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语用特征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跨文化交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有些词语往往只限于某些人或某些场合使用,这就是“语言禁忌”,英语叫做“linguistictaboo”,这类词语称为禁忌语,英语为“taboo word”,也可以简称为“taboos”。因此,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禁忌的语用特征作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禁忌语,语用特征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论文检测。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种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可以说语言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的。所有语言和文化都蕴涵着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和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会遇到诸如政治、文化、宗教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正如Hall(1981)所言,文化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人们在交际中,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者不愿说出某些词语,这些词语有的被认为危险、神圣、神气,有的被认为令人难堪,还有的被认为不堪入耳,人们甚至相信语言本身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或灾难,认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谁亵渎它,就会得到惩罚;谁讨好它,就会得到它的保佑和庇护。因此有些词语往往只限于某些人或某些场合使用,这就是“语言禁忌”,英语叫做“linguistictaboo”,这类词语称为禁忌语,英语为“taboo word”,也可以简称为“taboos”。
禁忌语(taboo),又称为'塔布',其基本含义是'神圣的'和'不可接触的',即受尊敬的神圣之物不许随便使用,受鄙视的卑贱之物不能随便接触(刘子伟,1999)。Taboo一词来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上的汤加语,18世纪时由英国航海家库克引入到英语当中,现在指受到各文化限制的某些话语或文字。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禁忌语,而且禁忌语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禁忌语几乎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学习英语,就是要从事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禁忌语研究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方面,也就是说,必须要对西方人的禁忌有所了解,否则可能就会犯了人家的忌讳而却毫不知情,交际效果则必然要大受影响。因此,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禁忌的语用特征作简单的分析。
二、禁忌语的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表征。从本质上看,语言的语用功能体现了某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任何语言结构和语言模式都潜藏着一定的文化,禁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产生、存在和延续,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功能。禁忌语的语用特征除了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一般来说,禁忌语的基本语用特征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普遍性
语言禁忌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生活、语言、宗教等各个领域,小至衣食住行、大至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无论是在原始部落,还是在高度文明的发达社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语言禁忌现象都普遍存在。在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无论是大语种还是少数民族语种,都少不了禁忌语的存在。可以说,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人生都处在禁忌的包围中,各种禁忌规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在实践中,人类按照对客体和主体自身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禁忌语的普遍性源于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所谓的文化价值观,指的是弥布于文化之中的一些普遍的规范性的价值观,它使生活在该文化的成员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事物,表明肯定、否定、喜欢、避忌或摸棱两可等意向,如果对某种事物需要避忌时,也就自然地出现了语言上的不提及(高永晨,1994)。
2.民族性
民族性也可称为特殊性。论文检测。论文检测。“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邢福义,1990)。不同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群体所共有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群体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折射出来,禁忌语也不例外,其背后潜藏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文化模式有其个性和特色,其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这个民族群体及成员,因此,禁忌语有着民族性的特征。然而,正是禁忌语的这种民族性或者说特殊性,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现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中西方在历史沿革、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模式、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两者在语言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例如,英语中与宗教、犯罪、酗酒、妇女解放等方面的禁忌语比较多,谈论话题中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比如年龄、家庭、婚姻、收入等常被列入禁忌、避讳之列。与英语不同,汉语中在长幼称谓方面讲究很多,关于“性”的话题也是尽量委婉说之。
3.继承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语言和文化也是如此。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人们并没有离开原有的基础和条件进行社会活动,从头开始文化和语言的创造,而是继承前人遗留下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造。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民族文化特征,世世代代影响着这个民族。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的结构、模式形成以后,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有的禁忌语经历了许多世纪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人们从小耳濡目染本民族的习惯和禁忌,在潜移默化中就视这些禁忌为理所当然,这就使得这些禁忌语得以被继承而世代流传。举例来说,“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英汉文化中均普遍存在(张向阳,1999)。就拿“死亡”这个词来说,无论中西,从古至今,人们都使用比较委婉的说法,如英语中的“pass away”,“pass out ”,“close one’s days”,“fall asleep”,“join the great majority”,“go to heaven”等等,汉语中也有很多委婉说法,如:“逝世”,“谢世”,“归天”,“与世长辞”,“牺牲”等等。类似关于“死亡”的说法便是禁忌现象继承性的显著体现。
4.时代性
时代性也可称为可变性。语言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活的,处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语言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进步。从历时性的观点看,语言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旧词不断被新词淘汰或被赋予新的内容,一个时代的禁忌语到了另一个时代就可能变成一个普通的词语。有个美国幽默作家曾列出英语中关于“怀孕”的多种不同的说法:
She hascancel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1856)
She is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1880)
She isin a delicate condition. (1895)
She isknitting little bootees.(1910)
She isin a family way.(1920)
She isexpecting.(1935)
She ispregnant.(1956)(陈原,1980:82)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最初对“怀孕”一词的说法十分隐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关于“怀孕”的说法越来越明朗化,单词越来越少,句子越来越短,最终发展为今天直白的“pregnant”。
随着文明的进步,较之以前,禁忌语的数量呈减少的趋势,以前被列为禁忌语的很多词现在已被人们公开地谈论和运用,不少过去被拒绝收录的词典中的词语也出现在工具书中。但是,只要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禁忌现象就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5.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禁忌语具有阶级性的特点。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用一些禁忌语来掩饰自己的丑恶行为,美化自身。在一些国家,一些媒体如报刊杂志、电台以及电视台所使用的禁忌语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例如,把侵略战争称为“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国际武装冲突);把处死犯人的电椅“electric chair”称作“hot seat”;把生活标准低于贫困线的人称为“the underprivileged”或“the disadvantaged”或“the have-notes”;把杀死敌人称为“liberate friends”(高永晨,1994)。这些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禁忌语数不胜数,它们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集团根本利益,淡化阶级、政治色彩的产物。
6.含蓄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语用特征就是含蓄性。这一特征表现为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不直接做出符合其本质的概念和判断,而运用替代、抽象的摸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化的手法,或根本与客观对象相悖的概念或判断,从而使交际双方能采用比较间接委婉的方式来谈论不宜说出口的事情(高永晨,1994)。这种语用特征是禁忌语和委婉语所共有的,所以,禁忌语和委婉语有时难以区分。禁忌语和与之对应的委婉语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中,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英之间的禁忌语和委婉语也不例外。
三、结束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禁忌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对人们有着强有力的现实约束力。研究语言禁忌现象对于开拓语言研究的领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语用失误以及外语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并用于指导语言学习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书目:
[1]Hall, E.T.1981. Beyond Culture, Doubleday&Co.
[2]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三联书店,1980
[3]高永晨.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J].苏州大学学报,1994,(1)
[4]刘子伟.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禁忌[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2)
[5]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张向阳.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跨文化交际视域中的时事外宣翻译策略
下一篇论文:旅游文化翻译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