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竞技与大众体育关系的哲学思考

时间:2015-06-17  作者:于中杰

摘要: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是体育的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竞技体育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但同时,大众体育的发展却稍显滞后,如何求得两者大致上的和谐与一致,显然是后奥运时代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之后,为迎接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北京奥运会留给了世人以辉煌的记忆,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的思考。因为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这是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因此,它成了中华民族在2008年的头等大事。为此,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个全新的体育发展周期又摆在我们面前,本篇论文,将试图以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为引线,而展开相关的思考。

1 北京奥运会与竞技

北京奥运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体育盛会,中国来说,奥运会具有两种象征意义:一是展示一个开放的中国;二是展示一个日益强盛与世界融为一体的中国。这两种展示同时又包含了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的文化底蕴。刘延东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契机,可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力”。这是一种官方的观点,另一种观点来自民间,则表达了不同意见,有人甚至认为举行奥运会前,必须经过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革,否则会有负面作用,“奥运会为我们审视西方文化,反观现代的文化提供了契机,在这种文化的碰撞中我们扬弃传统文化的糟粕提供依据。”

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办事的规则的不一样,即使在今天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也不例外。西方追求的是利润与金钱,中国追求的是扬名立威:这就如同14-15世纪的东西方国家一样,郑和七下西洋,目的都是为了扬威,西欧开辟新航路,结果发现了美洲,掀起了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新篇章,几百年过去了,文化价值观还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似乎又证明这一点,逐利的一样逐利,求名的一样求名,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变换了形式与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奥运会从承办到举办都是一种竞技,承办的评委是那些奥委会委员,人数有限、不透明、不公开、似乎是在遵循着一种非阳光法则。奥运会举办的评委则是世界各国的观众。承办的成功与举办的成功应该说都是一种竞技的胜利。29奥运会的竞技对象是以前的已经举办的28届奥运会,因而这种竞技在内涵上就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超越了纯体育的范畴。它在为运动员、观众、媒体提供服务平台的同时,也在无时不刻地展示着举办国的历史与文明、政治与与经济。萨马兰奇在《奥林匹克》序言中说,“体育运动应当有助于人文教育”。就有这方面的含意。因此举办奥运会更多地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竞技。

北京奥运会在这几方面无疑做到了极致。其一,它展示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风采,特别是它的开、闭幕式、美仑美奂。让全世界很直观地了解了这个伟大的东方文明古国;其二,展示了一个大国办奥运的风范。如果我们拿雅典奥运会相比,就会发现,北京奥运会更大气、更辉煌,它把一个文明古国与日益发展中的大国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让世界了解中国,记住了中国。而了解、记忆了什么呢?当然是她的文明与文化,她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

这就是体育领域之外的一种竞技,亦或可以说是竞争,这种竞争以体育为主线,延续到各个领域。我们看到,这种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表面上,竞争的各方温文尔雅,而骨子里却又使出浑身解术,想尽办法击败对手,这种竞技也在无时不刻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2 中国竞技体育的回顾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奥运大家庭中的合法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成为了国际奥运组织的一个成员,中国的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4年,中国正式组团参加奥运会, 1984年金牌总数16枚,在所有参赛国处于第四位。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奥运会排在第三位,悉尼与雅典奥运会排在第二位,而北京奥运会则排在了第一位。中国的体育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由体育弱国到体育强国的飞速跨越。毛泽东在大跃进年代提出的在经济上超英赶美的计划首先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实现。虽然我们尚不能称第一体育强国,但至少可以说是在第一方阵内:中国的跳水、乒乓球、男子体操,女子举重等都是举世无匹的梦之队。由此,中国派出了诸多的援外教练,他们是中国的形象大使与文化使者。可以说,竞技体育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让中国走入世界。

29届奥运会证明,竞技体育依然是大国与强国之间的游戏。强国与大国永远是这个游戏的主角,这种游戏法则又有点类似于战争法则,竞技体育的基础是经济。一国体育的发达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才能成为可能:一国的经济完全有能力供养着这样一群人,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从事这次事业;一国的体制能够确保这群人能在相对平和安稳的条件下从事这种运动;一国的其他阶层并不会因为这群人的存在而产生厌恶与不满;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这群人持一种肯定与褒扬的态度。

中国从一开始确立竞技体育为主导的那一刻开始,就并不满足于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实际上,从中国改革开放的那一天起,中国在体育方面就已经具备了与大国、强国角力的社会条件:其一,中国的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连续30年中国经济以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单纯从国民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跃居世界第四;这就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第三,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百业俱兴,竞技体育也不例外,已被纳入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发展之中。历届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这就使得体育的发展有了国家体制的保障。由于具备了这样一些条件,就使得中国的竞技体育从一开始就处在了一个非常高的起跑线上。通俗地讲,就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因而体育能在很短地时间内实现飞速的跨越。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两点结论:第一,竞技体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体育的发展地更加惊人;其二,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一批又一批优异成绩的取得,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民族,完全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世界优秀民族。

3 竞技与大众体育的关系

竞技体育讲求的是争胜负,大众体育的目的则是强体质,两者的价值趋向完全不同。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既相互依赖在一起,又有趋向上的不一致性,就是说,既相辅相存,又互相矛盾。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大众体育为什么容易被忽略呢?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与以绩效考核为评判体系的政府工作机制存在着一个连接上的困难。简言之,就是费力不讨好,因此,群众体育在一些地方甚至部分高校,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无人问津,要么放任自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对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速成法的研究
下一篇论文:不同“剂量反应”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