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浅谈奇幻文学的范式特征——以《魔戒》和托尔金的创作观为例

时间:2012-05-25  作者:王国喜

论文导读::奇幻文学业已在国内外读者群和学术界取得可观的声望,但该范畴作品的驳杂繁多反而使其范式特征晦暗不明。而追本溯源,考量奇幻文学的典范之作《魔戒》以及作者J.R.R.托尔金本人的文学思想后可以发现,奇幻文学的本质是玄奇而富含内在真实一致性的幻想,功能是给人们提供心理恢复、逃避痛苦和精神慰藉,而典型特征是兼具灾难和欢乐的善灾式结尾。
论文关键词:奇幻文学,魔戒,托尔金,善灾
 

在当前国内外大众文学界,奇幻文学堪称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文类之一。奇幻文学不仅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且已受到英美学术界的深切关注。《牛津文学术语词典》这样界定“奇幻”(Fantasy):“指任何一种虚构叙事作品,它绝不致力于对我们所熟悉的世界进行现实主义的表现。”“幻想文学”描述那些具有魔力和奇异的想象天地,其种类包括梦幻、寓言、童话、传奇、科幻小说等。[1]p81-82但奇幻文学作品的种类如此繁多驳杂,使得其含义日渐宽泛和模糊,进而阻碍了人们对其的准确理解。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奇幻作品来勾勒奇幻文学的范式特征,就显得较为可行且意义重大。而追本溯源,论及奇幻文学的代表作,《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当之无愧文学艺术论文,而其作者托尔金也堪称奇幻文学的集大成者。

一、《魔戒》在奇幻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核心地位

在20世纪后半期,奇幻小说(fantasy fiction)成为英语文学中最多产和商业上最成功的体裁。这其中首推《魔戒》。[2]这部由牛津大学古英语教授约翰?托尔金(简称J.R.R. Tolkien)(1892-1973)历时二十余年创作的三部曲,构筑了一个有精灵、巫师、矮人、人族、魔怪存在的神话般的中土世界,讲述了围绕一枚魔力戒指所展开的波澜壮阔的冒险征程。作品自1954年发行以来,全球销售量突破一亿册。不仅普通读者对其推崇备至,而且专家教授学者也对之赞不绝口。如今,《魔戒》研究在英美学术界已相当成熟。

《魔戒》享有的巨大读者欢迎度和学术关注使其毫无争议地成为奇幻文学的典范之作,正如评论认为,“托尔金之后的重要奇幻作品没有不受其影响的,而很多作品仅仅是对他的文风和内容的犹疑不定的模仿。”[3]p10对于奇幻文学学术研究的发展,《魔戒》更是意义非凡。“在托尔金之前,关于奇幻的批评甚少,且这一文学形式也没有达到今天的接受程度。……确实似乎没有其它作者的单一作品能对这一体裁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核心期刊目录。”[4]p50而且,“比较而言,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达到如此高的水准以至它重塑了所有关于奇幻的定义。”[3]p10

二、托尔金批评视野中的奇幻文学

谈论奇幻类文学的定义和内涵,不得不提到托尔金。作为牛津大学古英语教授,托尔金曾就此类作品做过严谨的学术阐释。在《论童话故事》一文中,他详细论述人们应该如何理解“童话故事”(托尔金在“童话故事”、“罗曼史”、和“奇幻”术语之间互换使用[4]p61)以及此体裁所具有的典型要素以及其功能意义。有评论家认为:“现代关于奇幻的学术研究很多都起源于一篇文章:托尔金的《论童话故事》。”[4]p17此外,针对考查该类奇幻文学的批评框架缺失这一困境,诺斯拉普博士指出文学艺术论文,“托尔金1939年的讲座‘论童话故事’……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阐释托尔金式奇幻的框架。”[6]p1

托尔金认为,童话故事并非是关于仙女和精灵(fairy and elf)的故事,而是关于精灵能够存在的世界(Faёrie)的故事。这个世界“包含着除了精灵和仙女,除了矮人、巫师、怪兽、巨人或龙以外的很多东西,它包含着大海、太阳、月亮和天空,它包含着大地,以及大地上一切存在的东西:树和鸟,水和石头,酒和面包,当然还有我们——进入着迷状态的凡人。”[7]p3毫无疑问,这一界定完全可以用来描述托尔金式的奇幻作品,尤其是浩瀚驳杂的《魔戒》三部曲。接下来,本文以《魔戒》为例,从《论童话故事》入手,阐释奇幻文学的范式特征。

三、幻想——奇幻文学的本质

根据托尔金的理解,奇幻文学作品应蕴涵四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幻想、恢复、逃避、慰藉(fantasy, recovery, escape, and consolation)。“幻想”是指那种创造出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的文学想象力,是赋予所创造事物和世界以“内在的真实一致性”的能力。“幻想是自然的人类活动。它当然不会破坏或贬损理智;它也不会使人们追求科学真理的渴望变得迟钝文学艺术论文,使发现科学真理的洞察变得模糊。相反,理智越敏锐清晰,就越能获得更好的幻想。”[7]p18奇幻作品的精髓在于创造一个异于现实世界并能自成系统的“第二世界”(secondary world),不可思议的奇迹可在这个危险而又充满魅力的世界中理所应当地存在和发生。例如《魔戒》中的中洲:有热爱田园生活住在地下洞府里的霍比特人,有居住在茂密森林里美丽高贵的精灵,有喜欢建造庞大地下世界的矮人,有会说话会走路的树人、具有魔法且智慧无比的巫师、丑陋邪恶的兽人等。此外,托尔金还为这个奇异世界创造了独立的历史和纪元,系统严密的创世神话,甚至规范的语言等(这些都成了后继宏大奇幻作品的重要因素)。

