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桃花扇》与孔尚任的儒家情怀_历史反思

时间:2012-03-15  作者:秩名
  对南明王朝历史现实的描写,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与儒家治国理想的背道而驰,儒教的失败、儒生的无能,一览无余,身为孔子后裔,这其中包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深深的焦虑。

2、《桃花扇》中孔尚任对下层人物寄予的儒家道德理想

如果说孔尚任对史可法等人物的态度还有所保留的话,那么他对于无力左右历史进程的下层人物则寄予了儒家的道德理想,将他们进行了全新的塑造。

妓女李香君,不仅色艺超群,而且正直刚烈,很有政治原则。在《却奁》一出里,当得知妆奁是出自阮大铖之手时,侯朝宗循私废公,在贿赂面前原则尽失,表示愿意替他分解。而一旁的李香君却忍不住怒了“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并说“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立即拔簪脱衣,扔在地上。她的这一坚决痛快的举动,体现出了鲜明的是非立场,不为利诱的尊严人格。她对爱情亦是忠贞不二的,自侯走后,她立志守节,独守空楼,对外界的威胁利诱,坚决抵制,在强力面前,以死抗争血染宫扇。在《骂筵》一出里,她就更加刚烈,拚却一死做个“女祢衡”,把位尊宰相的奸党,尽情地大骂了一番。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她的反抗显得特别的坚定、强烈,儒家的“富贵不能淫历史反思,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在她身上得到了具体的展现。

说书人柳敬亭,不仅有着高超的说书的本领,而且刚肠嫉恶,任侠好义。他曾在阮大铖门下做清客,一旦知道阮是魏党,立即拂衣而去,不惜浪迹江湖。在左良玉要领兵东下,将引起国家危机时,就自告奋勇,投辕下书,以“诙谐玩世东方老”自诩,机变地实现了“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目的,避免了内讧的发生发表论文。后来左良玉发兵声讨马、阮,无人投递檄文,柳敬亭明知此去“死多活少”,但为了救护被马、阮陷害的正人,他用轻松的口吻请战“倒是老汉去走走罢”,毅然地承担了这个差使,以致于左良玉敬其忠义,都下跪敬酒。后身陷囹圄,在狱中没有丝毫畏惧,而是视监狱为“武陵桃洞”。当然作为历史人物,柳敬亭虽有其令人敬佩之处,但并非剧作中那样丰满突出,孔尚任在其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塑造[6],使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融为一体。

除此以外,还有苏昆生、蔡益所、蓝瑛等人,他们虽然地位不高,甚至还很卑贱,却都有着忧国忧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着独立的人格,这与以往戏曲作品中对市井细民的刻画都有所不同。如果说以往他们都有还处在配角的位置上的话,那么在《桃花扇》中,他们则成了作者热情讴歌的对象,特别是李香君,被塑造得光彩照人。当然这与晚明特殊历史时期名妓参与政治的背景息息相关,在叶衍兰的《秦淮八艳图咏》中就简洁地记叙了李香君之事,孔尚任的这一人物创作亦是有根据的[7]P33。《桃花扇后序》中说“如画师、书贾、狎客、娼家诸卑贱人,翻有义侠贞固,正为显达之马阮下对症鍼砭耳”[8],与马阮相对立,他们是《桃花扇》中儒家思想的正面表现,他们身上闪现出儒家思想的正直、忠义的美好品格。

儒家是重“德”的,它给后世留下了各种道德观念,但它从来都是强调道德的自上而下的影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强调执政者应做出良好的道德表率,从上而下地进行道德的潜移默化,影响感化老百姓。但在《桃花扇》中历史反思,朝廷污烟瘴气,声色皇帝,弄权文臣,,内斗武将,仅有一个史可法却也多般无奈,反而在下层老百姓身上,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要求。正如顾天石在《桃花扇序》中感慨的“当其时,伟人欲扶世祚,万里权不在已;宵人能覆鼎饨,而溺于宴乐;扼腕时艰者,徒属之席帽青鞋之士;时露热血者,或反在优伶口技之中,斯乾坤何等时耶!”贵贱颠倒,这不是让人对儒家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吗?

总之,孔尚任将自己的儒家情怀倾注在《桃花扇》中,从历史现实中感伤和反思儒家。纵观全剧,孔尚任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老赞礼”的角色,他是全剧中最自由的人物。身为局外人,最初由他介绍剧情,中间又独立一出穿插了他对戏剧的观感和历史慨叹。作为剧中人,他从最初《哄丁》中带头痛打阮大铖的敢爱敢憎,到《拜坛》中的恸哭先帝,再到《沉江》中的埋衣冠冢,剧终时又在《余韵》中与苏昆生、柳敬亭一起抒发兴亡之感吊唁南明王朝,他这个角色贯穿了全剧。作者作此安排是有着寓意的。他的特殊身份使人直接联想到儒家,用他来贯穿全剧,见证历史的兴亡,其实也就是用儒家的眼光来审视历史,探寻兴亡之由。


参考文献:
⑴孔尚任.湖海集卷十二《答费此度》札[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0.
⑵徐振贵主编.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M].济南:齐鲁书社,2004.
⑶钱海岳.南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⑷孔尚任.桃花扇[M].王季思,杨寰中合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⑸徐振贵.孔尚任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⑹余怀.板桥杂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⑺刘叶秋.孔尚任诗和桃花扇[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1]本文所引《桃花扇》文字均出自王季思、苏寰中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湖海集》卷十二《答费此度》札
[3]本文关于孔尚任的其它著作均来自徐振贵主编《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齐鲁书社2004年版
[4]本文所引《南明史》均指钱海岳《南明史》,中华书局2006年版
[5]本文所引《桃花扇》尾评和总评文字出自刘叶秋《孔尚任诗和桃花扇》,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6]详见徐振贵《孔尚任评传》第172至176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余怀《板桥杂记》,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8]刘叶秋《孔尚任诗和桃花扇》,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周易》之女性美_中正之美
下一篇论文:《菜根谭》中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功能_定义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