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中日翻译中的词汇选择。中日同形词主要分为三类:1、词义、用法相同的同形词。专有名词有人名、地名、建筑物名、公司名等等。是汉语中特有词汇的翻译问题。中日同形词,中译日的词汇选择问题。
关键词:词汇选择,中日同形词,特有词汇,专有名词
日本翻译大家今富正巳曾说过,翻译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中日翻译也不例外。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并不是简单的字词的一一对应,甚至也会出现无法找到对应词这样的情况。翻译,其实是一种对原语中包含的思想,概念在另一个语言体系中的再创作。
中日翻译中的词汇选择,并不是说在翻译过程中简单地给汉语中的单词找到日语对应的说法,就完成了词汇翻译。这样恐怕也没有什么意义。在中日翻译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本论文着眼于词汇选择问题,通过分析中译日过程中的词汇错误选择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中日同形汉语词汇引起的选择错误
很多现代汉语中使用的词汇,也在日语中使用。如果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认为两者是完全对等的,就很容易引起误译。
据《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公元239~247年,倭国的使节从魏国带回了刻有“亲魏倭王”、“率善中郎将”等字样的金印、银印及“传送文书”。另据日本《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16年(公元285年),百济学者王仁将《论语》、《千字文》传入日本。大体可以推断,汉字是在公元三、四世纪传入日本的。以后,日本便借用汉字来书写自己的历史事迹,并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用汉字创造了许多新的汉字词。大约在八世纪或九世纪,日本人民又利用汉字的简体逐渐创造了“假名”文字,于是逐渐形成了由汉字和“假名”结合起来书写的独特的日本文字。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同时使用汉字创造了很多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以后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又为汉语所借用和吸收。
中日同形词主要分为三类:1、词义、用法相同的同形词;2、词义、用法完全不用的同形词;3、词义、用法有一部分相似的同形词。
第一类同形词在中日两种语言中通常不仅字形相同,而且词义用法也基本一致。科技论文,中日同形词。但是,就是这样一类同形义的词,在中日翻译中被直接拿来用,往往是行不通的。例如:“大型”。 “大型”这个词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中都是“形状或规模大的”的意思。汉语中的“大型机械”、“大型计算机”这类的词翻译成日语可以直接说“大型機械”和“大型コンピュータ”,这样用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再来看个例子:汉语中的“大型文艺晚会”翻译成日语却是“盛大な演芸の夕べ”,而并不是直接用“大型”这个词。科技论文,中日同形词。由此可见,即使是词义用法相同的同形词,在中译日过程中也并不是直接可以拿来用的。再例如汉语中的“瓜”这个词,是西瓜、黄瓜、苦瓜、木瓜之类各种瓜的总称,属于上位概念。但是在日语中既可以表示上位概念的“瓜”,同时也可可以表示具体特定的瓜。如图所示:
表1-1.中国語の「瓜」の体系
上位 概念 |
瓜 |
下位 概念 |
黄瓜(キュウリ) |
西瓜(スイカ) |
苦瓜(ニガウリ) |
木瓜(パパイヤ) |
表1-2.日本語の「瓜」の体系
上位概念 |
瓜(類) |
下位概念 |
瓜 |
西瓜 |
胡瓜 |
苦瓜 |
与汉语中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明确区分性比,日语中更倾向一个词既能表示下位概念同时也可以表示上位概念。这在翻译过程中也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
第二类是词义、用法完全不用的同形词。虽然字形相同,但是意义却完全不同。最常见的比如汉语中的“娘”表示母亲,在日语中则是女儿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完全不同,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当然也是不同的。例如:“经理”。“经理”这个词无论在汉语中还是日语中都经常用到,但是在两种语言中的意思则是截然不同。日语中的“经理”的意思相当于汉语中的“财务”。
例:【1】出差费在财务科报销。
出張の費用は経理課で請求する。
【2】他在这家公司的财务科工作。
彼はこの会社の経理課に勤めています。科技论文,中日同形词。
而汉语中的“经理”通常是指“企业中负责经营管理的人”。
例:【3】他是经理,是公司的最高负责人。
如上所示,汉语和日语虽然都有“经理”一词,但是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这类词。
第三类是词义、用法有一部分相似的同形词。把这类词在细分下,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一部分词义、用法相似,其他部分则完全不对应的词。比如“意见”这个词,中日语中都有“见解、主张”的意思,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直译。
例:【4】你的意见怎么样?
