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创新网络强度、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1]

时间:2012-11-29  作者:郭骁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企业家对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利润。池仁勇(2007)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发现创新网络结点联结强度对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和新产品开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假设H1。

假设H1: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正相关。

(二)创新网络与冲突类型的交互作用

创业活动中不仅需要了解和适应外部环境,同时由于内部创业团队成员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履历,他们彼此间也会产生各种分歧和差异(Blatt,2009)[19],由此也必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内部冲突。冲突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冲突的性质和结果存在差异。Deutsch(1990)[20]将冲突划分为合作式冲突、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冲突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对创新机会和信息的良性互动或恶性互动,这将成为制约创新网络优势转化为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

1、合作式冲突

合作式冲突是一种良性冲突,冲突的性质是“任务型冲突”而非“关系型冲突”,冲突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内部观点之间的分歧,成员之间只是就事论事,针对问题来开诚布公地讨论最优方案,而非针对个人。因此彼此更加理性地考虑对方的意见,在良性的头脑风暴中吸取不同的观点,从而更有利于整合出创新性方案。一般而言,团队成员的共同创业是建立在过往彼此的了解、信任和共同志向的基础上的,也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对接(Ruef et al.,2003)[21],因此在创业初期往往都是合作式冲突,彼此为了目标的达成而表达自己的观点。Tjosvold(1998)[22]也认为合作式冲突有利于彼此信息和知识的分享和交流,随着问题的解决还会提升团队成员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合作式冲突能帮助团队成员客观理性地审视创新网络带来的机会,从不同角度考虑可能的方案,扩大决策信息的多样化进而提高决策质量,这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创新网络的优势,一方面对正确的创新战略给予更全面透彻的分析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共同的讨论可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另一方面可将不合实际或自身无法承担的创新战略排除在外,实现去伪存真,最终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合作式冲突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2、对抗式冲突

对抗式冲突是一种恶性冲突,冲突的性质是“关系型冲突”而非“任务型冲突”,即冲突的出发点不是讨论出更优的方案,而是通过一种政治较量和个人对抗实现个人意志的声张,目标是?晕夜鄣愕谋唤幽桑冲突是“对人不对事”。Baltt(2009)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创业团队成员间缺乏深度了解,进而对彼此的言论和行为产生误解,最终产生不理解和不信任。

当创业企业通过外部创新网络产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意向时,决策团队需要在内部进行讨论,而对抗式的冲突使得团队成员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甚至会使得讨论陷入僵局,失去了团队决策的必要性,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对抗式冲突负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免费论文。

3、让步式冲突

让步式冲突介于良性冲突与恶性冲突之间,冲突的目标不是交流信息讨论最优方案,而是接受主流意见获得最优方案,通过妥协和让步求得表面的一致和团结,避免争论(Chen et al.,2005)[23]。Barker et al(1988)[24]指出让步式冲突也可能转化为对抗式冲突,那将对最终的创新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总体而言,让步式冲突氛围一旦形成,将制约对创新网络中有价值信息的甄别、提取、重组和利用,最终对创新网络优势转化为创新绩效的效果产生影响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这种影响效果将视决策的优劣而定。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4:创新网络强度与让步式冲突的交互项与创新绩效无关。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见下图1:

冲突类型冲突类型

图1 理论模型

三、样本及变量度量

(一)样本数据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问卷调查。在2009年底到2010年初,以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员为调查对象,对他们所在企业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实际回收214份,剔除严重回答不完整的问卷13份,有效问卷201份。同时由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才可能了解企业的创新网络状况、内部决策冲突状况以及企业过往的创新绩效情况,因此调查问卷的合格填写者应该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201份有效问卷中有58份为部门经理以下的普通职员,104份为部门经理级的中层管理者,39份为副总经理及以上的高层管理者,故最终符合要求的有效问卷共计143份,有效率为55%。

(二)变量度量

1、创新网络强度

创新网络是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结关系。Jonathon N.C和Rob C(2003)[2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答卷者就其所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进行打分,以此来反映企业与创新网络的联结紧密度。池仁勇(2007)采用了这一方法,并且设计了评价指标和权重,本文借鉴这一研究成果来度量企业纳入创新网络的程度。具体见下表1(池仁勇,2007,第108页):

