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_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

时间:2011-06-0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受教育权与参政权:。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
论文关键词:《李娃传》个人生存权(生命权),个人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参政权

 

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它主要的含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

在人权概念上,我国学术界的观点主要为四种:一是人性固有权利说。认为人权是泛指人性中固有的那些权利。如果没有这些权利,人就不能生活得像个人。它是使人能够充分发展和利用其作为人的品质、智力、才能、良知及满足精神需要等的基础。二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说。认为人权是人的社会权利和私人权利的抽象和概括,主要表现为人民在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权和经济、文化以及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正当权利,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排除了民族、宗教、国家、性别等等差别,特别是阶级差别。它包括了一切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权利。三是需求权和自由权统一说。认为人权是指一切人满足自身需求、享有人身自由、并对自身以外的任何事务发生不同的联系的资格和能力的总和,是社会的人的权利与人的社会权力相互关系不断发展的统一体。它是由人类生产劳动以满足物质需求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是历史地产生的社会的人类的人权;是全人类的人人都可享受的权利。四是资产阶级特权说,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提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的特权。

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没有任何的典籍或野史记载了“人权”一词的概念,但并不代表在古代的中国就不存在人权思想,因为人权是超越时空、文化的人类共有的思想,它绝不会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进程中留下空白点。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已留下了许多闪耀着人权思想光芒的佳作,本文拟从中唐的三大爱情传奇之一的《李娃传》中发掘有关唐代的人权意识,看一看在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人权意识是如何逐渐深入人心的。

一、个人的生存权(生命权)和尊严权:

1、个人生存权(生命权):

“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邸主哀而进膳。生怨懑,绝食三日,遘疾甚笃,旬余愈甚。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绵缀移时,合肆之人,共伤叹而互饲之。后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凶肆日假之,令执繐帷,获其直以自给。累月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渐复壮,每听其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归则效之。生,聪敏者也,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1]

“有顷,东肆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乘舆而至,即生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欷歔掩泣。”[2]

从这两段文字来看,荥阳生在被李娃一家设计抛弃后,为了生存下去,他已经顾不得自己曾经的尊贵身份,在凶肆中当起了歌手;还不惜冒着被人识破身份的危险,登台表演,为自己所在的凶肆赢取利益。

而下面一段文字,则充分显示了在封建家长的心中,子女的生命权是何等的微不足道:“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3]

2、个人尊严权:

首先来看李娃初会荥阳生时二人的表现:“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遽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4]李娃一听是荥阳生来访,就“整妆易服”,可见她对对方的尊重;而荥阳生为见李娃,先是“洁其衣服,盛宾从”,见面后又“莫敢仰视,与之拜”,“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这一系列的举动莫不透露出对对方的尊重之意。二人在相互尊重之中,已埋下了相爱的种子。

下面来看荥阳生是如何被家仆识破身份的:“有老竖,即生乳母婿也,见生之举措辞气,将认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及归,竖间驰往,访于同党曰:‘向歌者谁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征其名,且易之矣,竖凛然大惊;徐往,迫而察之。生见竖色动,回翔将匿于众中。竖遂持其袂曰:‘岂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载以归。”[5]荥阳生为了生存当了凶肆歌手,但却改了名字,见了家仆的第一反应是“将匿于众中”,这一切说明他虽然为了生存可以放下身份,但却仍想保持自己的一份尊严。

最后来看李娃在荥阳生中举做官后的一番话:“将之官,娃谓生曰:‘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娃固辞不从,生勤请弥恳。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剑门,当令我回。’生许诺。”[6]李娃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女子,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个“狭邪女”,是不能容于高门大族的,所以她对荥阳生虽爱的深切,在该放手时却毫不迟疑,这番话,既彰显了李娃的人格尊严,也隐隐透出她对男女平等的执着追求。

二、人身自由权与婚恋自由权:

“见生枯瘠疥厉,殆非人状。娃意感焉,乃谓曰:‘岂非某郎也?’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已。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绝而复苏。姥大骇,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当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敛容却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况欺天负人,鬼神不佑,无自贻其殃也。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计其赀,不啻直千金。今姥年六十余,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请,某愿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夺,因许之。”[7]

这一大段文字,写出了李娃在见到沦为乞丐后的荥阳生的一系列表现,她用理与利打动了李姥,争取到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与婚恋自由权利。

三、受教育权与参政权:

1、受教育权:

“异时,娃谓生曰:‘体已康矣,志已壮矣。渊思寂虑,默想曩昔之艺业,可温习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车出游,生骑而从。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俾夜作昼,孜孜矻矻。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毕览。生谓娃曰:‘可策名试艺矣。’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更一年,曰:‘可行矣。’”[8]

这段文字,生动地说明了李娃在获得了人身自由后,即督促荥阳生戮力向学,而荥阳生也不负佳人所望,三年内认真读书,心无旁鹜。这二人此时的关系,竟不像情人,而似师生了。

2、参政权: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从汉时至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为天下寒门士子参与政治活动打开了大门,而作为豪门世家子弟的荥阳生,竟然也没有倚仗自己的家世登上仕途,而是走了科举之路:“于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闱。虽前辈见其文,罔不敛衽敬羡,愿友之而不可得。”“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科,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9]这,应该是当时读书人的普遍心态吧。

综上所述,在《李娃传》中处处透露出来的人权意识,说明了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人权”一词出现,但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他们的心中都存在着“人权”的思想,至少是人权思想的萌芽;而《李娃传》的作者白行简,也用他的传世之作向我们传递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有关“人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2]、[3]、[4]、[5]、[6]、[7]、[8]、[9]:[唐]白行简撰,《李娃传》:棕榈、任超奇主编,《唐宋传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功能特性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
下一篇论文:从《题西林壁》谈《意识形态与乌托邦》_人文历史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