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代谢综合征
小儿肥胖代谢综合症的定义和成人的不同,在一些诊断标准上有所不同[10]。免费论文网。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主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合并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健康的临床症候群[11]。MS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也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肥胖可以作为MS的独立危险因子,并结合其他病因诱发不同病征。
3.2 心血管疾病
小儿肥胖所引起的高血脂,高胆固醇以及血脂障碍是很容易形成心血管疾病的。在Jennifer L. Baker的研究中发现,小儿超重和肥胖会伴随着成年心血管疾病的增加,男孩和女孩都成比例增加,其中男孩比女孩增加的更多[12]。
3.3 心理疾病
肥胖儿童由于体型上异于其他正常儿童,或者造成生理上的一些缺陷,使得肥胖儿童自身会觉得在各个方面要差于其他儿童,久而久之,自信心下降。Richard S.发现肥胖儿童不仅使其自信心降低,除此之外,平常体现出忧伤,孤独寂寞,神经过敏,甚至会做出一些高风险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等[13]。
3.4 其他疾病
肥胖致使脂肪在脑组织堆积过多,形成肥胖脑,使大脑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减少,大脑皮层变得光滑,神经网络发育差,智力水平降低,脑反应不敏捷;行动迟钝,肢体行动困难;同时肥胖儿因常食入过多的脂肪和热能,有可能导致其性早熟和高血压;而且儿童肥胖不但影响其现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也是培养成年疾病的温床,埋下成年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祸根。
4. 预防和治疗
现在的预防和治疗手段虽然多,但不是每个都有作用,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有形成肥胖的儿童进行预防,这样才能在总体上降低儿童肥胖率的增长,从而控制成人肥胖的发生。
4.1 生活习惯的改变
很多小儿肥胖是由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多是趋向于静止的,例如久坐行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接送孩子上学等,由于经济的发达,很多生活方式都变得自动智能趋势,这使儿童的身体活动大大减少,所消耗的热量就越来越少,处于能量正平衡,通过时间的积累,儿童就慢慢变得超重,进而发展为肥胖,甚至是成年肥胖。
4.2 饮食的改变
饮食是小儿肥胖发展的主要因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日常速食,饮料的过度食用,外出吃饭的次数增加等都能影响小儿的健康发展。在预防儿童肥胖时,应把它分为4个阶段:婴儿阶段,学龄前儿童阶段,学龄儿童阶段,青少年阶段,根据4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通过食物来控制体重。
4.3 加强体育锻炼
由于社会变革和世界范围的营养转型导致人们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致使能量摄入与消耗严重失衡,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而使人发胖。在一对双胞胎的研究中发现体力活动严重影响个体的体重。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组织的或者是在家长的带领下的活动,抓住孩子的兴趣,学一门运动项目,对预防小儿肥胖是很有帮助的。
5. 结论
儿童肥胖在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度越来越广,而且并持续增加。肥胖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小儿肥胖的流行和严重程度的日益加重,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提高。肥胖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免疫功能紊乱、心理障碍、代谢紊乱综合征等。所以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提前预防,避免花高昂的费用来进行治疗。肥胖已不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表面问题,而是在短期或长期对他们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却没有得到病人,家庭和健康专家的高度重视。当今对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还是很欠缺的,但实际上在于发展中国家是不存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应加大研究力度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临床和公共健康反应肥胖流行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范围超过了,还伴有并发症的出现。如果在使儿童肥胖流行的项目都被禁止,大范围的社会行动使整个社会低肥胖率还是有可能的。尽管在理论上的不足,但现在一些关于预防和治疗有用的知道在很大范围内都是通过系统的综述和批判的评价的出来的。在公共健康严重危机时,对建立未来健康的模式,一些已经存在的治疗和预防策略还是很有前途的。
参考文献
[1]JanetL. Strife,Raymond E. Decanio,Lane F. Donnelly,Neil D. Johnson,The Frequency ofRadiology Reporting of Childhood Obesity[J]. AJR:186, March 2006.
[2]LazarusR Baur L,Webb K,et al.Body massl index screening for adiposity in children andadolescents:systemic evaluation using rev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s.Am J Clin Nutr,1996,63(4):500-506.
[3]BigaardJ, Tjonneland A, Thomsen BL, Overvad K, Heitmann BL, Sorensen TIA 2003 Waistcircumference, BMI, smoking, and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ObesRes 11:895–903.
[4]MaffeisC, Pietrobelli A, Grezzani A, Provera S, Tato L 2001 Waist circumference and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repubertal children. Obes Res 9:179–187.
[5]McCarthyHD, Jarrett KV, Crawley HF 2001 The development of waist circumferencepercentiles in British children aged 5.0 –16.9 y. Eur J Clin Nutr 55:902–907.
[6]StyneDM. Obesity in Childhood: What's Activity Got to Do with It [J].American Journal ofClinical Nutrition,2005,81:337-338.
[7]NicolasStettler,* Theo M. Signer,† and Paolo M. Suter†,Electronic Games and Environmen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Obesity in Switzerland[J].OBESITY RESEARCHVol. 12 No. 6 June 2004.
[8]LisaM. Powell, Glen Szczypka, Frank J. Chaloupka, Exposure to Food Advertising onTelevisionAmong US Children[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7;161:553-560.
[9]NicolasStettler,Theo M. Signer,and Paolo M. Suter. Electronic Games and Environmen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Obesity in Switzerland [J] OBESITY RESEARCHVol. 12 No. 6 June 2004.
[10]MorenoLA, Pineda I, Rodriguez G, 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for the screening of the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ldren[J]. Acta Paediatr 2002, 91:1307–12.
[11]RoyaKelishadi. Childhood Overweight, Obesit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DevelopingCountries[J]. Epidemiol Rev 2007;29:62–76.
[12]JenniferL. Baker, Lina W. Olsen, Thorkild I.A. Sørensen, Childhood Body-Mass Index and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dulthood[J]. N Engl J Med 2007, 357:2329-37.
[13]RichardS. Strauss, Childhood Obesity and Self-Esteem [J]. Pediatrics, 2000. 105;e1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