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强夯施工技术在铁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强夯碎石墩施工技术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其基本原理以及施工方法,仅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强夯碎石墩,软土地基,沉降量

邯钢炼铁站位于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地表为耕地。工点范围内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季上更新统冲积砂质黄土,厚度大于15m,灰黄色,土质较均,局部夹黏质黄土层,硬塑,II级土,19' =1 10 kPa,具II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5.0~6.0 m。

软土的主要工程特征:粘土层呈灰、深灰、灰褐等颜色,局部夹灰白色,土质较软,粘性强。所夹碎块石为灰岩、泥质灰岩,粒径差异很大,最大2.1m,含量在10%~40%之间,局部达50%。经取样试验,软塑状粘土层的试验指标为:重度16.8-17.8 kN/m ,平均值17.4 kN/m3;孔隙比1.17-1.43,平均值1.26;天然含水量41.5%~50.4%,平均值45.4%;快剪内聚力11~22 kPa,标准值14 kPa;快剪内磨擦角4~9.5°,标准值5.5°;压缩系数a 0.1~0.2为0.62~1.02 MPa-1,平均值为0.79 MPa-1;压缩模量Es 0.1~0.2为2.4~3.56MPa,标准值为2.90 MPa。选粘土层做轻型动力触探测试,打入30 cm锤击数为10~16击,对应基本承载力为80~120 kPa。

2 强夯碎石墩的工作原理

强夯法由于夯击能量大,基本上能将各类软弱土层予以加固,但对于含水率较高的饱和粘性土,用强夯法进行深层加固的效果就不显著,常常出现越夯越软的“橡皮土”,所以必须辅以其他加固措施,因而采用了强夯和碎石墩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称强夯置换法,是利用重锤冲击成孔,回填碎石并夯击密实的一种方法,使碎石将软弱土挤密,并降低软弱土的含水率,避免了“橡皮土”产生。同时利用周围土的约束力,形成一根根密实的桩墩,从而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3 强夯碎石墩的施工方法

3.1 施工方案设计

根据场地的地质情况,为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180kPa)的要求,在经过试夯取得了地基处理的最佳参数后,结合理论计算,对强夯的技术和施工作了如下要求:对建筑物外轴线外扩4m范围内进行加固处理,夯点间距为2000~2500mm,采用点线插档法(跳夯法)施工,对每个夯点进行边夯边加入碎石,直至满足最终夯击贯人度,最后,在形成的碎石墩基础上再进行搭接满夯一遍,搭接长度30~50cm。要求达到有效影响深度6~8m,单点夯击能2000kN.m,满夯能量900 kN.m。

3.2 施工机械

强夯碎石墩的施工方法与施工主要设备与强夯法基本相同,为达到以上要求,对施工机具进行了严格选择,主要施工机具为:

(1)夯锤:为避免能量损失或锤着地不平,采用圆柱形夯锤,重量120kN,直径2000cm,Φ25通气孔4个,单位静压力38 kPa。

(2)起重设备:25 t履带式强夯机2台,起重臂长度20 m,吊臂升角70°,夯锤净落踞为18 m,每次夯击能为2100 kN.m。

(3)推土机:120型履带式推土机2台。

3.3 施工流程

3.3.1 平整施工场地

由于场地整体位于斜坡上,原始地形条件对于吊装作业非常危险,在实施时,要进行场地平整,确保需要处理的区域地表坡度不大于2%。场地平整后,在场地表层铺垫50cm 碎石垫层,方便吊装机械设备作业,防止机械下沉倾覆。

3.3.2 施工过程根据设计位置放样出桩位,作好测量记录

按照设计桩径挖孔或者用夯锤夯孔1 m深,往孔内填碎石。为避免粘锤或提不出夯锤。采用

短行程(7~12m吊高)夯击前3锤,同时在沉陷的孔位内继续填碎石补平地表。采用设计计算夯高进行夯击,边夯击边填碎石,当最后2夯平均沉降值小于5cm时,停止夯击。根据夯击试验及经验,一般采用9-13次夯击即可达到要求。补充地表及凹坑碎石。按照预定的夯击桩位顺序夯击下一根桩。施工区域完成点夯后,用3 m的扁锤进行地表满夯,夯锤吊装高度为9~12 m。

3.4 施工注意事项

为避免落锤挤入地基粘土里过深而难以拔锤,前2锤吊高不要过高,选择在3~7m即可。施工应按既定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调整。要作好施工测量与记录工作,根据测量结果与施工记录控制施工。

做好地面排水,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有抗震要求的区域,提前做好减震沟。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机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并复合,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及时纠正。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夯沉量及置换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填碎石直到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到碎石墩打入下卧层0.5m和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要作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在夯击时碎石飞溅伤人。

4 检测结果

(1)在强夯碎石墩加固后,经实测,位于南北两侧的平均夯沉量达2.9 m,位于中部的平均夯沉量达4.2 m,通过对强夯碎石墩加固前后同一标高处的墩间土的Ps值 进行检测(见表1)结果表明,加固后,在4 m以内效果最佳,深度在4~6 m的加固效果也较好,在6m以下,加固后ps值增幅不大。检测结果说明,加固后有效影响深度在基底下6.5~8.5m左右,满足施工方案设计技术参数要求及基础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要求。

(2)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在强夯碎石墩的点位,进行了荷载试验,试验深度为设计基底上500mm,静载和动力触探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各点的地基承载力在220~280 kPa之间,均高于设计地基承载力180kPa的标准。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加固目的。

(3)建筑物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和交付使用后,对采用强夯碎石墩加固地基的地方楼进行了沉降观测,观测均在10次以上。观测结果表明,实测的最大沉降量为18 mm,最小沉降量为2~3 mm。规律为,房屋中间沉降量大两端沉降量小。同时,在交付使用后3年,实测沉降量仅增加3 mm左右,而且基础沉降比较均匀。说明基础经过强夯碎石墩处理地基后,效果较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实践证明,强夯碎石墩加固地基的方法适用于设计地基承载力在200 kPa左右,

同其它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徐通礼.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路基工程2006(3)
[2] 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表1 桩间土强夯前后Ps值对比表
夯区
深度(m)
夯前最小值
(kPa)
夯后最小值
(kPa)
提高率(% )
备注
强夯区
4m以内
385.6
25l0.3
100~300
夯后20天
进行触探
4~6m
395.5
l970.0
80~260
6m以上
2956.5
4135.2
25~6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毕业论文选题:论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论文:当前罪犯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