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5.48∶39.00∶45.52发展到2014年的13.79∶41.59∶44.63。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跃居第一位。
(二)服务业发展现状。2005年以来,贵州省服务业的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815.32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4,128.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9.91%上升到44.6%。2014年服务业增长率高于全国同期增速2.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四位,服务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05~2009年间保持在50%以上,2010年突破60%的水平,2012年以后持续保持在70%以上的高比重水平,作为现代服务业典型代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在服务业各行业中增速最快。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重要力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规模快速扩张、结构逐步改善、功能不断趋强的发展态势。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等特征。2013年贵州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00亿元,占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2.4%、48%,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达到6.35万户,占服务业企业比重约为47%,在一些区域和部分业态中,初步呈现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集聚发展的态势和雏形,涌现出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会展、融资租赁等一批新兴服务业态。
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贵州省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均不高,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短,生产更多地局限于资源的开发和初级加工,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空间比较有限,再加上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与这些行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需求增长减缓甚至萎缩的制约。此外,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色彩浓厚的各类服务机构长期垄断市场;第二,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不相适应。贵州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需求衔接还有待加强,专业培训机构及中介机构较为匮乏,中高端服务人才不足;第三,创新能力偏弱。这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服务等对产业带动、支撑和引领功能强的领域非常突出;第四,特色优势服务业结构单一。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资源,特色优势服务业已成为贵州省的重要发展方向。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健康养生养老、大数据服务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和水平较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