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对刺桐姬小蜂进行了防治。刺桐姬小蜂,16%虫线清乳油对刺桐姬小蜂的持续控制措施研究。关键词:刺桐姬小蜂,持续控制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姬小蜂科跨姬小蜂属的昆虫,是我国近年发现的一种专门为害刺桐属植物外来有害生物[1]。刺桐姬小蜂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严重,刺桐植株一旦出现轻微感染症状,在极短时间内便会扩散至整株。初期导致植株的新梢、叶、叶柄上出现虫瘿,近而这些组织肿大变形成球状,最后梢头会枯死、叶片也会枯死脱落。刺桐姬小蜂防治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2-3],这些技术以短期控制为主。为了找到刺桐姬小蜂的持续控制技术,笔者在珠海市开展了刺桐姬小蜂防治措施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珠海市香洲区三灶镇青木公司厂区内,工厂靠近公路,厂区内种植了从外面移植的绿化大树,主要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等。 供试树种为刺桐(本地刺桐),为公司于建厂(1998年)从外地移植而来,树龄约30a,树高12m,胸径50-70cm,冠幅3m-3.5m,散种在厂区内,共10棵。 1.2 试验药剂 16%虫线清乳油(广东省南海绿宝生化技术研究所,通用名称: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 1.3 试验机械 高枝剪、枝剪、背负式喷药机。 1.4 试验方法 1.4.1 发生程度调查 刺桐姬小蜂为害情况的调查是以刺桐单株为单位进行,通过刺桐梢、叶、花等的为害状况而划分健康、低虫口、轻度危害、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等,受害情况(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按枝梢受害率来划分,分级标准如下: 健康:寄主没有受任何伤害,所有树叶、枝梢上均无虫瘿; 低虫口:寄主枝梢没有受到任何伤害,10%以下叶片有虫瘿; 轻度:20%以下枝梢受到伤害,或10-30%叶片有虫瘿; 中度:20%-50%的枝梢受到伤害,或30-60%叶片有虫瘿; 重度:50%以上的枝梢受到伤害,或60%以上叶片有虫瘿。 1.4.2 持续防治试验方法 首先采用搭架的方法剪除受害的枝梢和叶片,用16%虫线清乳油100倍除理,然后用200倍液喷洒全株,喷到湿润为止。将树木分4组,A组每隔10d用100倍虫线清防治一次,B组每隔10d用200倍虫线清防治一次,C组每隔15d用100倍虫线清防治一次,D组每隔15d用200倍虫线清防治一次;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植株的受害程度从而确定防治效果。在远离试验地的地方选择两株,以喷水做对照。免费论文,刺桐姬小蜂。 1.4.3 防治效果计算 用寄主的受害情况来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健康代表值为0,低虫口代表值1,轻度代表值2,中度代表值3,重度代表值4。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情况调查 2007年8月,在对受害的刺桐防治前,对寄主的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刺桐的梢头全部受害,100%枯死或肿大成畸形,60%以上的叶片都有虫瘿,其发生程度均达到重度。 2.2 防治效果分析 2007年8月15日,对刺桐姬小蜂进行了防治。免费论文,刺桐姬小蜂。首先用200倍16%虫线清乳油喷洒至树枝、树叶表面湿润,然后搭架将有虫瘿的、受害的枝梢、叶片全部剪除,并将剪下的枝叶收集起来,洒上柴油烧毁;最后是分别用100倍、200倍虫线清进行喷雾处理,喷洒至树干湿润为止。当抽出叶片后,每隔10-15d防治一次,各寄主的防治方法和药剂浓度如表1。 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08年5月、9月调查了寄主的发生情况,结果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防治后的第3个月,抽出的梢健康,仅叶片上有少量虫瘿;而到了持续防治的第7个月,所有刺桐叶片和梢头上均看不到虫瘿,所有的刺桐均健康;而到了持续防治后的第11个月,所有刺桐的叶片和梢头均健康,没有看到虫瘿或刺桐姬小蜂为害状。免费论文,刺桐姬小蜂。免费论文,刺桐姬小蜂。 表1 刺桐姬小蜂防治情况记录表%   
    
        
            | 标准株 | 防治前 发生程度 | 防治方法 | 发生情况检查 | 防治效果 | 校正防治 效果 |  
            | 药剂浓度 | 时间间隔 | 2007.10 | 2008.5 | 2008.9 |  
            | 1 | ++++ | 100 | 10d | + | - | - | 100 | 100Aa |  
            | 2 | ++++ | 100 | 10d | + | - | - | 100 | 100Aa |  
            | 3 | ++++ | 200 | 10d | + | - | - | 100 | 100Aa |  
            | 4 | ++++ | 200 | 10d | + | - | - | 100 | 100Aa |  
            | 5 | ++++ | 200 | 10d | + | - | - | 100 | 100Aa |  
            | 6 | ++++ | 100 | 15d | + | - | - | 100 | 100Aa |  
            | 7 | ++++ | 100 | 15d | + | - | - | 100 | 100Aa |  
            | 8 | ++++ | 200 | 15d | + | - | - | 100 | 100Aa |  
            | 9 | ++++ | 200 | 15d | + | - | - | 100 | 100Aa |  
            | 10 | ++++ | 200 | 15d | + | - | - | 100 | 100Aa |  
            | CK1 | ++++ | 清水 | 10d | ++++ | +++ | ++++ | 0 |     |  
            | CK2 | ++++ | 清水 | 15d | ++++ | +++ | ++++ | 0 |     |  注:-表示健康,+表示低虫口,++表示轻度,+++表示中度,++++表示重度; A是指1%水平差异性显著,a是指5%水平差异性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 应用16%虫线清乳油100倍、200倍每隔10-15d防治一次,均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100%。从经济角度,最适宜的方法是用虫线清乳油200倍从抽梢开始每隔15d防治一次,即可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免费论文,刺桐姬小蜂。 3.2 刺桐姬小蜂的防治要持之以恒,在最后一次防治后,有1个多月时间没有再进行防治,刺桐就出现了受害状,嫩叶或嫩梢出现了虫瘿。免费论文,刺桐姬小蜂。因此,要一年多次的防治才能取得持续的控制效果。 3.3 为防止刺桐姬小蜂出现抗药性,建议在防治期间每隔2-3个月换一次药,可选用的药物有三唑磷乳油、雅丹、20%阿维[2]等。 致谢:感谢青木公司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茂俊,刘建锋,蔡卫群.林木害虫刺桐姬小蜂风险分析[J].植物检疫,2006,20(1):22-24
 [2]林明生,陈瑞屏,徐家雄,田平,林拔文.刺桐姬小蜂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初报[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5):49-51
 [3]黎伟平,田书娥,容煊雄.刺桐姬小蜂对刺桐属植物的危害及防治[J].花卉,2007(5):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