(DirectDigital Democracy)概念,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发布个人的政治、思想观点。在全球化的网络空间中,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场所的看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转变,网络行动虽然并没有取消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但它却对社会行动的时间和空间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功能。

三、网络人际关系可能诱发的负面影响

借助于因特网的“人一机”系统,极大地减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关系、降低社会压力以求得暂时获得虚拟世界中的自由与安全,但是,这种以机器代替交往的方式必然会对千百年来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问题。

1.诱发信任危机

信任是人类沟通的社会心理基础,沟通背景的虚拟性往往会导致对沟通内容真实性的怀疑。匿名交流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任意创造自己的身份,理直气壮地撒谎,以至于人们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任危机。虽然,调查结果反映99%的网民称自己的言论是真实的,但问及他人言论的信任问题时,这个比例降到了83%”,不信任造成情感的不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沟通的效果。同时,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性别进行的深入持久的交流,对人的情感也会造成伤害,从而极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网上的“虚情假意”成为青少年的人格因素,并与社会上的信仰危机结合起来,就可能会造成双重人格,引发社会道德水平的倒退。

2.形成极端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情感复杂、性格偏激的人,但这种人在社会上为数极少,而且分布比较分散,在周围人的影响感染下,他们一般比较顺利、安稳地生活下去,但internet却使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有不少同道,从而坚定了其本身不正确的观点和信念。比如,在互联网上发现了很多自杀网站,这些网站声称是劝人们不要放弃希望,帮助你分担困难,实际上这些网站都暗藏杀机;另外,在网上又形成一些“亚文化群体”,比如同性恋群体、黑客群体、“吸血者群体”,借助网络,他们即时、方便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而且又形成了新的群体力量。网络时代,亚文化群体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导致主流文化群体、主流价值观的相对边缘化。在传统社会形态下被严密控制的一些反社会行为可能会借助信息化手段而更多地表现出来。例如,编制并传播网络病毒的行为、利用网络传播色情和对社会生活具有侵害性的电脑黑客行为等。

3.诱发交往障碍

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个体不同的交往要求,但前提是个体必须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交往的技能和新的交往规则。尽管电子邮件的使用非常简单,但是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使用者仍然必须花费时间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如何设置信箱的接收和发送请求、如何接入网络来接受和发送信件等。这些技术问题还是造成了某些人的不安和对这种通讯方式的排斥,进而对交往感到恐惧,担心自己不具备交往技能而被他人拒绝。网络技术为普通大众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个体通过网络与他人交往,这种交往具有虚拟性,与直接面对面的交往永远存在着差异,某些个体沉溺于这种虚拟的交往活动而容易导致孤僻:一方面热衷虚拟交往而排斥现实交往,在无限的网络和虚拟空间中与他人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保持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形成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特殊交往形式。

4.产生“数字鸿沟”

从互联网的用户看,网民分布在各行各业之中。问题在于,互联网加剧了社会分化和文化分野。与子女相比家长上网太少,与学生相比老师上网太少,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管理者上网太少,与其它技术行业相比,急需信息的农、林、牧、渔工作人员上网太少。父母子女之间、老师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各层次、各文化群体、各领域成员之间相互漠视也越来越严重。网络产生于城市,今天的发展也主要在城市,城市儿童在网上熟练冲浪时,农村小孩仍未接触过电脑。网络时代人际关系危机非常明显的体现在家庭伦理道德关系之中。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爱情关系和亲情关系直接决定了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家庭成员间心理上的相互依赖、相互安慰,会使人有强烈的归宿感和满足感。但因特网的虚拟世界对家庭带来了冲击,上网的孩子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获得心理上的独立感和自由感,拉大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夫妻之间某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感情的依托,可能就会造成夫妻感情的隔阂与冷漠,家庭可能会失去维系的意义。

四、依靠网络伦理,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网络的运用无处不在,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通向信息时代的桥梁。但是,长时间沉浸在网络的自由空间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逐渐减少。免费论文网。免费论文网。运用网络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不能以人际关系的受损为代价。因为失去了正常人际关系的人并不是完整的人,有调查表明,上网过度在实际交往中会产生语言交流的障碍,而且会使人的社会性减弱,人的社会性减弱了,现实社会也难以正常地运行下去。

网络人际关系的负面效应的产生在于人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在于用网络的交往取代了日常的社会交往,要积极应对和克服网络人际危机,必须把精神价值、伦理精神融入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善、美、利相统一的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

网络是技术的网络,更应该是人类的网络、人性的网络。网络不应该成为人际关系冷淡的理由,而应成为维持、加强人际关系的有益交流工具。“人——机——人”的交流方式既是相对封闭的,也是可以不断循环的。如果我们听任网络的虚拟性则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反之,如果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则会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运行。

因特网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到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只优化了网络,却没有优化人类自己,那么这就是人的悲哀;如果我们只笃信网络虚拟的自由而置真情实意于不顾,那么我们就会为网络所困,为网络所伤,这样就会消减对亲人、朋友的关怀,增加自身的孤寂。网络是虚拟的,但人类的情感、伦理、交际不应该是虚拟的。

网络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充满着爱的关系,应该是既利用好网络又不失社会真实。网络无论怎样渗透人类的生活,但网络毕竟是网络,不可能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因此,我们利用网络时,不要忘了在现实人际互动中找到最值得珍惜的真情实感,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切实重视和规避其负面影响,从而依靠先进科技为人类幸福的生活服务。


参考资料:
[1] 郭玉锦等 网络社会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天云等 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黄寰 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白淑英 网络技术对人类沟通方式的影响[J]学术交流,2001(1)
[5]汪怀君 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7)
[6]宋尚桂 信息化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2001(2)
[7]赵晓红等网络社会:一种共享的交往模式[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1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对提高大学生申诉权意识现实路径的思考
下一篇论文:对我国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的几点思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法律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法律论文
读者推荐的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