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以下的科有140个,占总科数的86.42%;属数为319属,占总属数的44.81%;含种数仅为720种,仅占总属数的40.18%,在鹞落坪植物区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表1鹞落坪维管植物科内属、种组成
Tab.1CompositionofgeneraandspecieswithinthefamiliesofvascularplantsinYaoluoping
科 内 种 数 No. of species in family
|
科 数 No. of families
|
占总科数的% % in total families
|
属 数 No. of genera in family
|
占总属数的% % in total genera
|
种 数 No. of species
|
占总种数的% % in total species
|
1
|
46
|
28.40
|
46
|
6.46
|
46
|
2.57
|
2~5
|
44
|
27.16
|
79
|
11.10
|
136
|
7.59
|
6~20
|
50
|
30.86
|
194
|
27.25
|
538
|
30.02
|
21~50
|
15
|
9.26
|
139
|
19.52
|
412
|
22.99
|
>50
|
7
|
4.32
|
254
|
35.67
|
660
|
36.83
|
合计 Total
|
162
|
100.00
|
712
|
100.00
|
1792
|
100.00
|
优势科(dominantfamilies)是指种类较多、在植被或植物群落中占优势或常见的科,确定一个区系的优势科应满足数量标准。就科而言,它所含的属和种应当在区系各科所含的平均属、种数以上,且这些优势科所包括的属、种总数应占区系的50%以上。根据鹞落坪维管植物区系科级组成特点(平均每科含4.3属11.06种),以属、种为标准(≥5属,≥12种)确定了26个优势科(见表3),占总科数的16.05%,含441属、1048种,分别占区系总数的61.94%、58.48%,清楚反映该区系的优势特性。
表征科(typicalfamilies)是指某一区系具有代表性的科。一般而言,某个区系的表征科不仅具有较多的种数,而且在世界区系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世界广布的类群和全球仅有1~2属以及不到30种的科一般不列入分析的范围。根据以上原则并将符合条件的科计算其重要值,得到区系重要值的平均值2.20,将重要值大于2.20的23科列为表征科。其重要值(valueoffloristicimportance,VFI)计算方法是:VFI=某科在鹞落坪的种数/某科在世界种数×100。
2.2属的大小统计及优势属
属内种的组成(见表3)含种数较多的属(>10)有19个,占总属数的2.95%;共326种,占总种数的18.19%,其中11种以上的属有蓼属(Polygonum)、苔草属(Carex)、槭属(Acer)、悬钩子属(Rubus)、堇菜属(Viola)、卫矛属(Euonymus)、蒿属(Artemisia)等。其余691属,占属总数97.05%,共1466种,占总种数81.81%。上述情况反映了鹞落坪植物区系组成中优势属的突出地位。优势属的计算方法同优势科,也是选取10种以上的21属作为优势属(表3),并计算其重要值,计算方法与科的计算方法相同,如大于平均重要值16.50的葡萄属为表征属。
表2鹞落坪维管植物属内种的组成
Tab.2CompositionofspecieswithinthegeneraofvascularplantsinYaoluoping
属 内 种 数 No. of species in genera
|
科 数 No. of families
|
属 数 No. of genera
|
占总属数的% % in total genera
|
种 数 No. of species
|
占总种数的% % in total species
|
>10
|
19
|
21
|
2.95
|
326
|
18.19
|
6~10
|
35
|
50
|
7.02
|
357
|
19.92
|
2~5
|
90
|
256
|
35.96
|
724
|
40.40
|
1
|
127
|
385
|
54.07
|
385
|
21.48
|
合计 Total
|
—
|
712
|
100.00
|
1792
|
100.00
|
表3鹞落坪维管植物区系优势科、表征科
Tab.3ThedominantfamiliesandtypicalfamiliesofvascularplantflorainYaoluoping
优势科
Dominant families
|
种数
No. of species in dominant families
|
分布区类型
Areal-type
|
表征科
Typical families
|
VIF
|
分布区类型
Areal-type
|
菊科
Compositae
|
156
|
1
|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
11.25
|
3
|
禾本科
Gramineae
|
124
|
1
|
桦木科
Betulaceae
|
9.00
|
8–4
|
蔷薇科
Rosaceae
|
101
|
1
|
胡桃科
Juglandaceae
|
8.33
|
8–4
|
唇形科
Labiatae
|
81
|
1
|
鸭跖草科
Commeliaceae
|
8.00
|
2
|
豆科
Leguminosae
|
80
|
1
|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
7.86
|
8–4
|
莎草科
Cyperaceae
|
65
|
1
|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
7.50
|
3
|
百合科
Liliaceae
|
53
|
8
