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年农民是不久将面临养老问题。参保意愿是指中年农民关于参加新农保行为的态度和看法。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年农民,参保意愿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同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展开试点,2010试点覆盖面已达到20%,预计今年达到60%的覆盖面,2020年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农民作为新农保制度的参保对象,他们的意愿将对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中年农民是不久将面临养老问题,并且当下还有足够时间为自己的养老做不同安排的群体,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反映敏感的一个群体。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第一批试点地区河南辉县的中年农民。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1.调查对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45岁以下是青年,45~59岁为中年,60岁为退休年龄。而我国民间约定俗成地将35~45岁之间的人们定义为中年人。我国目前统计的平均寿命是71岁,人口中位数为35岁。因此,结合我国人口寿命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把35—60岁的农民作为中年农民。 2.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7—8月对新乡辉县11镇9乡进行的《河南中年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乡镇,每乡镇根据经济状况好、中、差随机抽取3个村,每村随机抽取20户。在样本地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4%期刊网。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研究是由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对试点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料收集时除由农民自己填写外,还采用问答和访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民的基本特征、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与参与意愿等方面的信息。问卷调查调查所得资料经审核后,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调研数据 1.中年农民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男性有143人,女性有109人,比重分别为56.7%和43.2%。 (2)年龄状况:35-40岁有54人,41-45岁有95人,46-50 岁有62人,51-60岁有28人;分别占样本的21.4%,37.7%,24.6%,11.1%。 (3)文化程度:文盲有36人,小学有112人,初中有67人,高中或中专有24人,大专及以上有13人,分别占样本的14.2%,44.4%,26.6%,9.52%,5.16%。 (4)婚姻状况:未婚的占样本的14%,已婚的占86%,已婚有子女的占82%,已婚无子女的占4%。 (5)职业:以务农为主的仅占29..2%,其它情况如经商、打工等占70.8%。 (6)儿子人数:无儿子的占样本的31.3%,一个儿子的占57.6%,两个儿子的占10.5%,三个或以上占0.6%。 (7)年人均纯收入:5000以下的占38.6%,5000—10000的占46.2%,10000—20000的占12%,20000以上的占3.2%。 如表1 样本基本情况   
    
        
            | 变量 | 百分比 | 样 本 基 本 情 况 | 变量 | 百分比 |  
            | 性别 | 男 | 56.7 | 职业 | 务农 | 29.2 |  
            | 女 | 43.2 | 非农 | 70.8 |  
            | 年龄 | 35-40 | 21.4 | 儿子人数 | 0 | 31.3 |  
            | 41-45 | 37.7 | 1 | 57.6 |  
            | 46-50 | 24.6 | 2 | 10.5 |  
            | 51-60 | 11.1 | 3及以上 | 0.6 |  
            | 文化程度 | 文盲 | 14.2 | 收入 | 5000元以下 | 38.6 |  
            | 小学 | 44.4 | 5000—10000元 | 46.2 |  
            | 初中 | 26.6 | 10000-20000元 | 12 |  
            | 高中及中专 | 9.52 | 20000元以上 | 3.2 |  
            | 大专及以上 | 5.16 |  
            | 婚姻 | 未婚 | 14 |  
            | 已婚有子女 | 82 |  
            | 已婚无子女 | 4 |  表2 中年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   
    
        
            | 项目 | 非常了解 | 比较了解 | 一般 | 不太了解 | 完全不了解 |  
            | 人数 | 12 | 25 | 21 | 173 | 21 |  
            | 比例 | 4.7% | 10% | 8.5% | 68.5% | 8.3% |  2.中年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年农民对养老问题比较担心,虽然很多人比较倾向于家庭养老,但对新农保也非常认可,参保率很高,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很强。在关于“你认为哪两种养老方式比较好”的调查中,67.8%的人选择靠子女养老和参与新农保,还有16%的人选择年轻时积累资金,自我养老;被调查农户对于“如果条件允许,你愿意参加新农保吗?”的回答也是非常积极的,有82.7%的农民表示愿意参加。 3.影响中年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的因素 参保意愿是指中年农民关于参加新农保行为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意向性选择。不同因素可能会对参保意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性别与参保意愿 从性别来看,由于性格的差异,男性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眼光相对长远,对新农保的 认知度相对较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而女性对家庭养老的依赖性较强,依据调查显示,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强的参保意愿。如表3 表3 性别与中年农民参与新农保的意愿比例   
    
