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治  次数
 | 晋坳片 | 山后片 | 东坑和西庵片 | 总防 面积 | 平均效果(%) | 食竹叶率(%) |  
            | 使用浓度 | 药前虫口 (头) | 药后虫口(头) | 防治效果(%) | 使用浓度 | 药前虫口(头) | 药后虫口(头) | 防治效果(%) | 使用浓度 | 药前虫口(头) | 药后虫口(头) | 防治效果(%) |  
            | 1 | 500 | 15 | 6 | 60.0 | 500 | 28 | 8 | 71.4 | 500 | 26 | 10 | 61.5 | 3590 | 63.5 | 30 |  
            | 2 | 500 | 28 | 9 | 67.9 | 250 | 36 | 13 | 63.9 | 250 | 31 | 6 | 80.6 | 2480 | 73.3 | 35 |  
            | 3 | 500 | 34 | 3 | 91.2 | 250 | 41 | 10 | 75.6 | 250 | 43 | 12 | 72.1 | 1150 | 79.1 | 40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7220 | —— | —— |  但是这个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此实验采取竹冠喷雾防治成虫,由于机械扬程不够高、成虫受侵扰迁移等因素造成药后虫口密度低的假象。成虫在药效散发后返回危害、部分受药后又复活的成虫就地危害等原因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林分生物量下降30—40%(见表4)。 2.3.377.5%敌敌畏和2%全铲水剂喷雾防治 分别于黄脊竹蝗的跳蝻期和成虫期进行77.5%敌敌畏和2%全铲的应用实验,通过施药前后(24h)的虫口密度调查显示:跳蝻期的敌敌畏和全铲药剂防治实验均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单独应用77.5%敌敌畏和2%全铲的跳蝻死亡率高达96.3%和92.05%,两种药剂混用时防治效果更佳,可达98.67%。而成虫期阶段药剂施药结果却不理想,77.5%敌敌畏单独施用防治效果仅为39.55%,两种药剂混用后的防治效果也仅仅40%左右,不能达到对黄脊竹蝗的防治要求。这表明,77.5%敌敌畏和2%全铲对跳蝻期的防治效果要明显高于成虫期的效果。由于跳蝻个体的抗体药性小,活动范围小,迁移速度慢,药剂更易扑杀。而成虫抗药性大,飞翔能力强,且多集中于竹冠危害,加之防治机械扬程不足,造成成虫防治效果不佳,后期部分林分生物量损耗40%。 表5.2009年度敌敌畏水剂地面和竹冠喷雾防治竹蝗效果统计表 
 
    
        
            | 防治期 | 药剂 | 剂量 | 药前虫口 (头) | 药后虫口 (头) | 防治效果(%) | 食竹叶率(%) |  
            | 跳蝻期 | 77.5%敌敌畏 | 500 | 29 | 1 | 96.3 | 0 |  
            | 2%全铲 | 500 | 31.5 | 2.5 | 92.05 | 5 |  
            | 77.5%敌敌畏混2%全铲 | 500 | 33.7 | 0.3 | 98.67 | 0 |  
            | 成虫期 | 77.5%敌敌畏 | 250 | 21 | 12.5 | 39.55 | 30 |  
            | 77.5%敌敌畏混2%全铲 | 250 | 21 | 11.4 | 44.48 | 30 |  
            | 77.5%敌敌畏混2%全铲 | 500 | 42.5 | 26 | 38.9 | 40 |  2.3.477.8%敌敌畏混2%全铲和8%绿色威雷喷施防治 总结2007—2009年防治的经验和教训,2010年应用77.8%敌敌畏混2%全铲500倍液若虫期地面喷施、250倍液于成虫期竹冠水剂喷雾防治,同时施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地面喷洒防治试验。从统计结果来看,77.8%敌敌畏混2%全铲对跳蝻期的防治效果显著,可达95.47%,而对成虫 表6.2010年度77.5%敌敌畏混2%全铲与8%绿色威雷防治竹蝗效果 
 
