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生物论文

植被渗透浅沟对城市暴雨径流的调蓄效应研究-论文网

时间:2014-06-27  作者:汪艳宁,张杏娟,程方,王秀朵
则植被渗透浅沟的渗透系数可表示为:K=Q/A=5.31×10m/s。

3.1.3最大水力负荷的确定

综合渗透过程线法和临界渗透量法,植被渗透浅沟的渗透系数K=5.31~6.81×10m/s。因此,确定该系统的最大水力负荷5.88m/m·d。

3.1.4估算植被渗透浅沟的服务面积

现用该系统的最大水力负荷5.88m/m·d,结合天津市降雨强度,估算植被渗透浅沟的服务面积。

植被渗透浅沟的进水包括两部分,即自身面积上的全部降雨量和来自其他硬质路面产生的径流量,设硬质路面的径流系数为0.9,则植被渗透浅沟面积负荷F为:

式中n——植被渗透浅沟汇流面积与其自身面积的比值;

q——暴雨强度(L/(sha)或0.006mm/min。

对于天津地区,当设计重现期取1年,地集水时间取10min时,对应的设计雨强为1.39mm/min。则植被渗透浅沟汇流面积与其自身面积的比值为:

即植被渗透浅沟可接纳相当于自身面积2.16倍的硬质路面产生的径流量。

3.2雨水渗透工况试验

3.2.1试验结果

工况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雨水渗透工况试验结果

Tab.2ResultsofconditionTestonrainpenetration

水力负荷qm /m ·d

降雨历时(h

流量平均削减量(%

沟内平均水深(cm

沟内雨水流速(m/s

1.47

3

95.99

3.0

0.016

1.47

2

92.24

3.0

0.016

2.94

3

73.69

7.2

0.021

2.94

1

80.1

3.9

0.020

5.88

2

77.62

6.0

0.030

5.88

1

70.87

8.5

0.036

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植被渗透浅沟中植被的截流作用以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对暴雨径流起到了较好的削减作用,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间接补充地下水的目的。植被渗透浅沟对暴雨径流的削减量在70%~96%之间,并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和降雨历时的延长,沟内土壤层逐渐达到饱和,对流量的平均削减量不断降低,同时植被渗透浅沟内水深和沟内流速不断增加。

3.2.2试验结果分析

植被渗透浅沟对暴雨径流的延时调蓄效应直接反映为下游雨水管渠设计断面的缩减。由暴雨强度公式可知,暴雨重现期P和降雨历时t是影响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

(1)暴雨重现期P

根据雨水渗透试验结果,当植被渗透浅沟在三种不同的水力负荷条件下,流量的平均削减均达到70%以上,即该系统可将洪峰流量削减30%以上。这可以大大降低下游管渠的工程造价。

(2)降雨历时t

雨水管道设计中,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沙等无机物质在管渠内沉淀下来而堵塞管道,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满流时管道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由表2可见,植被渗透浅沟内的雨水流速在0.016~0.036m/s之间,约为管道最小设计流速的5%。因此在进行植被渗透浅沟下游管渠水力计算时,可将流行时间t大大延长,从而缩减管渠的设计断面,降低工程造价。

3.3结论

(1)建造的植被渗透浅沟渗透系数K=5.31~6.81×10m/s,其最大水力负荷为5.88m/m·d,服务面积为其自身面积的2.16倍。

(2)当水力负荷从q=1.47m/m·s增至q=5.88m/m·s时,沟内雨水流量的平均削减量由95.99%降至70.87%。植被渗透浅沟能削减70%以上的洪峰流量。

(3)植被渗透浅沟内的雨水流速随水力负荷增大而增大,稳定在0.016~0.036m/s之间,此流速约为管道最小设计流速的5%。在进行植被渗透浅沟下游管道设计时,可加大流行时间t,从而缩减相应管渠的设计断面,降低工程造价。

致谢:

本项目得到“十一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4-004)资金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Ana Deletic, TimD. Fletcher. Performance of grass filter used for storm watertreatment — a field and modeling study [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6,317:261~275
2 车伍,李俊奇.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张炜,车伍等. 植被浅沟在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6, 32(8): 33~37
4 刘宏宇. 北京市城区雨水渗透的研究 [D].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青脆李在不同海拔高度光合特性及生理辐射光谱的研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植物脂肪酸脱饱和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_同源克隆-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生物论文
最新生物论文
读者推荐的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