表1 企业纳入创新网络的联结强度评价指标及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分项权重

综合权重

与供应商的联结度

产品和市场信息的交流程度

1/3

16/100

根据其他企业市场信息的程度

1/3

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1/3

与客户的联结度

与客户交流产品和市场信息的程度

1/2

21/100

有无代理商

1/2

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联结度

是否持股

1/3

18/100

有否合作

1/3

企业间交流程度

1/3

与中介机构的联结度

是否参加协会

1

10/100

与科研机构的联结度

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的程度

1/5

25/100

购买科研机构技术的频率

1/5

委托技术培训的程度

1/5

咨询业务的频率

1/5

参加成果洽谈的频率

1/5

与政府的联结度

获得政府优惠政策支持的程度

1/2

10/100

获得政府技术创新支持的程度

1/2

用Likert5刻度,由被调查者就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最后根据综合权重算出每一企业的得分,分值越高,表明企业与创新网络的联结强度越大。

2、冲突类型

针对冲突类型的量表已有很多,本研究认同Chen等(2005)将冲突类型划分为合作式冲突、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3种类型的观点,并采用Chen等(2005)针对中国情境围绕这3种类型开发的量表,该量表共12个题项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分别用4个题项来描述1种冲突类型。本文借鉴该量表用Likert5刻度来度量冲突类型,下表2显示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

3、创新绩效

对企业创新绩效度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的价值,而通过客观的财务指标来度量往往不够全面,因此大量研究开始采用主观绩效度量方法(Covin et al.,1994)[26]。因此,本研究借鉴Bell(2005)[27]、Ritter和Gemunden(2004)[28]的研究成果,通过5个题项来测量创新绩效。依旧用Likert5刻度来度量这5个题项,得分越高,表示企业创新绩效越高。下表2显示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免费论文。

4、控制变量

本文设计三个控制变量:(1)是否是高科技企业。设置一个哑变量来区分企业是否属于高科技企业,当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时,其值为1,否则为0。(2)企业规模大小。用员工人数的对数来反映企业规模。(3)企业已经营年限。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1、冲突类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得到内部冲突的类型,我们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冲突类型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检验,KMO值为0.837,Bartlett球检验卡方值为473.848(P为0.000),反映出适合作因子分析。通过应用最大方差法(Varimax)进行因子提取,得到的结果与Chen等(2005)的分析一致,得出了具有清晰结构的3种冲突类型:合作式冲突、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3个因子累计总解释方差为85.639%。合作式冲突因子、对抗式冲突因子和让步式冲突因子的Cronbach a值分别是0.827、0.927、0.882,均超过了0.7的可接受水平,说明各变量通过了信度检验。表2中可看到各个指标的因子载荷。

2、创新绩效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得到创新绩效的度量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同样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检验,KMO值为0.792,Bartlett球检验卡方值为392.639(P为0.000),反映出适合作因子分析。公共因子总解释方差为85.639%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且创新绩效的Cronbach a值为0.928,超过0.7的可接受水平,说明通过了信度检验。表2中可看到各个指标的因子载荷。

表2 冲突类型和创新绩效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变量

因子

度量指标

因子载荷

冲突类型

合作式冲突

注重营造“我们是一个整体”的氛围

0.729

注重追求对每个个体都有利的方案

0.827

强调最佳的角色分工来提高决策效率

0.698

持续投入以实现理想和追求

0.882

对抗式冲突

总有意识地去说服他人同意自己

0.792

总希望别人作出让步,而非自己

0.683

通过固执己见来获得他人认同

0.662

将冲突视为政治与影响力的对抗

0.892

让步式冲突

尽量不将分歧摆上台面

0.902

尽量减少对争议话题的公开讨论

0.818

尽量减少思想分歧来化解观念差异

0.732

为避免冲突,成员间尽量彼此让步

0.814

创新绩效

与同行相比,我们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

0.654

与同行相比,我们常在行业内率先应用新技术

0.725

与同行相比,我们的产品应用了一流的技术和工艺

0.851

与同行相比,我们的产品创新和改进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响应

0.752

与同行相比,我们的新产品研发成功率非常高

0.663

(二)假设检验

在检验了量表的度量有效性后,下面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来检验假设。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见下表3:

表3 各变量的相关系数

 

变量

1

2

3

4

5

6

7

8

1.创新绩效

1.000

 

 

 

 

