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政策推进新型农民培训事业的展开与发展。本文采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民,农民培训,Logit模型
序言
当前我国从整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阶段,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当就是新型农民。
江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农民教育创造了很好的契机,农民教育卓有成效。很多地区形成了县乡甚至村都办学的多级体系,推动了农民现代性的提高。但是,总体上有限的教育资源较为分散,教育投资效率缺损,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民现代性缺乏,特别是精英化和大众化的教育显得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农业论文,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江苏省政府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列入“十一五”期间为农村办的新五件实事之一,提出每年要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创业培训10万人的目标任务。着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三种类型的培训。为培养今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江苏省还实施了“村村大专生培养计划”、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绿色证书”培训。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政策推进新型农民培训事业的展开与发展,但农民是否能够接受并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去,从源头上决定了培训能否有效的展开。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其农村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城市的苏南地区11个村的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4份,本文将在此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农民个体特征、农民家庭特征和农民对培训要素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农民培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农民培训意愿问题。
一、农户参加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西方经济学假设经济人是理性的,追崇个人利益最大化。进一步,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认为小农也是理性的,其会在权衡长、短期利益后作出有利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同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更明确地指出“把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农民参加培训就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过程,因此,农民是否愿意参加素质培训取决于培训能否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随着农民培训活动在国内的普遍开展,农民所作出的反应并不相同。部分农户积极响应,愿意参加,部分农户则持消极态度不愿意参与,分析之,农户的参与意愿既受到主观因素和非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农户参与意愿的形成具有系统复杂性、多因素关联性、区域差异性和特殊性等方面的特征。
本研究采取规范分析方法系统构建出农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运用苏锡常农村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引入多元统计观察统计分析中的二项式Logit模型,对农户参加农民培训的意愿进行计量研究,进一步揭示农户参加农民培训行为决策的影响机理。
二、研究假说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农民逐渐开始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旦失去土地,农民也同时失去了就业岗位、居住房屋、生活保障以及集体资产等农业论文,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难以以金钱计算的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所以,农民同时面临着参与素质培训的压力和潜在的激励,他们会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是否参与素质培训。
笔者经过分析,对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假说:
(一)农民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有影响
1、家庭人口总数代表了家庭规模,一般家庭人口数越多,家庭生活负担与经济压力也越大,生计的压力迫使农民更倾向于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家庭生活。
2、家庭中劳动力人数较多,劳动力面临的寻找工作的压力就很大,素质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在找寻工作工程中的竞争力,因此家庭劳动力人数与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正相关。
3、土地被征用的农民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保障,生活压力对其而言更大,为了更好地找寻工作,农民会倾向于参与素质培训。
4、家庭收入对农民是否愿意参与培训也具有一定影响。当家庭收入较高时,农民家庭的生活压力相对而言就比较小,危机感相对较弱,对素质培训的参与意愿就会不强烈,因此家庭收入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负相关。
(二)农民个体特征变量对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有影响
1、年龄是农民是否愿意参加素质培训的影响因素之一。年龄越小的农民,其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期盼度就越高,并且对新鲜事物与知识的关注度与学习能力也较强,因此,年龄与农民愿意参加素质培训成负相关。
2、从性别的角度看,男性面临着更大的维持家庭生计的压力,这也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男性总是在家庭中扮演着支柱角色,所以,作为男性,其对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更为强烈。
3、已婚与否对培训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已婚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家庭牵绊与负担,接受培训不是很方便,顾忌较多农业论文,因此,培训意愿较弱;反之,未婚的农民较少家庭复旦,更乐于参与素质培训。
4、受教育年数与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正相关,即文化程度高的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文化知识的认可度较高,视野也较开阔,所以,受教育年数越多的农民越倾向于参与素质培训。
5、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与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正相关。以前参与过素质培训的农民,对培训的某些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有所肯定,并且意识到了学习新知识为其带来的人力资本提高的好处,所以,他们会倾向于继续参与类似的培训。
将这两部分变量纳入模型中,建立如图1所示的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理论决策模型。
 
图1 农民培训意愿的理论决策模型
三、实证模型、样本情况以及变量设定
(一)实证模型
本文研究的是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其含义为农民是否愿意参与素质培训,包括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根据前面的假设,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以下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农民个体特征、农民家庭特征。在此,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以下函数形式:
