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L. E. C的分值确定如以下各表:
 L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 
 
    
        
            | 事故发生可能性 | 
            完全会被预料到 | 
            相当可能发生 | 
            不经常,但可能发生 |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发生 | 
            可以设想,高度不可能发生 | 
            极不可能发生 | 
            实际上不可能发生 | 
         
        
            | 分值 | 
            10 | 
            6 | 
            3 | 
            1 | 
            0.5 | 
            0.2 | 
            0.1 | 
         
    
 
E表:人员暴露情况分值 
  
    
        
            | 暴露于危险环境情况 | 
            连续暴露于危险环境 | 
            逐暴露于危险环境 |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于危险环境 | 
            每月一次暴露于危险环境 | 
            每年几次暴露 | 
            非常罕见 | 
         
        
            | 分值 | 
            10 | 
            6 | 
            3 | 
            2 | 
            1 | 
            0.5 | 
         
    
 
C表:事故发生后果严重度分值 
  
    
        
            | 事故可能后果 | 
            许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 
            数人死亡或很大的财产损失 | 
            一人死亡或一定的财产损失 | 
            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 
            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 
            需要治疗或不利于安全卫生要求 | 
         
        
            | 损失价值(万元) | 
            >500 | 
            100~500 | 
            30~100 | 
            20~30 | 
            10~20 | 
            1~10 | 
         
        
            | 分值 | 
            100 | 
            40 | 
            15 | 
            7 | 
            3 | 
            1 | 
         
    
 
D表:生产条件危险性 
  
    
        
            | 危险程度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 |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 危险性分值 | 
            〉320 | 
            160~320 | 
            70~160 | 
            20~70 | 
            〈20 | 
         
        
            | 危险性级别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2)LEC的具体应用 
假如某一安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某一国有煤矿从事技术工作,平均每周下一次井,由于该矿属于国有煤矿,安全设施,管理较好,极少可能发生事故,井下一次工作人员维持在10人以下,对其作业条件进行安全评价。 
首先,根据L,E,C分值表确定分析:由于是“国有煤矿”,安全系数较高,但事故也有发生的可能性,故可取L=1,“平均每周一次下井”,故可取E=3,煤矿发生事故要么不发生,要发生就是大事故,又因“井下一次工作人员维持在10人以下”,故可取C=40。论文检测。于是,该煤矿生产作业条件下的危险性分值为: 
D=L*E*C=1*3*40=120 
对照D分值表,可知属于显著性危险性,等级为三级,需要整改。 
4结论 
基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煤矿生产安全评价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合适有效的安全评价标准; 
(2)提高评价机构人员的素质,保证安全评价师等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地洞察煤矿安全隐患,并能够针对具体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3)加大资金的科研力量投入,促进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推动每矿安全评价量化分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关键技术[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尚仲、朱传杰、高玉成、刘强.煤矿瓦斯爆炸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煤矿安全[M].2:11-14.2007 
[4] 罗宏森、谢贤平.关于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M].有色金属设计.30(4):66-71.2005 
[5] 陈喜山.系统安全工程学[J].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06 
[6] 邓忠猛.浅谈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湖南电力[M].20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