        
            | 群体 | 性别 | 参保意愿(百分比) |  
            | 中年 | 男 | 78.4 |  
            | 女 | 63 |  (2)年龄与参保意愿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选择参保意愿是越来越高。年龄越大,自己没有收入,却越不期待子女养老,不愿给儿女造成负担,更多的是愿意依靠社会保险养老。三四十岁的中年农民还处于养家糊口的阶段,对未来养老缺乏长期规划,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老问题开始担心,养老意识和社会保险意识增强,对新农保的需求加大。如表四所示: 表4 年龄与中年农民参保意愿比例   
    
        
            | 群体 | 年龄组 | 参保意愿(百分比) |  
            |     中年 | 35——40 | 12.3 |  
            | 41——45 | 17.5 |  
            | 46——50 | 21.6 |  
            | 51——55 | 24 |  
            | 56——60 | 24.6 |  3)文化程度与参保意愿 文化程度是影响中年农民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程度高的人比文化程度低的更愿意参加新农保。如在文化程度和参保意愿的分析中,“高中及中专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关于“愿意加入新农保,帮助很大”的选择中,分别占43.2%,47%,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只有20.6%的人选择此项。可见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愿把规避自己的老年风险放到传统观念的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上,参保意愿明显上升。所以,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增长,社会保险意识增强,对新农保的需求加大期刊网。 4)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参保意愿 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看,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参保意愿者所占比重最高(62.2%),超过半数,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参保意愿最低,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支付能力越强,对新农保的参与意愿越强。 5)家庭子女数与参保意愿 家庭子女数与中年农民参保意愿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于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家中孩子数越多,意味着家庭经济供养的来源越多,尤其是男孩子越多,中年农民越期望通过子女赡养来保障自己将来的生活,所以,家庭子女数越少,单靠家庭来规避养老风险的胆子太重,相应地,农民的参保意愿则会越强。如今随着计划生育的发展,农村家庭核心化,孩子数量会减少,中年农民的养老意愿则会慢慢显示“去家庭化”特征。 三、问题分析 新农保的试行现在处于试点阶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调查情况来看,显然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但任何一项试点,不可避免地在施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1.政府对新农保政策内容宣传缺乏 调查显示,当地农民对有关新农保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其中只有50%的农民知道新农保的存在,而他们对于新农保的政策规定和运作方式等基本知识,其中40%的农民表示知道一点,其他60%的农民一点都不清楚;因为对新农保了解少,所以很多农民参加新农保就是“随大流”,出现通常所说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现象。以上数据说明,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工作缺失,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2.新农保“捆绑式”做法不合理 新农保政策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要想拿到国家基础养老金,其子女应该参保。在实地调查和现场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民对这个附加的条件不太满意,首先,这个附加的条件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其次,农民也普遍反映这个条件的存在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如果遇到不守孝道的子女媳妇,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更难解决了。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就是为了保证农村老年居民,包括无力参保的农民有一个最低的生活保障,而捆绑的实质是一种权利的剥夺,可能会引发社会公平正义的讨论。 3.农民投机心理的存在 据调查发现,我省中年农民参保率高,但投保额低。几乎所有被调查对象都选择100元的缴费标准,所占比例高达87%,选择200、300、400、500元的农民都很少,属于个别现象。经过深入分析,一方面由于各缴费标准受益额差距不大,人们普遍选择较低标准保险;另一方面,发现部分农民存在投机心理,以期以最少的投入换政府的养老支持,就是为了得到基础养老金部分的资金。 4.在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仍占重要地位。 根据中年农民与参保意愿的调查分析显示,家庭子女数与中年农民参保意愿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农民参保意愿有影响:家中孩子数越多,意味着家庭经济供养的来源越多,尤其是男孩子越多,中年农民越期望通过子女赡养来保障自己将来的生活,所以,家庭子女数越少,单靠家庭来规避养老风险的胆子太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应地,农民的参保意愿则会越强。这样的结果是,农民对新农保的期望和认可度会相对较低,参与新农保的积极性也会受影响。 5.农民缴费忧虑多,对政府持不信任态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