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试论项羽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项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也是《史记》中的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关键词:项羽,悲剧性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对《史记》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的,《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汉武帝以前三千多年历史中一幅色彩斑斓的人物形象画廊。其中有帝王将相,有一般平民;有伟大的、杰出的政治家、学者;有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有失败的历史人物......。项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也是《史记》中的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史学史上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他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在秦末风起云涌、诸侯并起的战争风火之中,他勇敢善战,叱咤风云,推翻了暴秦的统治,成了令天下诸侯低首称臣的霸主。但是,他却在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失败了。项羽的一生经历了由成功到失败,从兴盛到衰弱的过程。项羽的性格也从在战场上的当机立断变为在政治斗争舞台上的优柔寡断。要表现出时空跨度如此之大,性格变化如此复杂的项羽形象,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却独具匠心,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从项羽一生经历的事件中,选取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进行叙写,成功地刻画了历史上项羽这一传颂千古的悲剧英雄形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作为英雄人物的各个方面,对他推翻暴秦的英雄业绩给予了生动写照:“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本纪》) 下面,通过《史记.项羽本纪》的具体记叙,详细进行分析。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从以上这些记叙中,我认为项羽那富于个性而又口语化的对话语言,看似平凡,但却无一字不令人称奇。项羽少年时的豪放不羁和要学这“万人敌”的与众不同,发展到后来要取秦始皇而代之,其理想由盲目、模糊到鲜明,揭示出他抱负的远大,也为后文写他叱咤风云,令天下诸侯称臣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可以看出项羽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个不平凡之辈,有才气、有威力。但他“不肯竟学”,仅略知其意,就是他的最大弱点。从项羽的一生事迹来看,他在战场上力战催锋,但却不善权谋,所以到最后往来奔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巨鹿之战”是灭亡秦国,奠定项羽霸业的关键性重大战役。秦将章邯在大破楚军,杀了项羽叔父项梁之后,命令王离、涉闲以数以万人的兵力包围赵城巨鹿,大有其势不可阻挡之态,巨鹿危在旦夕。当时,各路诸侯都驰兵救赵,但最后却都望而不进。包括和项羽同去救赵的宋义。楚怀王也命宋义、项羽率军救赵。项羽在宋义怯懦不前、徘徊观望的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从这一点上看,就把项羽义正言当、有智有勇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然后“乃遣当阳君、莆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粮三日,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归。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文章通过对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直接描绘和从诸将侧面的烘托,项羽那勇猛决断、叱咤风云、威震天下诸侯、彪炳青史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真切感人。

然而,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司马迁并不讳言项羽的种种弱点和错误。所以,作者对项羽能进行比较全面的叙写。

“鸿门之会”是楚汉相争的一项尖锐斗争,也是项羽由胜逐步转败的关键环节。鸿门之会前,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勃然大怒,曰:“单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粗犷直率、性格烈焰的人物形象如在眼前。鸿门之会过程中,与刘邦一见面,项羽就直言不讳地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把透露消息给他的曹无伤和盘托出,显示出政治斗争上的幼稚。同时,也可以看出项羽思想简单、不明策略。当“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暗示其杀了刘邦时,他却“默默不应。”这一描写,既表现了项羽光明磊落、不搞阴谋的英雄本色,也揭示了这项羽在政治斗争方面“妇人之仁”的寡断特点。正是由于项羽这一性格上的弱点,使刘邦能从“鸿门之会”上从容溜走,脱身而去。有些人认为:项羽的这一“放虎归山”就确定了他最后失败的悲剧结局。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项羽如果在鸿门宴之后,能够正确行事,少犯错误,是完全可以成功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成项羽这种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不明是非、不分忠奸,是项羽在政治斗争中思想性格上的最大弱点。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 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而项伯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对项羽的这种做法,令人气愤至极。范增是项羽身边的谋臣,跟随项羽多年,为项羽出过许多高明的谋略,取得过很大的功绩,也是项羽贴身的忠臣。可如今,项羽不但把身边谋士所说的话当成了耳边风,而且还把不利于自己发展的项伯的话视为圣旨,这岂不荒唐可笑到一定程度了吗?另外,项羽也没有很好地分析当时的形势,以及他们说的这番话的真实目的。这就是造成了项羽在后来的“鸿门宴”上对刘邦那么“客气”的原因。

刘邦有难,则向计臣下。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鸿门之会前刘邦问张良求计,曾几呼“为之奈何?”今则为楚、汉决雌雄的关键时刻,韩、彭大军观望不会,复向子房急唤“为之奈何?”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张良的智术过人,更可以看出刘邦对臣下的信任。与前面的项羽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为一个领袖人物,能否知人善任可谓举足轻重,然“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选自《项羽本纪》)韩信、陈平原本是项羽手下的得力干将,但由于他的刚愎自用不得人心,后来都一个个投奔刘邦。范增的命运实在是太不幸了。“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我觉得,人最痛苦、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被人怀疑,被人误解。我真为忠而见疑的范增感到愤慨,为他鸣不平。难道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为项羽出谋划策、辛苦多年、最后就落到这个结局吗?可见,项羽身边又少了许多谋士,这对项羽来说,是个绝大的损失。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
下一篇论文:饕餮图形的艺术设计效果研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