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F(农民个体特征,农民家庭特征)+随机干扰项
本文以农民是否愿意参与素质培训作为因变量,即0-1型因变量(愿意参与,定义为y=1;不愿意参与,定义为y=0)。设y=1的概率为P,则y的分布函数为:
(1)
本文采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Logit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2)
(2)式中,Pi是农民愿意参与素质培训的概率,i为农户编号;βj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j为影响因素编号;m表示影响因素的个数;Xij是自变量,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种影响因素;α为截距;u为误差项。
(二)样本情况
本文对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城市的苏南地区11个村的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农业论文,调查时间是2008年7月。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484份。
(三)变量设定
本文在调查农民是否愿意参与素质培训时,主要选择农民家庭特征变量和农民个体特征变量来考察。农民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总人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土地被征用情况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民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年数、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模型变量解释见表1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表1变量解释
自变量
|
变量含义
|
变量定义
|
X1
|
家庭人数
|
家庭人数
|
X2
|
家庭劳动力人数
|
家庭中年龄≥18的劳动力人数
|
X3
|
土地被征用情况
|
土地被征用=1,土地未被征用=0
|
X4
|
家庭年均收入
|
家庭年均收入
|
X5
|
年龄
|
年龄
|
X6
|
性别
|
男性=1,女性=0
|
X7
|
婚姻状况
|
已婚=1,未婚=0
|
X8
|
受教育年数
|
受教育年数
|
X9
|
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
|
接受过=1,未接受过=0
|
五、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一)模型运行结果
本文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t回归处理,回归结果如下见表2。
表2影响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变量
|
系数
|
S.E.标准差
|
Z-统计值
|
显著性P值
|
X1
|
0.107
|
0.145
|
0.743
|
0.457
|
X2
|
-0.134
|
0.145
|
-0.924
|
0.355
|
X3
|
1.883
|
0.227
|
8.306
|
0.000
|
X4
|
0.000
|
0.000
|
0.741
|
0.459
|
X5
|
-0.049
|
0.007
|
-6.883
|
0.000
|
X6
|
-0.022
|
0.231
|
-0.097
|
0.922
|
X7
|
-0.335
|
0.315
|
-1.063
|
0.288
|
X8
|
0.077
|
0.030
|
2.574
|
0.010
|
X9
|
0.908
|
0.228
|
3.988
|
0.000
|
(二)讨论
表2中的回归结果表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农民是否愿意参与素质培训。
1、农民家庭特征变量对其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影响。土地被征用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正相关且非常显著,这与假设相符。被征地农民失去了土地的保证,生活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也面临更大的寻找新职业的压力,即使在给予经济补偿后,仍存有危机意识,出于对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长远目标的考虑,他们有更强烈的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
2、农民个体特征变量对其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影响。(1)农民的年龄与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负相关且显著性较强,这与假设一致。一般而言,年龄较小的农民劳动力接受新事物与知识的能力较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值也较高,无论是身体?刂驶故侵橇λ刂识加庞谀瓿ふ撸因此他们也更倾向于愿意参与素质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2)曾经接受过素质培训与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正相关,且显著性很强,仍旧与上文的假设相一致。接受过素质培训的人,对自己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有信心;而且,通过以前的培训,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获得了提高,从而劳动力供给意愿也增强了,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所以,当有新的培训机会出现时农业论文,他们会选择与自己从事行业相关的培训课程。
五、结论
本文以苏锡常三地农民为例,利用484个样本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土地被征用情况、劳动力年龄以及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被征用、以前接受过素质培训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正相关,劳动力年龄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负相关。
分析中土地被征用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成正相关的结论,从实证上证明政府对失地农民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的了断方式,缺乏对他们未来出路的长远考虑。政府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补偿,还应该满足失地农民的需要,建立起一套机制,促进他们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这对于失地农民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都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要对农民培训的受众进行准确定位,主要是针对相对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其接受能力较强,在家庭中主要起到骨干作用,培训效果也比较好;且要同时注重对曾经接受过培训的农民的培训,经验驱使其能更快速地吸收培训知识,同时带动初次接受培训的农民共同进步,使素质培训能够更有效地作用于农民个体,有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西华.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2]陈华宁.农民素质的内涵探讨及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黄祖辉,俞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4]卫龙宝,阮建青.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对杭州市三墩镇农民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07(3).
[5]石火培,成新华.基于logit模型下农民接受“新型农民培训”的意愿分析——以苏中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08(5).
[6]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新型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实证考察[J]. 统计与决策,2010(11).
[7]柳菲,杨锦秀,杨启智.四川省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