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3龄幼虫相对1龄幼虫和2龄幼虫来说酶带数量有所减少,且酶带有所不同,说明3龄幼虫在向其他阶段转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4、5龄雄幼虫和雌幼虫的酶带基本相似,所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同样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含量在雄成虫和雌成虫间没有变化,即起的作用相同。
由于酶带颜色越深,代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含量越多,活性越强,由表1可见,蝈蝈的1龄、2龄、3龄、4龄幼虫酶带颜色明显比其它虫态的酶带颜色深,说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1龄、2龄、3龄、4龄幼虫中含量最多,且活性最强,所起作用最大。而蝈蝈的其它虫态酶带颜色总体较浅,说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其中的含量较少,且活性较低。由此可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蝈蝈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从弱变强再减弱的趋势,其所起的作用也是遵循这个趋势,其在幼虫的中期所起的作用最大。
表4蝈蝈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
酶带Rf12345678910出现频率(%)
Ⅰ0.02++++++++++100
Ⅱ0.05++++++++++100
Ⅲ0.08++++------40
Ⅳ0.13-++-++----40
Ⅴ0.17---+++----30
Ⅵ0.19-++-++++--60
Ⅶ0.22-++-++++++80
Ⅷ0.24-+++++++++90
Ⅸ0.26-+++++++++90
Ⅹ0.34-+++++++--70
Ⅺ0.43-+++++++++90
Ⅻ0.45---+++++++70
酶带总数31
注:*代表主带,+表示有酶带,-表示无酶带。
由表4可以看出,酶带Ⅰ(Rf=0.02)、酶带Ⅱ(Rf=0.05)、酶带Ⅶ(Rf=0.22)、酶带Ⅷ(Rf=0.24)、酶带Ⅸ(Rf=0.26)、酶带Ⅺ(Rf=0.43)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0%、100%、80%、90%、90%、90%,再次说明它们所代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蝈蝈的各个虫态中长期存在,在蝈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酶带Ⅲ(Rf=0.08)、酶带Ⅳ(Rf=0.13)、酶带Ⅴ(Rf=0.17)的出现频率分别为40%、40%、30%,说明它们所代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蝈蝈的个别虫态中起作用,可作为个别虫态的特征酶谱,如酶带Ⅲ(Rf=0.08)只在幼虫早期起作用,酶带Ⅴ(Rf=0.17)只在幼虫中期起作用,酶带Ⅳ(Rf=0.13)只在1龄、2龄和4龄幼虫期起作用。
表5蝈蝈不同发育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颜色的比较
酶带12345678910
Ⅰ较浅较深较深较浅较浅较浅较深较深较浅较深
Ⅱ较浅较深较深较浅较浅较浅较深较深较浅较深
Ⅲ较浅较深较浅浅
Ⅳ较深较深较钱较钱
Ⅴ较深较浅较浅
Ⅵ较深较深较深较深较浅较浅
Ⅶ较深较深较深较深较浅较深较浅较浅
Ⅷ深深深深深深深深深
Ⅸ较深较深较深较深较深较深浅较浅
Ⅹ较深较深浅较浅深浅深较浅
Ⅺ较浅浅较浅深深较深深较深较深
Ⅻ深深深深深深深
同时,由表4、表5还可以看出,每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蝈蝈的各个虫态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有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某个虫态中的含量高,其活性也高,所以其所起的作用也就相应较大。而同一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另一虫态中的含量低,其活性也就低,所以其所起的作用也就相应较小。例如,酶带Ⅹ(Rf=0.34),它在蝈蝈的3龄幼虫、4龄雄幼虫期、5龄雄幼虫期为浅,1龄幼虫和2龄幼虫期为较深,4龄雌幼虫、5龄雌幼虫期为深,这说明在4龄雌幼虫和5龄雌幼虫期酶带Ⅹ活性较强,所起的作用也比较大,而在其它时期,酶带Ⅹ活性则没这么强,相应的所起的作用也就较低。其它的酶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
2.2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发育期的关系

图3蝈蝈POD同工酶酶带数与发育期的关系
如图3所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数随蝈蝈发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先是逐步增加,4龄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少,但是发育到成虫期以后酶带条数还是多于卵期,可以说明成虫期以后酶的活性大于卵期,卵是酶活性最低的时期。在蝈蝈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酶带数大部分集中为9条、10条、11条,在5龄期酶带数与成虫期相差不大,说明5龄期已接近于成虫期;4龄期为酶带数的峰值期,说明该阶段蝈蝈的抗性最强,也是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营养的搭配和供应。总体而言,随着蝈蝈发育期的变化,控制过氧化物酶的基因依次开启,到4龄时期,由于生理活动的增加,基因开启数目达到峰值;之后,蝈蝈的生理活动逐渐减少,基因逐渐关闭,为完成其生理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3结论与讨论
3.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各发育期的相似相异性
从电泳结果分析,蝈蝈各个虫态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在体内一直存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遵循着一个从弱变强再减弱的趋势,同时也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体内的功能有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