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的进展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2.3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联想测验是用来测量概念间自动化联系强度的一般用途的程序,是1998年Greeenwald提出的。其原理在生理上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 在一系列按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节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个基本点概念在此类神经上的距离来测量两者间的关系。在认知上,内隐联想测验以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包括态度的自动化启动和启动的扩散。这种方法包括5个步骤:(1)被试通过按键反应把呈现的项目分为两类来练习对靶子概念的判别;(2)对与两类靶子概念相联系的属性词进行分类判断;(3)通过按键按照指导语,对靶子和属性词同时进行分类;(4)与(1)相同,只是按键正好相反;(5)与(3)呈现的内容相同,要求反应的按键相反。内隐联想测验中的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相容(二者的联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对被试来说二者有着很强且合理的联系,被试的反应就快)与不相容(反之相应的反应就慢,反应时就加长)。内隐联想测验主要通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来实现对内隐态度的测量。由于许多社会认知现象与评价联想有关,所以内隐联想测验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应用。如Greenwald(1998)[12],Mitchell(2001)[13]及我国的蔡华俭等(2001)[14](2002)[15]的研究 都证实了内隐联想测验有着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3内隐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

3.1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刻板印象的形成是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的一种自动和不可避免的结果。刻板印象是基于范畴成员(如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知觉自动激活的。通过频繁与持续的激活,某种特质便于群体节点(范畴)联系起来了。当遇到一个范畴成员时,群体节点会激活,而且会传布到其他相连的节点——刻板印象特征。自动的刻板印象激活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的范畴启动效应。对此(1993)[7]发现范畴启动对刻板印象的激活有很大的影响。Fiske(1987)[16]等人在其他的领域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Hamilton(1990)[17]等人也报告了范畴启动所导致的刻板印象自动激活效应。

在1994年Bargh对刻板印象的自动化概念进行了修正,强调多种成分(意图、注意力、刺激线索的特征、群体的内聚力等)在内隐刻板印象形成中的作用。在这一修正的自动化的概念的支持下,今年来针对自动刻板印象的适宜性研究将近50项,形成了一股热潮。从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影响因素:

注意力的集中方面。Macrace 等(1997)[18]研究中,启动物是无生命的物体和女人的图片,靶子是与女人有关的刻板和反刻板印象特征。一部分被试被要求确定图画上是否是一无生命物,而另一部分则被要求判断是否存在一白点。发现女人图片只在前者判断中,使对于刻板印象的特征便于反应;而当被试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白点是,则不会出现自动刻板印象。Mitchell等(2001)[13]利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名字进行归类研究。在其中一项测验中,让被试依据性别归类,另一测验要求被试依据种族。结果在前种测验中黑人女性得到了正面的评价,白人男性得到了负面的评价,而在后一种测验中,结论正好相反。

自我和社会认同方面。Spencer et.al(1998)[19]研究不同情况下被试是否产生亚洲人或美国黑人的自动刻板印象。发现当被试得到正面自我评价反馈时,被试没有表现出自动刻板印象,相反,那些得到负面反馈的被试则表现出强烈的自动刻板印象以期使自我表现感觉良好。Sinclair&Kanda(1999)[20]也发现黑人实验者若给被试一点肯定的评价将弱化被试对黑人的自动刻板印象,相反会强化这种刻板印象。

刺激线索结构方面。Macrae等(1995)[21]研究证实,情景中的一微小变化能对自动刻板印象的带来很大影响。一种测验条件是化妆的中国妇女,另一种是正拿着筷子的她,与控制组相比,前种条件下被试能较快地对中国妇女的刻板印象特征作出反应,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特征作出反应较慢。。而后一种情况下的被试的反应则正好相反。这预示着刺激物是以性质不同的方式被自动地觉察到了。Wttenbrink等(2001)[22]的研究则表明不同的社会情景调节着群体的自动评价。呈现录音带上的美国黑人帮派及录音带上的在野外烤肉的台架旁的美国黑人,被试对后者会产生较小的群体自动消极看法。

