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然而针对广大村镇地区的相关研究依然较少。城镇降雨径流是影响受纳水质的重要污染源之一[5]。。研究村镇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初期冲刷效应。
论文关键词:村镇,径流,EMC,初期冲刷
1.引言(Introduction)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分流制及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研究[1,2]。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北京[3]、武汉[4]等大中城市开展径流污染及排放特征研究,然而针对广大村镇地区的相关研究依然较少。然而,城镇降雨径流是影响受纳水质的重要污染源之一[5]。由于城市和农村在气候条件、下垫面性质、径流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村镇雨水面源污染可能表现出与城市降雨径流不同的污染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0年雨季的10次集中降雨事件为研究对象,监测了北京郊区大牛坊村和榆林村为两个典型村镇降雨径流污染物水质、水量等参数,研究村镇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初期冲刷效应。以期为非点源污染的评价、监测、管理和调控提出科学依据。
2.研究方法(Methods)
2.1采样点概况
大牛坊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北清路北侧,西邻永丰科技园,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镇EMC,面积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000人,流动人口约1800人。该地区地表硬化程度低,不透水面积大于透水面积,整体规划较差,庭院特征不明显。餐馆、商铺较多,卫生状况较差,垃圾路面堆积。排水类型属于雨污合流制,不具备完善的排水管道,雨水经过污水沟渠和排洪沟进入南沙河中国学术期刊网。
榆林村位于顺义城区东北侧、潮白河东岸。全村共有715户,2219人,耕地面积2570亩,村办企业8家。榆林村湿地公园,位于榆林村南侧,占地200亩。该湿地公园是村内主要的雨水受纳体。该地区地表硬化程度高达90%以上,统一规划,庭院特征明显。卫生状况较好,垃圾箱收集垃圾。排水类型属于雨污分流制,雨水和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景观湖。
2.2监测降雨特征
2009年8月到2010年8月期间,共进行了10次集中采样,其降雨信息如表1所示。研究过程对天然雨水和地表径流进行水质水量监测EMC,降雨产流时开始采样,初期雨水每隔5min收集一次,其后采样间隔根据降雨情况增加至20min或30min。
表1 10场观测的降雨径流事件的降雨特征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for 10 rainfall runoff events
事件编号
|
事件发生日期
|
采样点
|
降雨量
/mm
|
降雨时间
/min
|
平均雨强
/mm·min-1
|
最大雨强
/mm·h-1
|
前期晴天数
/d
|
1
|
2009.7.20
|
大牛坊
|
3.7
|
135
|
0.03
|
5.4
|
--
|
2
|
2009.7.23
|
大牛坊
|
43.4
|
49
|
0.89
|
119.4
|
3
|
3
|
2009.7.30
|
大牛坊
|
36.1
|
60
|
0.60
|
115.8
|
7
|
4
|
2009.8.1
|
大牛坊
|
14.0
|
215
|
0.07
|
42.6
|
1
|
5
|
2009.8.9
|
榆林
|
22.7
|
140
|
0.16
|
50.4
|
8
|
6
|
2009.8.16
|
榆林
|
46.8
|
71
|
0.66
|
150.0
|
7
|
7
|
2009.8.19
|
榆林
|
18.3
|
550
|
0.03
|
6.0
|
3
|
8
|
2010.7.15
|
榆林
|
35.5
|
210
|
0.17
|
42
|
5
|
9
|
2010.8.4
|
榆林
|
13.4
|
120
|
0.11
|
39.6
|
10
|
10
|
2010.8.7
|
榆林
|
3.2
|
160
|
0.02
|
9
|
3
|
2.3 样品分析
对10次降雨事件中采集得到的样品中污染物进行测定,分析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DCOD)、总磷(TP)、总氮(TN)、悬浮颗粒物(SS)、和氨氮(NH4+-N)。监测分析方法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6]中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
2.4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由于降雨特征、集水区特征和污染物本身性质的影响,一次降雨径流污染过程的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大,为了表征一次降雨事件监测区径流污染程度,采用污染物的流量加权平均浓度(event mean concentration,EMC),即总污染量与总径流量比[7],其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 (1)式中: —径流污染平均浓度,mg/L;
—整个径流过程中的污染量,g;
—径流总量,m3;
t —时间,min;
Ct— 时刻污染物的浓度;
Qt — 时刻径流流量,m3/min;
Dt— 采样间隔时间, 。
为评估降雨径流过程中初期冲刷效应,采用降雨径流中污染负荷在径流中的累积分布曲线,即标准化污染物质量(M’)与标准化流量(Q’) [8]其计算方法如式(2)(3)所示:
