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医学论文

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2.4肺外并发症神经系统:出现惊厥者6例,头痛、头晕明显者4例。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d)静脉点滴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肺炎支原体,并发症,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近年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感染性疾病重要的病原体之一。MP不仅侵袭呼吸道,还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现将我科近3年来诊断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8年12月住院患儿中诊断MP感染患儿152例为观察对象。本组152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96例,女56例;年龄3个月~12岁;<1岁46例,~3岁40例,~5岁27例,≥5岁14例;婴幼儿共86例,占56.5%;3岁以上患儿66例,占43.4%。发病季节:第1、2季度48例,占31.5%,第3、4季度94例,占61.8%。所有病例占同期住院小儿肺炎的17.2%(152/883)。

1.2 诊断标准 (1)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2)X线胸片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表现;(3)MP-IgM阳性;(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显效。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者80例,占51.3%,以发热为主者50例(其中单纯发热者32例,18例仅伴轻微单声咳嗽)占32.9%,二者合计占84.2%。论文格式。单纯咳嗽者22例,占14.5% 。发热以高热常见,多表现为不规则热、弛张热,咳嗽多为阵咳及干咳。86例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45例,占52.3 %。66例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10例,占15.1%,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9.863 ,P<0.01)。且婴幼儿病例多为较密集细湿罗音,其中伴满肺干鸣音4例,伴满肺喘鸣音5例,表现为重症肺炎6例;而3岁以上患儿中多为局限性中、细湿罗音。

2.2 X线胸片表现 以斑片状阴影为主的支气管肺炎124例,占81.5%,大叶性肺炎8例,占5.2%;间质性肺炎6例占3.9%;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10例,占6.5% 。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18例,肺气肿10例。

2.3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4.0~10.0)×109/L者97例,占63.8%;(10.0~42.0)×109/L者48例占31.9%;(2.2~4.0)×109/L者6例,占4.1% 。CRP10~160mg/L者50例,轻度贫血1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0例。

2.4 肺外并发症 神经系统:出现惊厥者6例,头痛、头晕明显者4例。心血管系统:诊断心肌炎10例(CK-MB均有升高,其中2例以心前区不适,心慌起病);心内膜炎4例,表现为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Ⅲ/6级吹风样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心脏瓣膜毛糙,回声增强。消化系统:出现呕吐、腹泻14例;肝脾肿大10例;ALT升高20例。血液系统: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5例。泌尿系统:蛋白尿6例,颗粒管型4例。皮肤、黏膜、淋巴结:荨麻疹6例,麻疹样皮疹3例。152例患儿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54例,占35.5%。86例婴幼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者23例占26.8%,3岁以上患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者32例,占48.4%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946,P<0.05)。婴幼儿病例多为单系统受累,3岁以上患儿则多为多系统同时受累,部分病例病情亦较重。

转 2.5 治疗与转归 152例病程1~13天,超过1周者占55.3%,平均8.4天,其中40例病程短于3天为初治病例,余112例均曾院外接受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d)静脉点滴治疗。论文格式。123例在开始阿奇霉素治疗2~3天时,体温下降和(或)咳嗽明显减轻,29例在治疗开始后1周体温始降至正常。合并细菌感染者18例同时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共点滴5天,平均住院6.2天,提前出院者门诊继续完成疗程,所有病例间隔5天后再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d)口服用药5天。心内膜炎5例随访6个月心脏杂音消失2例,明显减轻2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3]。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已知最小的非活性生长的致病微生物。目前,一般认为MP致病机制为直接侵犯与免疫损伤二者皆有。MP进入呼吸道后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紧密附着,同时释放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蛋白酶及神经毒等,造成相应黏膜上皮的破坏。免疫损伤则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密切关系。人体感染MP后体内最先产生IgM,而后产生IgG及S-IgA。论文格式。另外,MP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器官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MP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组织相应症状[4]。近期研究认为,婴幼儿淋巴细胞不能对MP感染产生记忆,随着反复感染MP,小儿对MP的免疫反应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5]。本组资料婴幼儿病例占56.5%,其中超过一半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密集固定细湿罗音,X线胸片示斑片状阴影,即所谓“典型”肺炎样表现,部分病例病情严重,合并呼吸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较大患儿则临床表现显著不同,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且常成为就诊原因。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MP-IgM抗体,简便易行,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本组资料有7例患儿起病后2~3天即已显示阳性结果,有利于早期诊断。阿奇霉素对MP感染病例临床疗效好,其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疗程短,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 徐文华,张美如.北京市1995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46.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3 袁壮.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4 项全申.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120-121.
5 袁壮,董宗新,叶启慈,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8(17):449-45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0.1%维A酸乳膏短时多次接触疗法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下一篇论文:1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医药卫生分类
护理论文 医学论文
药学论文 医学检验论文
相关医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医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