3.2内隐刻板印象与信息加工和行为

目前,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更多关注这一认知结构是如何影响各种信息加工及知觉和行为的。业已证明刻板印象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信息加工:(1)影响信息的注意和编码。刻板印象的激活指导着注意,以至于知觉者趋向于加工和编码与刻板印象相符而非无关的信息。(2)刻板印象可以影响信息理解的方式,特别是信息摸棱两可时。(3)通过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刻板印象也会影响其他群体成员交往时的行为。当某人被归类为某一群体成员时,有关该群体的刻板印象就会被自动激活,然后作为行为趋向的预期基础及人们与之交往的行为指南。内隐刻板印象这些影响又不是单独作用的,往往在一实验任务的完成中就能有全面体现。Kunda&Sherman Williams(1993)[23]探究了刻板印象是否会改变人们建构模糊行为的特征与细节。给被试呈现“打了他讨厌的人”,要求明确报告在读到句子时所作出的精细推理。结果发现被试基于不同的刻板印象报告了不同的行为。当告知一建筑工人打人了,被试会描述他用拳头猛击同事,换成家庭妇女,被试的描述就较善良如拍打淘气的孩子。相似的研究结论在Slusher&Anderson(1997)[24]的研究也能见到。

内隐刻板印象激活的方式不同时对各种心理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Steele提出自我刻板印象威胁理论(relevantstereotype-threat theory)[25]。该理论认为在一项评定个体相应能力大小的活动中,被试的负面刻板印象激活时(在数学测验中告知女性不擅长数学学习),其实际的行为表现就较差,理论认为较差的行为反应源于消极的刻板印象带来的心理威胁。 Laura J.Kray&Leigh Thompson& Adam Galinsky (2001)[26]研究了性别刻板印象对谈判表现的影响。他们发现当谈判标定为对能力的测定和良好的谈判与男性的优秀品质相关是,女性在实际的谈判中表现较差,男性表现则较出色。Beate Seibt&Jens Forster(2004)[27]j将这方面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们发现诱导刻板印象的不同方面(积极或消极的)被激活的刻板印象会影响到任务解决的策略。论文格式。(实验一)与任务有关的消极刻板印象会更多地唤起防御性的解决策略;(实验二和实验三)女性更擅长于言语表达的预期的刻板印象使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相应的实际实验条件下反应更快但准确性较差;(实验四和实验五)积极的群体刻板印象能导致更多创造性的活动表现,而消极的群体刻板印象带来更好的分析性活动表现

4小结

刻板印象作为人们对具体的社会群体具有的心理特质的表现与预期,其研究主题已经逐渐超越了以美国文化为价值取向的“种族与性别刻板印象”领域,日渐关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的社会文化刻板印象集合[28]。如果提供有关目标的刻板印象的个性特征时,人们随后形成的刻板印象会更少依赖于刻板印象(Kunda&Thagard,1996),然而,从行为者的角度来说,社会文化刻板印象集合仍在人们的知觉活动中占据支配地位,具有反对(个体信息)效应(Blacklash effect)[29]

刻板印象作为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知觉、推理和决策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刻板印象的过分概括化作用也会导致种种社会认知偏差,其缺陷能否被克服、能否进行意识性的控制,Lepore等人[30]所做的分析性研究也未得出总结性的结论.王沛(2003)[31]的研究也表明:即使我们拥有有关某个人的丰富的个体化信息,并且竭力将注意力集中于在个体化的信息上来作出相应的社会判断,但我们的判断往往还会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同时,削弱对范畴信息(主要是刻板印象)的依赖不一定会导致对个体化的信息信任度的增长。刻板印象和个体化信息的加工很可能是平行的。