(2)
(3)
式中:
为采样时刻 累积输出污染物质的量,g;
为采样时刻 累积输出流量,m3;
3.结果(result)
3.1天然降雨和地表径流水质特点
试验进行过程过程中分别测定了降水过程中天然雨水和地表径流的水质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天然雨水与村镇地表径流水质
Table 2 Water quality in rainfall and runoff fromrural villages
|
|
COD (mg/L)
|
TN (mg/L)
|
TP (mg/L)
|
NH4+-N (mg/L)
|
pH
|
天然雨水
|
16-30
|
1.5-6.4
|
0.01-0.30
|
1.5-4.0
|
7.6-8.3
|
地表径流
|
大牛坊村
|
227-622
|
0.17-15.7
|
0.12-3.19
|
0.1-12.4
|
6.8-8.2
|
榆林村
|
11.7-183
|
0.91-8.48
|
0.03-0.65
|
0.1-6.7
|
6.6-7.7
|
由表可以看出EMC,村镇天然雨水的pH在中性范围内,并没有明显的酸性,这可能与实验中雨水采样的季节有关,夏季村镇燃煤量较少,同时北京地区大气中SO2浓度较低,降水酸性不明显。但是,从表中发现,农村天然雨水中的TP、TN、NH4+-N略高于城市。这可能是由于农村有大量的农作物,磷肥和氮肥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空气中氮、磷元素的含量。另外,农村中饲养的牛、羊等动物粪便中的氮元素挥发或随粉尘等进入到空气中,在雨水降落的过程中,降雨淋洗空气污染物,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可以被雨水溶解或者被雨水携带,随雨水降落至地面,造成污染。总体来说,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天然降雨是轻污染水,水中有机污染物较少、溶解氧接近饱和、钙含量低、总硬度小,经简单处理可作为生活杂用水和工业用水[9]。
从村镇雨水地表径流中所含污染物来看,无论是规划较好的榆林村还是相对规划较差的大牛坊村,地表径流中都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地表径流中有机污染和营养物质的浓度范围变化较大EMC,且含量较高。从历次降水过程地表径流中TP、TN、SS和COD的EMC数据(表3)可以看到,降雨径流中COD、SS的EMC浓度非常高,平均值达到749和143mg/L,其浓度高于一般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浓度范围中国学术期刊网。由此可见村镇雨水地表径流的污染程度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地表径流中TN和TP的浓度要低于城市污水,但是,也仍然远高于地表水III类水体标准,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也会造成水体污染负荷的增加。
表3 降雨地表径流中污染物平均浓度EMC (mg/L)
Table 3 EMC of typical pollutantsin rainfall runoff (mg/L)
|
日期
|
TP
|
TN
|
SS
|
COD
|
大牛坊
|
2009-7-23
|
0.118
|
3.457
|
432.540
|
2298.861
|
2009-8-1
|
0.098
|
2.714
|
139.113
|
1069.669
|
平均值
|
|
0.108
|
3.086
|
285.827
|
1684.265
|
榆林村
|
2009-8-9
|
0.495
|
9.078
|
88.178
|
382.604
|
2009-8-16
|
0.254
|
2.353
|
128.939
|
617.026
|
2009-8-19
|
0.318
|
1.361
|
39.197
|
18.655
|
2010-8-4
|
0.396
|
6.116
|
33.979
|
109.580
|
平均值
|
|
0.280
|
4.180
|
143.658
|
749.399
|
V类水
|
|
0.365
|
4.727
|
72.573
|
281.966
|
将9次降雨事件的污染物浓度范围汇总成表,如表5所示。计算6次降雨事件的EMCs如表5所示。大牛坊村降雨径流中的TP、TN、COD和SS的MECs均值分别为0.108、3.086、285.827、1684.265 mg/L;榆林村降雨径流中的TP、TN、COD和SS的MECs均值分别为0.365、4.727、72.573、281.966mg/L。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水标准比较,大牛坊和榆林村TN分别超标1.5倍、2.4倍,COD分别超标42倍、7倍。
3.2径流雨水污染物排放规律
3.2.1降雨-径流-污染物变化规律
村镇中由于屋面、道路和庭院等不透水地表面积的比率随着村镇建设的进行,以及村镇内地表污染物质晴天累计、雨天排放的规律,降雨地表径流流量和污染物质表现出特有的规律。图1给出一次典型降雨过程中降雨量、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中污染物变化关系。图中显示,本次降雨持续时间约80分钟,累计降雨量达46.8mm;降雨前期雨强较大,最大雨强出现在15分钟左右,最大雨强为150mm/h。从径流污染物特征来看,随着降雨径流的产生和流量的加大,径流中SS迅速增加同时伴随TP、COD和TN浓度的上升。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很快达到峰值,随后径流流量达到峰值;之后,颗粒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在中等浓度(200-300mg/L)范围维持一段时间EMC,直到径流流量从峰值向下衰减,在此过程中TP、TN和COD浓度逐渐下降,变化特征基本相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