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以《殷周金文集成》、《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两书所收的西周铭文为材料,选取其中有韵的铭文362篇,分析其韵读并考察其入韵字的声调。西周金文韵文同调相押是主流,同声调相押者又以平声相押居多,暂未见去声独用的韵段。
论文关键词:西周金文,押韵,入韵字,声调
1、上古声调研究现状
自顾炎武提出上古声调“四声一贯说”之后,陆续有诸贤对其修正,总体来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否定声调古今的演变,包括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认为以中古声调来读《诗经》,不和谐处可用“叶音”方法解决;江永的四声说,认为上古不同声调在一起押韵的现象认为是临时变调。以上一类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没有看到声调古今变迁的事实。另外一类承认声调的古今不同,但对上古声调的调类各持己见,这一类中,以对去声的态度不同,又可分为两小类:甲类认为古有去声,四声分立,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有王念孙、江有诰以及今人周祖谟;乙类认为古无去声,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段玉裁和王力,段说认为上古声调分为两类:平、上为一类,去与入一类。王力先将上古声调分为舒声、促声二类,舒声中又包括平声和上声,促声包括长入和短入,平声、上声、长入、短入后来分别演变为中古平、上、去、入四声。
以上各家对上古声调的分析,其材料不外乎两种:《诗经》的韵段及谐声材料。我们现以《殷周金文集成》、《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两书所收的西周铭文为材料,选取其中有韵的铭文362篇,分析韵读并考察其入韵字的声调。
2、从西周金文入韵字看上古声调
2.1、西周韵字中与中古声调不同的字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观点不但指声母、韵母是随着时间、地点的转移而发展变化的,同样也指声调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展变化”,西周一些字的声调就表现出了与《广韵》音的不同,有些字在《广韵》一般读上声或去声,而在西周用韵里经常或只与平声字相押,例如:
享,《广韵》上声字,在西周金文韵文中与本部字押韵18次,全部都与平声字押韵,如:
①7.4114:强(平)享
②8.4300:享(平)王
③9.4579:匡(平)行(平)粱(平)享
④9.4628:黄(平)粱(平)王(平)兄(平)强(平)享
用,《广韵》去声字,在西周金文韵文中与本部字押韵5次,全部都与平声字押韵:
①1.31:钟(平)用
②2.356:钟(平)钟(平)用
③7.4062.1:公(平)用
④8.4192:邦(平)邦(平)用
⑤15.9608: (平)用
还有一些字,在西周金文韵文中和本部的字独用例较少,与他部合用例较多,但是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与中古平声字相押,例如:
令,《广韵》去声字,耕部独用韵段中与荆、生等中古平声字押韵:
①8.4316:荆(平)令荆(平)令
②8.4198:令生(平)
“令”在耕阳合韵韵段中出现5次,其中4次与中古平声字相押:
③5.2837:王(平)方(平)令
④8.4241:盟(平)令
⑤9.4467:王(平)令
⑥9.4692:令(平)享
“令”在耕东合韵韵段中出现14次,全部与平声字相押,例如:
⑦8.4330:公公令
⑧15.9728:令用
⑨1.107(~108):钟令用
在“15.9728:令用”一例中,“令”并不是直接与中古平声字押韵(用,中古去声字),而是与中古非平声、经系联而确定的上古平声字押韵。这类字还有“鼎”、“井”“正”等,例如:
①5.2825:令(中古去声、上古平声)鼎
②5.2827:鼎令(中古去声、上古平声)
③5.2837:正令(中古去声、上古平声)鼎
④16.10174:令(中古去声、上古平声)生(平)井
“享”、“用”、“令”、“正”、“井”等字的上古平声的性质与《诗经》音相合。还有一些字,如“永”、“尚”、“政”“乡”“庆”“丧”“敬”“命”等,在《诗经》音中宜为上古平声字,这些字在西周金文韵文中出现得较少,而且很多在合韵韵段中出现,但是它们也多与中古平声字押韵。我们认为这些字在西周音中也为平声字。
2.2、西周金文入韵字各声调关系的考察
我们以362篇西周金文韵文为材料,凡换韵者则析为不同韵段,则共有540个韵段,其中含《广韵》不收韵字的27个韵段不计,共计513个。下面我们就以这513个韵段中声调独用、混押的比例来考察西周入韵字的声调。
平声独用者185个韵段(包括上古同韵押韵韵段49个,合韵押韵韵段136个),占36%;上声独用者89个韵段(包括上古同部押韵韵段83个,合韵押韵韵段6个),占17.3%;去声独用者仅有1个韵段(为阴声韵的合韵),约占0.19%;入声字独用者9韵段,占1.8%(其中上古同部相押者7个韵段,合韵通押者2个韵段)。凡同声调字独用者共计284个韵段,占55.3%。平声字与去声字混押者16个韵段,占3.1%。平声字与上声字混押者167个韵段,占32.5%。上声字与去声字混押者21个韵段,占4%。平上去三声混押者3个韵段,占0.58%。入声字与各声调字混押共计22个韵段(平入混押者9韵段,上入混押者6韵段,去入混押韵者4个韵段,平上去入混押者1个韵段,上去入混押者1个韵段,平上入混押者1个韵段),约占4.2%。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