君の意見はどうだ。
【5】让我们来交换下意见。
ちょっと意見を交換しよう。
但是,日本中的“意见”有表示动词的“劝、劝告、规劝”的意思。这是汉语中的“意见”所没有的。
例:【6】父亲规劝儿子今后要好好读书。
これからはじめに勉強するようにと、父親は息子に意見した。
相对的,汉语中的“意见”却有日语中的“意见”所没有的“指对人对事不满意的想法”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就不用直接翻译成日语了。
例:【7】人家对你的意见可大了。
みんなは君にひどく不満なんだ。
【8】他老爱给别人提意见。
彼は人の文句ばかり言っている。
这类词由于其一部分词义,用法相似,译者常常容易忽视其不同的部分而直接用同形对应的词,因此引起误译。科技论文,中日同形词。
(2) 一部分词义、用法相似,相比较而言汉语词汇的意思更广泛。例如:“紧张”。在中日语中“紧张”都有“精神处于极度兴奋不安的状态”或者“形势激烈或紧迫”的意思。科技论文,中日同形词。
例:【9】运动员们在重要比赛前非常紧张。
選手たちは大事な試合を前に緊張している。
【10】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是当务之急。
国際間の緊張緩和は当面の急務である
但是,汉语中的“紧张“还有“经济拮据,供应不足”的意思。
例:【11】这场比赛的票子很紧张。
この試合の入場券はなかなか手に入らない。
【12】住房紧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住宅不足は私たちが直面する大きな問題である。
(3) 一部分词义、用法相似,相比较而言日语词汇的意思更广泛。例如:“无理”。在中日语中都有“没有道理”的意思。
例:【13】那也太无理了。
それはあまりにも無理というものだ。
【14】他居然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
あの人はこんな無理な要求を出すなんて。
但在日语中,“无理”还有“难以办成,办不到,勉强”的意思。
例:【15】这个工作小王是难以胜任的
これは王さんには無理な仕事です。
【16】这么好的天气,硬让孩子呆在家里是很难的。
このお天気に、子供に家にいろというのは無理だ。
而且,日语中还有:
例:【17】不要硬劝客人喝酒。
お客に酒を無理にすすめないほうがよい。
“强行、硬逼”的意思。但汉语中却没有这样的意思。
综合以上所述,中日同形词虽然形同,但是意思用法在不同程度存在着偏差,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因此类词汇选择错误而引起的误译。
二、汉语中独特用法引起的选择错误
汉语中的一些独特用法在日语中很难表现。例如:“吃喝风、豆腐渣工程、下岗、妻管严、两个文明”这类的词语很多。碰到这类词汇,直接用日语中的汉语词汇直译肯定是行不通的,对翻译者来说也是件十分头痛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相对应的词汇意译,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注释。
吃喝风――公金飲食風潮
豆腐渣工程――手抜き工事
下岗――(リストラによる)失業、解雇される、首になる
妻管严――恐妻家
两个文明――二つの文明。精神文明と物質文明
在文章中看到这类词汇的时候,一定要脱离词汇表面形式进行意译。在标语或者广告词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类词汇。我们看下例句:
【18】面临的是一个千载难逢而又充满挑战的历史机遇。
またとない可能性に満ちたチャンスが待ち受けている。科技论文,中日同形词。
私たちの挑戦を待つまたとないチャンスがある。
【19】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物质基础
業界での先進的な地位と充実した設備基盤を有している
【20】深度文学作品
古典的作品
珠玉の古典文学
【21】在执法中要不断总结经验
実行にあたっては絶えず経験を積み重ね
規則履行においては常に省察を怠らず
【22】今年要抓出一批典型,以点带面。
年内に数カ所のモデル炭坑を誕生させ、全国の炭坑に目標レベルを示すことにより。
今年中にまとまった成果をあげ、もって他の範となし。
确实,这类词语我们会在词典中找到意思相近的词汇,但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直接使用词典中的解释来翻译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还是需要意译。
三、专有名词引起的选择错误
专有名词有人名、地名、建筑物名、公司名等等。中国的专有名词翻译成日语一般采用音读的方式,即用同样的汉字,用日语的汉字音读的方式读。
地名
中国語 |
日本語 |
广州 |
広州(こうしゅう) |
黑龙江 |
黒龍江(こくりゅうこう) |
甘肃 |
甘粛(かんしゅく) |
人名
中国語 |
日本語 |
老舍 |
老舎(ろうしゃ) |
周恩来 |
周恩来(しゅうおんらい) |
鲁迅 |
魯迅(ろじん) |
|
|
外语中的地名、人名则也采取音译的方法用片假名来表示。
地名
中国語 |
日本語 |
西雅图 |
シアトル |
新奥而良 |
ニューオーリンズ |
纽约 |
ニューヨーク |
新泽西州 |
ニュージャージー州 |
马赛 |
ベルサイユ |
人名
中国語 |
日本語 |
莫扎特 |
モーツァルト |
贝多芬 |
ベートーベン |
柴可夫斯基 |
チャイコフスキー |
莫泊桑 |
モーパッサン |
专有名词的翻译比较难,特别是外国的人名、地名。译者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译者也要借助一些工具书以求达到翻译的准确。此外,一些新鲜词汇在工具书中未必能找到,可借助网络上的资源。
本论文对中译日过程中,引起词汇选择错误的原因,主要从以上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是中日同形汉语词汇的选择。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同形词。无论是意思完全不同或者有微妙区别的词,还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一旦用错都会造成极大的错误,需要我们引起充分注意。第二,是汉语中特有词汇的翻译问题。这类的汉语词如果直接翻译成日语,往往不能成为地道的日语。第三,是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和固有名词的选择问题。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外国的人名,地名的翻译。中日翻译应该跟英日翻译区别对待。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容易理所当然地认为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实则不然。通过中日例文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本论文对日语学习者在进行中日翻译时,避免因为词汇选择错误而引起中日翻译不准确或是误译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将所有词语选择错误的情况一一分析,这可以作为今后的课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明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7月
2.何培忠、冯建新《中日同形詞浅説》商务印书馆1986年11月
3.孔繁明《日汉翻译要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7月
4.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3月
5.沈宇澄《现代日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6.吴侃《汉日翻译技巧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7.相原茂『中国語学習ハンドブック』大修館書店1988年6月
8.今富正巳『中国語・日本語翻訳の要領』光生館昭和48年1月
9.大河内康憲編『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上、下)』くろしお出版1992年
10.佐藤喜代冶編『日本語の語彙の特色』明治書院昭和57年1月
11.望月十八吉『中国語と日本語』光世館昭和49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