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曹魏中央主要职官迁转探析_中书

时间:2012-04-02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曹魏中央政府“三省重要文官”范围。置中书省以分尚书职权。唐六典·中书省》载:“献帝时。始置尚书、侍中以及六卿”。现在把尚书省重要文官迁转情形逐一探讨。
论文关键词:曹魏,尚书,中书,侍中,迁转
 

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发展中,魏晋南北朝文官制度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 三省六部制中的主要职官的名称在此时期逐步形成,在其名称和内容的演变、转型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个重要阶段。

一、曹魏中央政府“三省重要文官”范围

曹魏时期中央的官职多承汉制,官职的形式和内容不断的变化,曹魏为加强统治,在官职的设置上改变东汉时期内重外轻的风格,置中书省以分尚书职权。据《魏书》记载,曹操的尚书初分为东曹、西曹、法曹,后来逐渐增置各曹,成为后世各部的发端。“建安十六年魏国初建,始置尚书、侍中以及六卿”。《唐六典·中书省》载:“献帝时,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此又中书之任也。魏黄初,改秘书令典尚书奏事为中书令,又置监与令各一人。”《通典·职官三》载:“中书之官旧矣,谓之中书省,自魏晋始焉。”《三国志·荀彧传》:“建安元年,曹操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筹焉”。侍中是魏国初建时权力中枢系统中的显要职官,构成了君权实现方式的核心。曹魏一朝,尚书令为首的尚书部门逐渐外朝化,侍中与中书令、监一道却渐渐成为中枢决策的核心人物。因此,以尚书、中书及侍中为代表的中央重要文官为对象,重点研究其转迁变化的特征。

二、曹魏中央政府尚书省重要文官迁转探讨

曹丕称帝后,尚书不再是丞相属官,成为独立的政务机关。尚书省设尚书令一人,第三品,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第三品。下设五曹:吏曹(掌官员迁调)、左民(掌人民户籍、税赋)、客曹(掌属国事务以及与东吴蜀汉的外交事务、五兵(掌军官选任与军队训练)、度支(掌国库)治事中书,每曹设尚书1人,第三品。尚书之下有侍郎、郎中等官,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别兵、骑兵、考工、定科共二十五郎,协助尚书分领诸务。现在把尚书省重要文官迁转情形逐一探讨。

(一)尚书郎

尚书郎为尚书属官,其所领之曹为郎曹。汉初置、职务分掌诸尚书事,综理政务,有等级差别。东汉时“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选有吏能者为之论文格式范文。”(《晋书·职官志》)尚书郎之下还有尚书令史。曹魏时期,尚书也有侍郎、郎中两个等级。《初学记》:“自汉以来,尚书诸曹郎中、侍郎或不两置,汉世两置,有郎中、侍郎,魏晋宋齐后魏北齐唯有郎中。梁陈两置,有郎中、侍郎。”

(二)尚书

尚书之职古已有之,主要负责宫、朝的出纳,是重要的中央官职,至曹魏时,尚书直承汉制,但有较大变化。首先是承汉制设二仆射,减一尚书,仍合八座之数。《晋书·职官志》“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曹魏尚书台由内参与机要、出纳王命与外具体施政相结合开始逐渐向以施政机构为主的方向过渡。作为制约尚书的一种政治形式,曹魏以侍中加官成为普遍的现象,但尚书之职实有重要意义。

(三)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

尚书仆射设置无常,位于尚书令之下,具体负责尚书工作,令缺时,则主持尚书。《初学记》:“仆射秦官,仆主也,古者重武,故官曹之长,主领其属而习于射事也。”尚书丞秦时已有,两汉延续,到汉成帝分置列曹尚书四员,便置丞四人,至光武帝减为二丞,称左右丞。《晋书·职官志》:“左右丞,自汉武帝建始四年置尚书,而便置丞四人。及光武始减其二,唯置左右丞,左右盖自此始也。”其功能主要是承助令、仆综理台事。《唐六典·职官四》:“魏晋左右丞铜印,青黑绶,进贤一梁冠,介帻,绛朝服。左丞主台内禁令,寝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急假兼纠弹之事;右丞掌台内库藏庐舍,凡诸器用之物及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章表奏事。”

(四)尚书令

曹魏承汉制,曹操时期的尚书郎仲长统在《后汉书·法戒篇》中称:“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念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因而尚书令地位最隆。曹魏初期,尚书令渐成为外朝之首,权力大中书,责任亦大。

