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就业指导理念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具体的就业指导中,美国在大学生中非常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道路,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具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中,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学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
2.就业机构健全,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高
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一般每个大学都建有独立的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生处于重要地位。就业指导中心人员配备比较齐,一般按照学生人数1:200配置,岗位分工明确,有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③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呈现出高学历、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就业咨询人员一般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一般工作人员需获得学士学位。所有的工作人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获得培训资格证书后,通过达标考试后才能上岗。据统计,美国共有职业咨询师16万人,其中80%工作在高校。
3.就业指导内容丰富,理论体系成熟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开展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能力评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活动。美国大学职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培训和辅助发展,帮助个人实现事业、心理、学术三个方面有机的统一。美国就业咨询发展较早,就业咨询理论也比较成熟。美国的就业指导理论的起源于帕森斯创立的职业指导理论,萨帕和罗杰斯在发展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生涯辅导理论。
4.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早,就业指导工作伴随大学学习生涯
美国大学的就业指导开始的比较早,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贯穿大学生涯。在学生刚入学的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能力评估、个性特征、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树立职业意识和人生理想。针对处在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学校开设不通的就业指导,每个阶段都制定出有关的计划,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职业指导。例如在第三学年,学校就积极的搜集雇主的信息,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四学年,对学生进行制作毕业材料、面试等方面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
四、中美就业指导工作比较
通过以上中美两国就业指导概况的介绍,我们可以对比中美两国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差异,从而可以较好的发现我国目前就业指导的不足之处,在现实中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便于更好的发展就业指导工作。中美两国就业指导的比较,列表如下:
国家 比较项目 |
中 国 |
美 国 |
就业指导理念 |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获取职业的手段 |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理念 |
就业指导人员、机构
|
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 机构健全,有专门的机构 |
相关岗位抽调,层次参差不齐 一般是学生处附属机构 |
就业指导内容、理论
|
个性指导、内容丰富 理论体系成熟 |
政策、程序性引导 理论体系比较薄弱 |
就业指导的过程
|
开始较晚,和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相脱节 |
大一入学就开始,贯穿大学生涯,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
五、美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借鉴,以及我国今后就业指导努力的方向。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就业指导理念、就业指导人员及机构、就业指导内容及理论、就业指导的过程,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结合我国目前就业指导的实际,借鉴美国一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就业指导加以改进,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1.树立新的就业指导理念,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旧的就业指导理念基础上,积极的发展我国就业指导的理念,使“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获取职业的手段”向“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理念”转化。正确的引导学生尽早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职业理念和人生理想,把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的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2.组建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机构健全的就业指导队伍
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机构不健全,从而制约着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为了高效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必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把一些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人才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严把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在机构建设方面,组建完整、健全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起人员配置合理,岗位分工明确的管理机构。
3.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发展职业指导理论
在就业内容方面,改变一些程序化的内容,增加一些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能力评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活动,尽早帮助学生职业理念和人生理想,重点加强培训和辅助发展,帮助个人实现事业、心理、学术三个方面有机的统一。在理论方面,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理论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发展职业指导理论。
4.就业指导全程贯穿大学生涯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情况下,开展的职业指导活动主要使针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往往带有突击的性质,缺乏科学性指导,从而造成效果不佳,收效显微。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时期,就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优点,确定自己的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施贯穿大学阶段全程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想,树立自信心,增强广大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从而成功的就业。
参考文献
① 张晋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喝展望[J].2005年福建高教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② 晚报综合消息.今年大学生就业率72.6%――教育部明确表示明年力保这一水平.厦门晚报.2005年12
月9日.
③ 陈洪建等.中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J].经济论坛.2004年9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