|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
6.67
|
3
|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
44
|
1
|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
5.60
|
8
|
伞形科
Umbelliferae
|
38
|
1
|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
5.00
|
3
|
兰科
Orchidaceae
|
30
|
1
|
清风藤科
Sabiaceae
|
5.00
|
7
|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
27
|
1
|
鹿蹄草科
Pyrolaceae
|
5.00
|
8–4
|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
27
|
1
|
金粟兰科
Chloranthiaceae
|
4.29
|
2
|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
26
|
1
|
黄杨科
Buxaceae
|
4.00
|
8–4
|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24
|
2
|
山茱萸科
Cornaceae
|
3.75
|
8–4
|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
23
|
1
|
木犀科
Oleaceae
|
3.50
|
2
|
荨麻科
Urticaceae
|
21
|
2
|
百部科
Stemonaceae
|
3.33
|
5
|
木犀科
Oleaceae
|
21
|
2
|
木兰科
Magnoliaceae
|
3.08
|
9
|
天南星科
Araceae
|
19
|
2
|
荨麻科
Urticaceae
|
3.00
|
2
|
茜草科
Rubiaceae
|
18
|
1
|
葡萄科
Vitaceae
|
2.99
|
2
|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
18
|
3
|
杨柳科
Salicaceae
|
2.78
|
8–4
|
鼠李科
Rhamnaceae
|
17
|
1
|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
2.56
|
2
|
五加科
Araliaceae
|
16
|
9
|
卫矛科
Celastraceae
|
2.47
|
2
|
茄科
Solanaceae
|
16
|
1
|
椴树科
Tiliaceae
|
2.44
|
2–2
|
芸香科
Rutaceae
|
13
|
2
|
|
|
|
紫草科
Boraginaceae
|
13
|
1
|
|
|
|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
13
|
1
|
|
|
|
3地理成分分析
3.1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是根据植物种,或科属的现代地理分布来确定的。根据对我国维管植物353科和3184属的比较分析,鹞落坪维管植物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23个变型,可概括为广布(第1分布型),热带成分(第2~7分布型),温带成分(第8~11,14分布型),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第12,13型)以及中国特有成分(第15型)。
(1)由表4可知,广布型的科有49科,他们大多是一些中生或水生草本植物,如蓼科(Polygon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
(2)热带成分的科有71科,占总科数的62.83%,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包括荨麻科(Urticaceae)、檀香科(Santalaceae)、落葵科(Basellaceae)、樟科(Laur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等37科;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型有10科;旧世界热带分布型有8科;以南半球为主的泛热带分布型有5科;热带亚洲–热带非洲–热带美洲(南美洲)分布型、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分别有3科;热带亚洲–大洋洲和热带美洲(南美洲或∕和墨西哥)、澳大利亚西南部(和∕或西部)分布、南非(主要是好望角)、热带亚洲、越南(或中南半岛)至华南或西南分布分别包含1科:山矾科(Symploc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清风藤科(Sabiaceae)、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热带成分的科在该区占最大的比例,这很可能与该区地处北亚热带有关。
(3)温带成分的科有39科,占总科数的34.51%。分别属于北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型、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分布型、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型型、旧世界温带分布型、欧亚及南非分布型、东亚分布型、中国―日本分布型。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