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顺利、高质量的开展都依赖于拥有一个规范合格的基层教学单位。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人们发现,一套严格规范的预防医学基层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1)单位被当地卫生管理部门认可;2)服务功能相对齐全,有一定服务范围和相对固定的服务人群;3)管理制度健全,服务档案记录齐备;4)有健康促进网络、有社区诊断资料和社区干预计划;5)人员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团队合作好,具有带教资格;6)对本科生有带教意向中,重视带教工作;7)医生和护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病人满意度;8)能够协调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提高必要的学习条件等[5]。
4.2增加在基层单位见习及实习的机会
增加预防医学学生在基层单位(如社区)见习机会,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预防医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6],同时使学生对基层工作产生感性的认识。此外,高校在生产实习的培养环节中加入在基层单位实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基层工作之中,逐步改变学生对基层预防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在实践中培养本科预防医学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将更有利用于本科毕业生以后扎根于基层工作当中。
4.3加强技术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指帮助应预防接种人员防控疾病,业务技能的强弱将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抓好业务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带教工作中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并有计划地进行考核、鉴定。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应有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直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行独立操作能力[7]。
5小结
现在高等教育对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忽视,导致了大学生在职业环境中的竞争力明显降低[8]。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从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着手,逐步改善在培养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思想改善学生对基层预防保健工作的忽视。安排学生到基层中区,在基层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使得卫生人才能够充分适应今后我国基本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的要求,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斌.探究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2015(27):37-37.
[2]陈露,路云,曹乾,等.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28-432.
[3]郭华峰,杨筱青.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医疗风险特点和医疗纠纷防控[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64-36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