三、曹魏政府中书省重要文官迁转探讨

汉朝既废,已不再需要设置形式上的两套职官系统。同时,旧有的封国体制下的职官系统在曹王称帝的背景下已远远不能适应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于是,魏文帝曹丕一上台,立即对中枢权力机构进行了调整。曹魏始置中书,便与尚书并称为省。《通典·职官三》载:“中书之官旧矣,谓之中书省,自魏晋始焉。”中书省作为一个独立的咨询、参谋和辅助决策机构,从出现时起,就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充足,分工明确。因此中书省重要官职迁转情况探析,按照中书侍郎、中书令、中书监的顺序探讨为佳。

(一)侍郎

曹魏时始设中书侍郎,《通典·职官三》:“魏黄初初,中书既置监、令,又置通事郎,次黄门郎。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一入,为帝省读,书可。及晋改曰中书侍郎,员四人。中书侍郎盖此始也。”其主要职责是“副掌王言”通事郎、黄门郎、中书侍郎为一官职的同一称谓,侍郎的迁转实为复杂。

(二)中书监、令

中书省首长为监、令,据《三国志·刘放传》记载,魏文帝置省时始置监、令,共掌诏命,监与令并称。“及文帝黄初初,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而秘书改令为监。”同时《唐六典·中书省》载:“献帝时.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此又中书之任也。魏黄初,改秘书令典尚书奏事为中书令,又置监与令各一人。”根据以上记载,可以将中书监、令的迁转情况一并进行探析。

四、曹魏门下诸官迁转情况探讨

侍中寺,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置,以侍中与给事黄门侍郎为长官,掌门下诸大夫、郎。曹魏以侍中为主官,第三品,置4人,以其中资历深的一人为祭酒。侍中同时也是加官的一种,作为加官授予的侍中没有人数的限制论文格式范文。侍中的主要职务就是陪侍皇帝左右,随时规谏得失,同时作为门下主官节制其他各类皇帝侍从。

曹魏侍中诸官有:

散骑常侍,第三品。此官的前身是西汉的散骑、常侍和东汉的中常侍三种官职,曹魏合并为散骑常侍,置四员,年资深的为祭酒。散骑常侍也用为加官。

给事中,第五品。西汉为加官,掌顾问应对,位在常侍下;东汉废此官,曹魏复置,或为正员,或为加官,无定员。

奉车都尉,掌乘舆车驾。驸马都尉中书,掌副马。骑都尉,掌羽林从骑,皆第六品。这三都尉在汉时均属光禄勋,曹魏却是加官。

五、曹魏中央政府三省主要官职迁转探讨

综合考察本时期诸人首次迁转,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出任地方牧守令为地方政府右职(如主簿、长史之类);二是在府中迁转,或升任府中长吏(长史、主簿、征事),或继续为椽属;三是转为朝官如侍中、侍御史、秘书压、黄门侍郎、太子庶子、博士给事中、尚书郎,等等。此三种人数最多,表明其为主要的迁转方向。

但在首迁之后,诸人的继续迁转又可归纳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迁转方式,是在各府中或在朝中迁转,多数因此位至高官。如:(1)魄禧:丛相军谋椽一憔王郎中一郎中(比三百石)

(2)荀纬:承相军谋椽一魏太子庶子一散骑常侍(三品)

(3)阮藕:司空军谋祭酒一仓曹椽属(七品)

第二种迁转方式,是交替在府中、朝中以及地方州郡县任职,迁转次数较多,经过频繁转徙,较快获得相应的“阶级”,从而进入高官行列。如:

(1)凉茂:司空椽一举高第,补侍御史一泰山太守一数迁至太子太傅(中二千石,三品)

(2)徐奕:司空椽属一压相长史一雍州刺史一数迁至尚书令(三品)

(3)桓威:齐国门下书佐一司徒署吏一安成令(七品)

在府中、朝中及地方州郡县交替迁转者,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历职多、迁转较快。在内外众多历职与迁转中,可以积累相当的资历与劳绩,如,孙礼,不算其在公府中与朝中的任职,仅在地方上。二是经过这种方式迁转的人数多,且易至高官。除桓威一人因迁转次数少而仅至七品外,其余诸人都位至五品以上,其中数人位至三品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高官,远远优于第一种迁转方式。正是由于这种出宰郡县、入居朝廷高位的迁转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故为后世世族子弟迁转时所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2】李林甫等:《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
【3】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
【4】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5】徐坚:《初学记》卷11,中华书局,1962年。
【6】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之辩_天子目的
下一篇论文: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