 

 

 

 

 

 

 

 

 

 

2.是否高科技企业

0.583**

1.000

 

 

 

 

 

 

 

 

 

 

 

 

3.企业规模

0.117

-0.221*

1.000

 

 

 

 

 

 

 

 

 

 

4.经营年限

0.232

0.085

0.392**

1.000

 

 

 

 

 

 

 

 

5.创新网络强度

0.763**

0.483**

0.283*

0.573**

1.000

 

 

 

 

 

 

6.合作式冲突

0.154

0.187

-0.092

0.094

0.056

1.000

 

 

 

 

7.对抗式冲突

0.466**

0.103

0.028

-0.203

0.354*

0.000

1.000

 

 

8.让步式冲突

0.375*

-0.121

0.102

0.082

0.543**

0.000

0.000

1.000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0水平上双尾检验显著

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4。

表4 创新绩效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模型6

是否高科技企业

0.539**

0.093*

0.074

0.081

0.112*

0.029

企业规模

0.103

0.083

0.102*

0.091*

0.032

0.110*

经营年限

-0.084

0.028

-0.043

-0.055

-0.076

-0.098

创新网络强度

 

 

0.583***

0.332**

0.254**

0.292**

0.304**

合作式冲突

 

 

 

 

0.293**

0.204**

0.092*

0.187*

对抗式冲突

 

 

 

 

0.130*

0.193*

0.272***

0.188*

让步式冲突

 

 

 

 

0.303**

0.493**

0.265**

0.294**

创新网络强度×合作式冲突

 

 

 

 

 

 

0.217**

 

 

 

 

创新网络强度×对抗式冲突

 

 

 

 

 

 

 

 

-0.058

 

 

创新网络强度×让步式冲突

 

 

 

 

 

 

 

 

 

 

0.083

R2

0.127

0.654

0.765

0.794

0.772

0.770

Adj.R2

0.116

0.608

0.752

0.786

0.765

0.761

△R2

 

 

0.527***

0.111**

0.029**

0.007

0.005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0水平上双尾检验显著

表4中,模型1到模型3中的△R2是前后两项比较的结果,模型4到模型6中的△R2是与模型3比较的结果免费论文。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模型2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网络强度”这一自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3是控制变量、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共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模型2的结果说明,在3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创新网络强度”这一自变量后,模型的解释效力明显提高(△R2=0.527***),且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0.583***),假设H1得到支持。

模型4到模型6都加入了交互项,计算交互项时先对1个自变量和3个调节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后再相乘,来避免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同时,为避免3个交互项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根据Ahuja(2000)[29]的做法,进行Step回归,即3个交互项分别逐个进入模型,来检验假设H2、H3和H4。模型4的结果说明,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创新网络强度与合作式冲突的交互项后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型的解释效力进一步显著提高(0.029**),合作式冲突显著正向调节了企业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0.217**),假设H2得到支持。

但在模型5和模型6中,分别增加创新网络强度与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的交互项后,模型的解释效力没有显著增加(0.007和0.005),且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调节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也不显著(-0.058和0.083),假设H3没有得到支持,假设H4得到支持。

五、小结

创新网络是中心企业与其周边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网络,中心企业纳入创新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越紧密,反映出企业营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这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升级打造了基础,但当通过创新网络获得的创新信息、机会和资源进入企业内部后,创业团队就面临着如何取舍不同的创新战略和方案,其关键就在于决策过程中冲突管理的有效性,目标是通过冲突和碰撞筛选出最优的创新战略,进而将外部优势内部化,最终转化为创新绩效,因此借鉴前人的研究成?,将企业内部冲突分为合作式冲突、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三种,具体考察企业的创新网络在什么样的内部冲突过程中更可能产生高创新绩效,明确冲突类型的调节作用,并ü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首先发现,企业的外部创新网络强度确实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合作式冲突会显著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一步放大创新网络强度的积极作用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更好地将外部吸收来的创新信息、资源等优势ü合作式的冲突,最终实现对客观信息和优势的主观整合,甚至是“再创新”,ü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循环过程将创新网络优势进行再提炼和碰撞,或者提出更好的方案或者在实施环节加入创业团队成员提出的更优方案组合,或者ü良性的合作式冲突全面扫描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ü前馈控制来提高实施效率,最终更高效地转化为创新绩效?