目前,社会心理学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刻板印象效应的研究与解释尚处于起步阶段。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的不足:(1)实验在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方面的不足:(2)具体研究方法方面不足。目前大多数研究较难揭示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的真正作用及其发生范围,同时无法深刻地剖析刻板印象的心理加工机制。今后应选择具有价值冲突特征、结构更加复杂、具有较高社会意义的社会文化刻板印象作为研究对象,促进刻板印象的机能和本质问题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韩辉.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研究探析,社会心理科学,2001,3:24-26
[2]Gaertner SL,Mclaughlin.racial stereotypes :Associations and ascription of positive andnegative characteristics.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83,46:23-40
[3]Doviodio J F,Evans N,Tyler R B.Racialstereotypes:The contents of their cognitive rpresentation.Journal of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6,22(4):22-37
[4]希而加德.周先庚等译.心理学导论(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Jocoby L L,Kelly C M.Becoming famousovernight.Limits on the ability to avoid unconscious influences of thepast.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9,16(2):326-338
[6]Banaji M R,Greenwald A G,Implicit stereotype andunconscious prejudice in:Zanna,M P,Olson,J M.Psychology of prejudice,TheOntario Symposium,1994(7):55-76
[7]Banaji M R et al.Implicit stereotyping in personjudgment.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5(2):272-281
[8]葛明贵.性别加工的记忆效应与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心理科学,21(3):238-241
[9]周爱保.信息的性质对内隐社会印象的影响.心理科学,1999,22(6):516-520
[10]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心理科学,2003 ,26(4):672-675
[11]Lepore L&Brown R.Category andstereotypeactivation is prejudice inevitabale. 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1997,72(2):275-287
[12]Anthony G .Greenwald,Debbie等.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erence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1998,74(6):1464-1468
[13]Mitchell J P等 .Contextual variations in implicit evaluation.Manuscript under review.memory.In D .T.Gilbert&S.T.Fiske&G.Lindzey.The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
[14]蔡华俭 ,周颖, 史海青.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应用.社会心理研究,2001,11(4):6-11
[15]蔡华俭, 杨治良等.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的结构研究.心理学报,2002,34(2):167-173
[16]Fiske S T,Neuberg A E.Category-based andattribute-based reactions to others:some informational conditions ofstereotyping and individuating process.Jour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1987,23:399-427
[17]Hamilton D L,Sherman S J.Stereotype-basedexpectancies:Effect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ocial behavior.Joural ofSocial Issues,1990,4:35-60
[18]Macrae,C N 等 :On the activation of social stereotypes:The moderating role ofprocessing objectives.Jour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7,3:471-489
[19]Spencer S J,Fein S:automatic activation ofstereotypes:the role of self-image threat.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itin,1998,24:1139-1152
[20]Sinclair L&Kunda Z.Reactions to a Blackprofessional:Motivated 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 of conflictingstereotypes.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7:885-904
[21]Macrae C N&Hood B M.Are you looking atme?Eye gaze and person percep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
[22]Wittenbrink B &Judd C M.Spontaneousprejudice in context:Vatiability in automatically activated attitudes.Joural of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2001,81:815-827
[23]Kunda Z&ShermanWillims B.Stereotypes and theconstrual of individuation informat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itin,1993,19:90-99
[24]Slusher M P&Anderson C A.When realitymonitoring fails: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stereotype maintenances.Jour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52:653-662
[25] Steele C M.A threat in the air:How sdtereotypesshape intellectual identity and performance.AmericanPsychologist,1997,52:613-629
[26] Laura J.Kray&Leigh Thompson& Adam Galinssky .Battle ofthe sexes:gender stereotype confirmation and reactance in negotiations.Jour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80(6):942-958
[27] Beate Seibt&Jens Forster.Stereotype threat andperformance:How self-stereotype influence processing by inducing regulatoryfoci.2004,81(1):38-56
[28] Barone D F&Maddux S E&Snyder C R.Social cognitivepsychology-history and current domains,New York:Plenum press,1997
[29] Laurie A R&Kimberly F.Reactions to counterstereotypic behavior:Therole of blacklash in cultural stereotype maintenance. Joural of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 2004,87(2):157-174
[30] Lepore L&Brown R.Category andstereotype activation isprejudice inevitabale?In :Stangor C ed.Stereotype and Prejudice:EssentialReadings.Philadelphia:Psychology Press,2000:119-137
[31]王沛.刻板印象的意识性抑制.心理学报,2003,35(3):358-36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宗教与民族关系——以新疆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关系为例
下一篇论文:评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思想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