    
        
            | 防治期 | 药剂 | 剂量 | 药前虫口(头) | 药后虫口(头) | 防治效果(%) | 食竹叶率(%) |  
            | 跳蝻期 | 77.5%敌敌畏混2%全铲 | 500 | 29.67 | 1.33 | 95.47 | 5 |  
            | 8%绿色威雷 | 300 | 28 | 2 | 92.9 | 5 |  
            | 成虫期 | 77.5%敌敌畏混2%全铲 | 250 | 36.33 | 12.5 | 66.88 | 20 |  
            | 8%绿色威雷 | 300 | 43 | 3 | 93.0 | 0 |  的防治效果不理想,仅为66.88%(较2009年有所提高的原因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改进,提高了扬 程,增加了药剂对成虫的触杀几率)。8%绿色威雷对黄脊竹蝗的成幼虫阶段的防治效果均较为显著,分别达到93%和92.9%。这是由于8%绿色威雷为缓释性微胶囊,其针对竹蝗特有的生活习性,让竹蝗成幼虫在下竹的行动中触破微胶囊而触杀身亡。且在林中的自然环境下只要不遇雨水冲溶,其持效期长达40天以上,对迁移成虫具有持续控制作用。同时,该药剂为微毒药,喷洒时还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对人、畜安全,在环境中残留低,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可推广应用。 3结论 3.1竹蝗在南京东善桥林场毛竹林内的生活周期和活动周期:生活周期为1年1代,以卵在地表土3~5㎝处或枯草落叶层中越冬;危害期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9月底。 3.2当黄脊竹蝗大面积爆发危害时,人工化学防治可以起到快速降低虫口密度的作用。实验中所选用的各种药剂均对竹蝗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同药剂的适用时机及浓度却有所不同:①柴油燃烧敌敌畏或氯氰菊酯烟雾防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气候要求较高,在马蹄形地貌小气候多变的宁镇丘陵不太适宜,更主要的是油烟会使大量毛竹落叶导致林分衰退,因此,此类药剂的施用方法仍需改进;②77.5%敌敌畏和2%全铲(跳蝻期500倍液、成虫期250倍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特别是针对跳蝻期的地面喷施效果显著。但针对成虫期的防治效果依然不理想,需要多次防治,且耗人工、效果差、防治费用大、林分残存虫口高、对环境污染严重、林分生物量因竹蝗的持续性危害而大幅下降,特别是对施药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大;③选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地面喷洒防治可解决这一难题,因其药在林内自然条件下的持效期长达40天以上,对竹蝗成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施药时还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对人畜安全、环保。一年只要在地面喷洒2次(6月中旬和8月上旬各1次)即达到理想防治效果,防治成本低。 3.3黄脊竹蝗的防治时机非常重要。黄脊竹蝗卵块的孵化呈阶梯形阶段性,3龄前跳蝻个体性、迁移速度慢、抗药性小,是防治的最佳时机。待大部分竹蝗进入3-4龄上竹危害后,其虫个体大、抗药性大、迁移范围大,且主要集中于高大的竹冠,防治药械很能喷施到位,造成防治效果不佳。大面积发生后人工化学防治的有效时机:最好在跳蝻期进行,但梅雨季节后选用常规农药敌敌畏等仍要用大功力、高扬程的机械进行竹冠喷雾防治。 感谢:南京市农委林业局森防站提供参试农药8%绿色威雷 参考文献1 孙祥木.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99-100.
 2 程佳,潘涌智,舒金平,等.黄脊竹蝗研究现状及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10,40(2):116-119.
 3 叶金廷.黄脊竹蝗的发生与防治[J].丽水农业科技,2005,2:33-33,59.
 4 周立泉,丁水林.黄脊竹蝗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林业,2008,9:48-48.
 5 曾球根,何建伟,黄义林,等.黄脊竹蝗应急防治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4):93-95,F0004.
 6 赵光海.敌敌畏防治黄脊竹蝗试验小结 [J].湖北林业科技,1991,1:43-44.
 7 王明旭,练佑明.化学农药粉剂防治黄脊竹蝗跳蝻试验[J].湖南林业科技,1993,20(3):11-1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