而研究同样发现,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作为两种消极的冲突类型,创业团队在从外部创新网络获得创新方案和理念时,内部并不能充分地开诚布公地讨论方案的优劣,针对个人的争执以及随声附和与妥协都扼杀了更优方案的提出,没有实现“锦上添花”,最终的方案也是冲突和让步的结果,在大样本条件下,对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针对这一结论,以后可从企业整个内部管控系统的大框架下来看待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企业从创新网络中获得的资源不仅受到内部冲突过程的调节影响,还会在整个管控体系的框架下发挥作用,冲突类型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参考文献
[1]AudretschD.Innovation and Industry Evolution[M].Cambridge,MA:MIT Press,1995.
[2]AudretschD.,Thurik R.What’s New about the New Economy? Sources of Growth in the Managedand Entrepreneurial Econom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Change,2001,10(1):267-315.
[3]Freeman C.,RoyRothwell.External Networking and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Manufacturing Firms in Europe[J].Technovation,1991,2:93-112.
[4]ChristianDeBnesson.An Entrepreneur Cannot Innovate Alone Networks of Enterprises AreRepuired [J].Paper to be Discussed at the DRUID Conference on Systems ofInnovation in Aalborg, Denmark, 1999.
[5]魏江,叶波.企业集群的创新集成:集群学习和挤压效应[J].中国软科学,2002(12).
[6]郑健壮,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动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3).
[7]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组.活化资源,衍生企业,依托网络,激发创新—试析中关村高新产业区之形成[J].科研管理,1998(1).
[8]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10).
[9]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1).
[10]Deutsch,M.TheResolution of Conflict[M].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73.
[11]Deutsch,M.FiftyYears of Conflict,In Festinger,L.(Ed.).,Retrospections on SocialPsycholog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46-77.
[12]Burt,RonaldS.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Social Integration on Participation in theDiffusion of Innovations[J].Social Science Research,1973,2:125-144.
[13]Teece,D.Profiting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Integration,Collaboration,Licencing and Public Policy[J].ResearchPolicy,1986,15:285-305.
[14]Imai K.,BabaY.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Cross border Netwaorks,Transcending Markets andHierarchies to Create a New Techno-economic System,OCDE,Paris,1989.
[15]Lundvill,B.Innovationa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From User-producer Interaction to the National Systemof Innovation[J].In:Dosi G.,Freeman C.,Nelson,R.SilverbergG,Soete,L(eds),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Pinter,London,1988:349-369.
[16]Freeman,C.Networks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Policy,1991,20:363-379.
[17]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18]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J].科研管理,2001(5).
[19]Blatt,R.ToughLove:How Communal Schemas and Contracting Practices Build Relational Capital inEntrepreneurial Tea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9,34(3):533-551.
[20]Deutsch,M.SixtyYears of Conflic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Management,1990,1:237-263.
[21]Ruef,M.,Aldrich,H.E.,Carter,N.M.TheStructure of Founding Teams:Homophily ,Strong Ties and Isolation among U.S.Entrepreneur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3,68(2):195-222.
[22]Tjosvold,D.Cooperativeand Competitive Goal Approach to Conflict: Accomplishments and Challenges[J].AppliedPsychology,1998,47:285-313.
[23]Chen,G.Q.,Liu,C.H.,Tjosvold,D.Conflict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Top Management Teams and Innovation inChina[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5,42(2):278-300.
[24]Barker,J.,Tjosvold,D.,Andrews,I.R.ConflictApproaches of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Managers:A Field Study in a MatrixOrganiz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8,25:167-178.
[25]JonathonN.C.,Rob C.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work Group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Performance[J].Social Networks,2003,3:197-210.
[26]Covin,J.,D.Slevin,R.Schultz.ImplementingStrategic Missions:Effective Strategic,Structural and TacticalChoi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4,Vol.31:481-505.
[27]Bell,G.G.Clusters,Networks,and Firm Innovative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2005,26:287-295.
[28]Ritter,T.,Gemunden,H.G.TheImpact of a Company’s Business Strategy on its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Network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Success[J].Journal of BusinessResearch,2004,57(5):548-556.
[29]Ahuja,G.CollaborationNetworks,Structural Holes and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J].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2000,45:425-45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下一篇论文:从制度创新看如何推进农民收入的增长_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