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异调混用者共计229韵段,占44.6%,低于同调独用的比例,可见,西周时期的语音是有声调之别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各声调(以中古声调作参照)分押、混押的比较,可以很快确定平声与上声的分立。平声独用185次,上声独用89次,二者分押共计274次。平上混押167次。平上二声分押数远远超过其混押数,可见虽然这两个声调的混押次数最多(约占总混押次数的32.6%),但分属不同的调类。
用于铭文韵脚的上声独用例虽然比较多,但上声字并不多,并且几乎全是阴声韵,这个特点与《诗经》反映出的上古上声特点是相合的。
入声字与平声字分押与混押的情况为:入声独用9次,平声独用185次,入声与平声分押共计194次,入声与平声混押9次。入声字与上声字分押与混押的情况为:入声独用9次,上声独用89次,入与上声分押98次、混押6次。在西周有韵铭文中,入声独用例虽然不多,但明显可见其与平声、上声的关系并不复杂,可以明确地将之区别于平、上二声。
西周铭文韵段的去声独用仅有一例:寿斆〔8.4330〕。寿,在《广韵》有二读,分别为:承呪切,去声宥韵;殖酉切,上声有韵,在“寿考”意上并无差别。“寿”在西周金文韵文上声独用的韵段中出现36次(其中幽部同部押韵33次,之幽合韵2次。幽鱼合韵1次)。西周金文韵文仅出现一例去声独用例,其韵字“寿”的声调在中古还有二读,且非异读别意。因此,在西周有韵铭文中,难以通过去声与其它声调的分押、混押的数据比较来确定去声是否分立。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清人夏爕曾详尽地统计四声在《诗经》一篇各章中的交替,并以此来确定上古的四声。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考察西周有韵的铭文的声调,例如:
①8.4296隹二年正月初吉,王在周卲宫,丁亥,王各于宣射,毛白内门,立中廷,右祝 ,王乎内史册命 。王曰: ,昔先王既命女乍邑, 五邑祝,今余唯 乃命,易女赤巿、冋 黄、 旗,用事, 拜 首(上),敢对扬天子休命, 用乍朕皇考龏白尊 (上), 其眉寿(上),迈年无强(平),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平)。(首 寿,上声;强享,平声。本例上声与平声交替。)
②它曰:拜 首(上),敢 卲告朕吾考(上),令乃鴅沈子乍 于周公宗(平),陟二公(平),不敢不 休同(平),公克成妥吾考,以于显显受令(平)。乌虖,隹考肇取念自先王、先公(平),乃妹克衣告剌成工(平), 吾考克渊克(入),乃沈子其 褱多公能福(入)。乌虖,乃沈子妹克蔑见猒于公休(平),沈子肇 贮 ,乍兹 (上),用 乡己公(平东东),用 多公(平东东),其丮哀乃沈子它唯福,用水霝令(平),用妥公唯寿(去宥幽),它用褱 我多弟子(上止之),我孙克又井斅(去效觉),懿父乃是子(上止之)。(去)、(上)(8.4330)(首考,上声;宗公令,平声;公工,平声;克福,入声;公公令,平声。寿斆,去声;子子,上声。本例上、平、平、入、去、上交替,其中去声的“寿斆”与上声的“子子”换韵形式为交韵。)
上文中难以确定的去声独用例放在整篇铭文(例②)中来看,还是很有规律的。
总之,西周铭文入韵字的平、上、入三声分立是比较明确的,去声暂时没有充足的材料来证明其分立,但因铭文用字较少,不能以偏概全地说西周无去声,在此,我们暂从西周时期平、上、去、入四分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