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线球面近场专管共用机制实践过程及推广应用价值
在专管共用的实践过程中,负责人首先为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讲授了“移动通信中的天馈技术与应用”理论课程,化工论文发表然后依托天线球面近场测量系统,开设了配套的“无线通信中的天线测量技术”实验课程,通过48学时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对相关专业研究生进行了完整的科研训练,为学生从事天线专业方向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管理人员一方面指导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展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积极配合电磁场学科的教师,协同指导从事相关专业方向工作的硕士研究生,依托天线球面近场测量系统,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穿戴式系统等应用背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新型天线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小型天线、宽带天线、多频段天线、圆极化天线等不同领域内展开全面探索。本课题发表的3篇研究论文均发表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其中2篇被SCI收录(源)的研究论文,主要作者均为课题负责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还出版了专著1部、获授权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说明通过对先进天线测量平台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不仅对提高我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成果,获得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充分认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等先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本实验室的共管使用机制,为不同学科、从事相似研究方向的教师提供了充分磨合、相互配合的良机,为我校省级射频与微纳电子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产生了“1+1>2”的效果,说明通过对先进天线测量平台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已经为今后课程与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凯.推进研究型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8-9.
[2]王力清.行业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现状及原因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5, 4:181-184.
[3]王嘉滨.浅谈实验室大型仪器的开放与共享[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8(5):97-98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