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鄞州区次生中幼林抚育改造及效益探讨_次生中幼龄林-论文网

时间:2014-01-17  作者:毛奇明,王良衍,袁世杰

论文摘要:针对宁波市鄞州区次生中幼林的现状和特征,依据潜在植被和群落演替理论,采用择伐清理-留养或补植目标树-抚育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群落功能的修复,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并阐述了抚育改造后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中幼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次生中幼龄林,抚育,群落演替,鄞州区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在抑制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逐渐深化。森林最佳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森林资源数量,更取决于森林资源的质量,森林资源的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种效益的基础。因此,目前在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森林的质量。

在鄞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尽管在2007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森林资源保持着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的三增长,但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低下,造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目前,林业经营中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社会各界对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第一次增加了反映森林质量、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等的指标和内容。因此,全面认识、掌握我区森林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及现状,开展次生中幼林抚育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势在必行。

1自然资源概况

宁波市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部的低山丘陵地区,林地总面积67883.3hm,有林地面积60141.73hm,乔木林面积47313hm,森林蓄积量187.76万m,其中中幼林面积和蓄积占乔木林的83.02%和72.5%。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鄞州大部分森林为次生中幼林,加之长期以来重封山,轻抚育,大部分山林林分层次结构简单,树种单一,中幼龄林比重较大,森林蓄积量仅39.2m·hm,为全国平均水平(71.18m·hm)的55%,单位蓄积量低的现象。伴随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引发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诸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害生物入侵危害。水土流失等。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恢复与重建技术,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促进鄞州退化森林的健康、稳定发展。

2.作业区划

在掌握建设区自然条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下,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主导功能、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作业区规划。

根据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工作要求,2008年9月开展了次生中幼林抚育工作。作业总面积840hm,共分4片,按龄组划分中龄林面积540hm,占总作业面积的64.3%,幼龄林300hm,占35.7%;按生态区位划分,抚育的中幼林都分布在三溪浦水库、横溪和溪下水库的集水面山林,多系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3.技术措施

3.1除草割灌清除培育目的树种周围的灌丛、杂草和藤蔓,并清理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枯死疫木,而对其它风倒木扔留残于林中腐烂分解。清除的灌、草应堆放于距防火道或林缘10m的林间。

3.2抚育修枝对培育单株进行适度修剪,除去双叉木和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使每颗林木保持一个顶点优势。

3.3合理补植在密度较小或林窗中,按不同立地类型补植乡土树种,一般在丘陵的山体上补植木荷(Schima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和栲树(Castanopsisfargesii)等;在沟谷地带类型上补植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iaris)、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红楠(Machilusthunbergii)、华东楠(Machilusleptophylla)等;在山脊线附近或石砾较多地段补植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gracilis)、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i)、木荷等。补植后需连续3a抚育。

3.4透光抚育在中幼龄林内进行,伐除过密的阳生性树种活生长不良的目的树种,合理定株,密度保持≥2000株·hm,以后随着林分生长郁闭加大,间隔4-5年再进行次抚育间伐,密度保持≥1600株·hm,要保留阔叶母树,它是乡土树种更新的主要种源。

3.5生态疏伐在中龄林内进行,利于树冠形成与梯级郁闭,乔木层和灌木层都直接光照的要求,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和珍贵树种。改造3年后,使目标树密度保持在500株·hm左右。

3.6林道开设在作业区开设宽0.8-1m,坡度不超过12%,高度约山顶1/3-1/4处,贯穿多个小班林间山路,既便于生产活动,又利于森林保护。

3.7设防火道在林缘、山脊和分界线上设立宽10m的防火道以利森林火灾防治。

3.8设护林牌正面写次生中幼林改造示范林和日期,背面写防火标语;配备专职护林员。

4.次生森林生态恢复理论及模式

次生天然林和人工林恢复应依据当地潜在植被和群落演替理论进行生态恢复。次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要遵循自然规律,运用近自然林的经营理念,仿拟当地天然常绿阔叶林不同类型的气候与地形“顶极林”的优势树种组成和结构,利用当地现有的群落的自然恢复力,在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下,加快自然演替的速度,改造次生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逐步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树。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邹城市土壤速效养分调查与施肥对策_肥料-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_格兰杰因果检验-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