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试析自然对“无用人”的精神重塑-以德国浪漫派作家艾兴多夫《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为例

时间:2015-12-02  作者:胡梦园
他感慨于有钱贵族的悠然生活,但又不真正的投入其中。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摆脱过往俗世的束缚,即便会因此感到些许不安和悲伤,但是都无法阻止他冲向自由的脚步。这一类人不被世人所理解,满载着自己的学问,却又在世界上孤苦伶仃。但即使这样,这群人依旧翻山越岭,饱受苦难,却也享受愉快。

 

3. 无用人之顿悟

3.1 回归自然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

世间的万事万物,本来都不存在有用和无用的区分,但是人们硬性定义了这个世界。人们所谓的朽木不可雕,良木可为房,也不过是人类自顾自的一种定义。单就一棵树的本身而言,它存在于自然中,朽木或者良木又有何分别。它们都是一棵树,感受阳光,承载雨露,最终都将腐朽。做无用的事,看无用的书,花费无用的时间都不过是世俗眼光中的界定。但这样无用的事情真的就是无用吗?无用之人就永远都只是无用之人吗?相信正是这样的世俗界定的无用之事给了人们一个新的机会,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感受本我真正的追求。或许人生中一个个巨大的超脱就源于这些被界定成无用的事。抬头仰望星空,这并不能产生盈利,但是却可以感受到自然,偶然顿悟。

3.2 无用人对世俗的鄙夷以及对社会功利心的摒弃

“无用人”醉心于音乐,执着爱情,追求自然。他也是公认的无用之人,不论是他的父亲,还是无视他存在的乡里人,或者是批评他懒惰的园丁都不看好他。但最终,正是这样不被世人看好的“无用人”却反而获得旁人不可及的人生的圆满。这完全就是对世俗人的讽刺。面对这充斥着庸庸碌碌急功近利的市民意识日益膨胀的世俗世界,“无用人”的执着与坚持造就了他的童话般的圆满。

世间诱惑种种,“无用人”都怀着纯洁干净的心将之驱逐于心房之外,不跟随大流,不屈从欲望。他与功利之人不同,不以金钱、美色、利益的眼光来衡量世界、来进行选择,而是听从本心,忘记机心,深刻感悟自然并且回归于自然,才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幸福以及自由。

3.3 在自然的指引下无用人的精神升华

3.3.1 从财富中升华

意大利山上的古堡,华美的大屋里雕梁绣柱、金碧辉煌。又有成群的仆人奉上美酒和食物。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在这儿过得生活,是人们在世界上求之不得的。”他必须得承认,这让他很快乐。一切一切都象魔法中的世界,尽善尽美。可是富饶安逸的生活并不是长久之道,“无用人”身体懒散的几乎要崩溃瓦解。

在一个美丽的晚上,他爬上树梢,望着幽幽夜色。财富的古堡里却一片死气沉沉,没有白日的金光闪耀妆点,一切都昏暗无比。或许这就是财富褪去表象后的真实内在,是腐朽的、引人坠落的虚妄。而翻过去就是自然的纯真与清晰。它无处不在,只看人愿不愿意真正认识到它的存在而已。财富堆积妆点下的人儿,闪耀无比,可那层镀金之下的躯体瘦弱不堪;自然充实下的人儿,穿着补丁的衣服,人们却可以从衣服的破洞中看见他精神的壮实与丰满。

3.3.2 从权利中升华

当“无用人”穿着他的新睡衣睡帽搬进了新的住宅,并走马上任成为了宫里的税务员时,捧着金饭碗,抽着烟斗无所事事。那时的他是旁人所称的“有用之人”。他觉得上等人的生活舒服之极,他决定像别人一样的“有用”并“干些大事”。可是这一切真的是“无用人”所想要的吗?

第一丝凉风吹醒了他发热的头脑,第一束阳光温暖了他麻木的胸膛。他再一次眺望起远方的土地,河流、葡萄园、更远一些的山川和平原。“无用人”决定回到最初的一穷二白,却也找回了笼子外面的自由与快乐。权利容易让人迷失,深陷其中的人,即享受权利带来的无比荣耀,又必须承受荣耀之下的点点阴霾。不如抛却权利的印章,让自己的一切都托付于自然。

4. 结语

《一个无用人的生涯》充满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主旨。人类总是向往着美好而又幸福的东西。但是正如康德所说,无论是把幸福概念贬低到人的现实自然需要上,还是把幸福提高到理想目的的熟巧的高度,人类所理解的幸福及事实上成为他特有的最后自然目的(而非自由的)的东西,人们永远不能达到。因为人的本性不具有在任何地方停止并满足于占有和享受的性质;也因为自然界并不曾把人当作自己特别的宠儿来接受,没有使他免于自然的破坏作用的伤害[7] (286)。文明的进步以自然为代价,愈高速的发展代表这自然的愈发破坏,但人与自然的和谐终将回归正轨。卢梭一直提倡着“回归自然”,这其中包含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呼吁人类回归于到大自然之中去,更是提倡回归人自然的本性[8] (17)。所以在繁华庸俗的尘世中,只有忘记机心,随缘所适,感悟自然和回归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与自由。


[参考文献]
[1] 刘慧儒.德国文学史(第三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 Novalis. Hymnen an die Nacht[M], Stuttgart: Reclam, 1998
[3] Novalis. Gedichte. Die Lehrlinge zu Sais[M], Stuttgart;Reclam, Philipp, jun. GmbH, Verlag, 1997
[4] Friedrich Fouque. Undine[M], Köln: Anaconda Verlag Gmbh,2012
[5] 约瑟夫·艾兴多夫.离别:艾兴多夫诗选[M], 曹乃云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6
[6] Joseph von Eichendorff, 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nicht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7] 康德.判断力批评[M],邓晓芒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宋“尚意”书风与西方表现主义
下一篇论文:试论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