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翻译生态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研究必然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与联系。翻译生态学对于我们研究“人与生物圈”这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翻译行为就是要思考你所面临的对象“人”具有的特点,思考”人”对各种问题做出反映的方式,翻译行为与他们之间以及他们自己之间达成一种和谐关系,这样,翻译行为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在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态角度研究教学中的翻译行为生态。
论文关键词:翻译生态学,学习行为生态
任何人和物要在地球上生存,就不得不同其周围的环境发生关系,翻译活动也不例外。透过世界翻译史,我们得知,翻译是随着人类的交流需要而诞生的,从翻译诞生的那一天起,翻译就同其生态一直保持这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任何一个时期都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发展。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那么翻译生态学就是研究翻译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也就是说,翻译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翻译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翻译的发展规律,揭示翻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可见,翻译生态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研究必然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与联系。因此,翻译生态学对于我们研究“人与生物圈”这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翻译行为就是要思考你所面临的对象“人”具有的特点,他们对各种问题做出反映的方式,翻译行为与他们之间以及他们自己之间达成一种和谐关系,这样,翻译行为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在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态角度研究教学中的翻译行为生态。
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态包括不良学习行为的克服,良性学习行为培养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三方面:
一、不良学习行为的克服
在现在的学生中,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是因为自身的智力原因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而决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不良学习行为造成的。而且,大多数的学生身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学习行为。那么,克服不良学习行为就是促进学习行为生态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1.厌学。这类学生对学习无兴趣,甚至讨厌学习。他们往往是基础知识薄弱,欠账太多,无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动机推动力,只是想混一混而已。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通路被阻断。没有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偶尔有学习愿望,却又无路可走,只好混下去。对这类学生,教师只有用体谅和温暖的爱心帮助他们补课,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打通了他们的学习道路,就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知识的大桥。
2.偏科。这类学生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偏科,有的学科成绩不差,学习态度也较好,只是某门学科的基础欠缺,学有困难,干脆不学;或者是对该门课的老师不满,而由此引发对该门课程的厌恶。另一种是主动偏科。认为某门学科没用,不如不学。这是学习目的不明,导致学习动机缺乏。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沟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方法不当。此类学生学法不当,学无收获,常常是事倍功半。这类学生一般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又有良好的愿望,能刻苦学习,常常希望成功,但总是失败。于是在努力的痛苦中挣扎,没有学习乐趣而言。对此,教师应该交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良性学习行为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终生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良性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行为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
1.不断创新。学生从不满足于仅仅掌握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并且绝不迷信教材,而是善于刨根问底,经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因此常常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类学习者中的一部分人事业心极强,个人奋斗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虽然没有树立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但为了个人利益的实现他们往往有着顽固的奋斗精神。他们聪颖好学,从小就表现出自己在智力上的优越条件,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另一种学生,既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又有优良的学习条件。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教育,属于品学兼优的一类,但不是“乖孩子”,不是人云亦云,唯师之命是从。这两类学生虽有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动机,却仍有相似的学习行为。这两类学生在学习追求上有许多共同语言,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断创新的学生还是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有力支持者,教师应该发挥这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行为中的积极性,用他们的智力活动去带动和激励其他学生的智力活动,促进学生之间智力活动的相互感染。
2.认真刻苦。产生这种学习行为的相应的学习心理是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正确的学习目的。这类学生只要智力中等以上,他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在我国具有远景性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占绝大多数。具有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的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可以产生认真,刻苦和勇于拼搏的学习行为。具有远景性学习动机的学生,他们的情绪稳定,学习行为井然有序,不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干扰。学习成绩一般是蒸蒸日上的。他们属于“认真刻苦型”。而具有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学生,他们虽可以名列前茅,但有时也可能一落千丈,易受情绪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动向,引导具有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稳定学习情绪,促使其动机朝远景性方向转化。
3.享受乐趣。此类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成绩良好,但不想在学习上花更多功夫,也不追求高分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