“恢复”是就读者而言。读者在经历了奇幻作品的幻想世界后能重新获得“清晰视野”。[7]p19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万事万物都变得平淡无奇。而通过幻想,人们能以童真般的眼光和心态来重新认识那些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感受。在《魔戒》中,托尔金对田园森林等生动细致的描述使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和神圣;当魔戒远征队成员们艰难地跋涉在路途,遭遇种种磨难时,以及当佛罗多和山姆竭尽全力攀爬在末日山顶时,读者重新体会到了悲壮的英雄主义和伟大友情。

至于“逃避”,它并不是通常理解的怯懦地逃避现实,而是被禁锢者处于无奈现实中所做的精神漫游。不是逃避生活,而是逃离我们的现今的机器时代和我们自己造成的痛苦。[7]p20工业化时代的人们需要通过奇幻式的精神漫游来逃避某些现实中的丑陋和阴暗。比如人们通过涵咏漫游在托尔金笔下那奇妙生动的远古世界文学艺术论文,能够从精神上暂时远离钢筋水泥的城市。

四、善灾式结尾——奇幻文学的典型特征

更关键的是,奇幻故事必须想象性地满足人们自古存在的愿望(如亲近自然、与动物交流、向往永生或福祉等),从而给读者带来心理慰藉。这种慰藉是“突如其来的欢乐的‘逆转’”,“永无法预料的奇迹般的上天恩赐”。“无论冒险多么怪诞或可怕,当逆转来临时,它能够儿童或成人放松下来,心灵悸动,几乎(或确实已经)落泪,体验到其它文学艺术的形式所能给与的热烈情感。”[9]p22奇幻故事使读者从想象中的深切绝望中恢复过来,进而获得心理安慰和希望。

要实现这种慰藉,托尔金式奇幻必须具备一种关键形式:幸福结局(the Happy Ending)。为此,托尔金特地造了一个术语:善灾(eucatastrophe)。“正如悲剧是戏剧的真正形式和最高功能一般,善灾式结局是奇幻故事的真正形式和最高功能核心期刊目录。”[7]p22他甚至指出,圣经中的福音书亦包含着“最伟大和最完整的善灾。…基督的诞生是人类历史的善灾;基督的复活是道成肉身的善灾。”[7]p23

值得注意的是,善灾意味着两个看似矛盾却不可或缺的因素:灾难和幸福。善灾式结尾并不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相反,奇幻故事中时刻贯穿着深刻忧伤、恐惧和美好事物的消退和陨落。“善灾意味着即使是幸福式结尾也伴随着忧伤和悲恸。”[6]p243因为善灾“并不否认灾难、悲伤和失败的存在——这对于欢乐的传递恰恰是必要的,而是否认全面的最终的失败”。在这种意义上,善灾成为“福音”,提供给人们“惊鸿一瞥般的快乐——超越现实生活的禁锢,如同悲伤一样深切的快乐。”[7]p22如此以来文学艺术论文,兼具灾难和幸福的善灾式结尾就使托尔金式奇幻与传统意义上的喜剧和悲剧区别开来,而赋予这类奇幻故事独立的形式和意义。

《魔戒》完美地实现和映衬了善灾。当弗罗多最终站在末日山口却终于抵抗不住魔戒的腐蚀而屈服的时候,突然的“逆转”降临了:因为弗罗多的善良和慈悲而活下来的咕噜姆在争夺魔戒中咬掉了弗罗多的手指,并在得意忘形中持着魔戒跌入了熔岩。随之,前一刻还猖狂嚣张的黑暗势力也土崩瓦解,中州世界转危为安。善恶大战以善良一方力量的胜利结束。这是无法预料的奇迹般的解救和逆转,也正是托尔金式奇幻的典型特征——善灾式故事结尾。不过,为抵抗黑暗而付出了的牺牲是异常惨痛的。弗罗多所遭受的创伤和断指之痛无法彻底痊愈,最终不得不再次远离他深深眷恋的家园。此外,那些遭受黑暗邪恶势力侵袭破坏的村庄城镇和被屠戮的家庭永难恢复原样;中州世界的精灵族永远告别了中土大陆的森林;守护森林的树人族也日渐消殒于密林。但是,摆脱黑暗阴影而终获和平的中州世界呈现出幸福式结尾(相对于全面失败的悲惨命运而言),这极大地缓解了弥漫于中州世界的忧伤气氛,并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慰藉。


[参考文献]
[1]Baldick, Chris. Oxford Concise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00.
[2]Margaret Drabble. The Oxford Companionto English Literatur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Attebery, Brian. The FantasyTradi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Irving to Le Guin[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4]Timmons, Daniel. Mirror onMiddle-earth: J.R.R.Tolkien and the Critical Perspectives[D]. Ann Arbor: UMI, 1998.
[5]Carter, Lin. The Young Magicians[M]. New York: Ballantine, 1969.
[6]Clyde Bryan Northrup. J.R.R.Tolkien’sLecture “On Fairy-stories”: The Qualities of Tolkienian Fantasy[D]. Las Vegas: University of Nevada. 2005.
[7]Tolkien, J.R.R. “On Fairy-Stories”[DB/OL].
http://brainstormservices.com/wcu-2004/fairystories-tolkien.html.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晋南面塑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_文学艺术论文
下一篇论文:论《河湾》的文本叙述分裂和自我消解_文学艺术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