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现在我国的体育已由代表了西方文化的奥林匹克文化为主导并占据了统治地位。西方体育以追求功利主义作为发展的动力,在形成巨大的社会文化运动的同时,要动用、消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因此走上商业化、职业化和滥用违禁药物是必然的。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目标是修身养性,其运动主张是内外俱练、身形兼顾、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等平衡统一的原则。因此,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制约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趋势探究
4.1.世界文化取向的转变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物质文化得到了巨大的繁荣,也使得西方文化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经济的全球化更是带动了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这样的结果是文化的单一化。这一方面使文化走向枯萎和绝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功利主义为发展动力的西方文化的许多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而本身也走向枯萎和绝灭。
纵览世界发展的历史,审视各国文化的现实,只有中国文化可以站出来为保留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尝试和努力。世界众多的学者都对中国文化寄予希望,英国学者罗素先生在《中国的问题》一书中曾说:“中国已经发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已经实践了不少世纪,如果他能够被全世界采用,它将会造福于全世界。”梁漱溟先生在比较了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及印度文化之后,也曾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4]。
在如此世界文化取向发生转变的大时代中,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遇。
4.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4.2.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方向发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将在对功能、结构及内涵价值等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等实际操作应用的研究。
4.2.2.进一步的竞技化,与世界接轨
象中华武术等有一定基础的民族传统项目,在前期几十年的工作基础上,主动适应世界体育的运作规则和加强普及、提高的工作,进一步的竞技化,丰富世界体育文化。
4.2.3.与各民族地区的节日传统相结合的体育旅游的发展
例如:彝族的“火把节”中的斗牛项目;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中的马术、博克等项目,充分利用、挖掘这些民族聚居地区的传统节日中的体育项目,在丰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开发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4.2.4.改变观念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大众体育的发展
在较发达地区,改变观念,体育的现代化不等于体育的竞技化,而应把体育的现代化看作是改变原来农耕文化中封闭式的习练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大众体育的大潮流中,为提高全民体质作出贡献。
4.2.5.与民族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乡土体育教育的发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体育行为以个体活动为主,活动形式以徒手为多,使得多体育专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物质要求相对较低;而在精神文化中则相对注重伦理与道德、理性与人文教养[5]。在欠发达地区,积极利用这种投入低而回报高的特点,积极挖掘地方传统项目作为乡土教材,丰富中小学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杨霆等.体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47-170.
[2].刘德佩.体育存在与社会文化价值的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00(1):77-78
[3]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0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135-152.
[5].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007:112-11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