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的展望
4.1 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4.1.1 缺乏一支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队伍
研究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水平的高低。然而,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人员大多属于图书情报领域,是高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或者研究员,在7年间发表论文超过5篇的只有5人,而多产作者很少,研究队伍呈现出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尚缺少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素养且掌握网络计量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者,从而影响了网络计量学研究的质量。
4.1.2 研究方法陈旧
我国目前对网络计量学研究的论文大多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性、经验性研究,缺乏实证性、理论性研究。网络计量学研究是一种多项思维的研究,它要求研究者对网络计量学的基础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依据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有决策价值的解决方案。
4.1.3 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从总体上看,2000年以来,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网络计量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计量 工 具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信息增长机制研究、网页的链接关系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多未触及的领域和薄弱环节,使得我国网络计量学的研究至今仍缺乏有效的理论基础,网络计量学研究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4.1.4 对国外网络计量学缺乏深入研究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对国外网络计量学的研究在2004年形成高潮,这促使了我国理论界、实践界接受新思潮,对我国网络计量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对于国外网络计量学的翻译评价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大量的文章是浅尝辄止,仅是介绍国外网络计量学的发展道路,或是从方法论研究、搜索引擎研究、链接分析研究、网络指标研究等方面与我国网络计量学作粗浅的比较,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4.2 我国网络计量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笔者认为,网络计量学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⑴有取代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趋势;⑵有研究日渐成熟和规范化的趋势;⑶有加强网络信息的控制和管理的趋势;⑷有促进各学科交流和发展的趋势[9]。
参 考文 献
[1] 邹勇等. 网络计量学评述[J]. 情报资料工作,2005,(1):16-21
[2] 李长忠等. 网络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J]. 情报学报,2002,(1):62-65
[3] 侯经川,赵蓉英[J]. 网络信息的增长机制研究[J]. 情报学报,2003,(3):267-272
[4] 吴华香. 网络影响因子:Web站点评价测量工具[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3,(3):64—66.
[5] 吴华香、钟少丹. 链接分析法——网络计量学方法初探[J]. 情报科学,
2002,(1):71—73.
[6] 邱均平,黄晓斌. WWW网页的链接分析及其意义[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28):44—47.
[7] 杨涛、曹文娟. 网络影响因子及其测度[J]. 图书情报工作,2002,(9):24—27.
[8] 邱均平,黄晓斌. 网络用户使用记录的计量分析[J]. 情报学报,2004,(3):65—68
[9]郑家杰. 网络计量学研究的应用与发展[J]. 情报探索,2005,(7):8—1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