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着社会文明的一个更高层次——生态文明;它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包括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其前提是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条件,其中也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参与方式上,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是企业的事情,而是社会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方式上,一改原来的那种由政府决策,行为相关者执行的模式,采取决策的多层次参与,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也包括一般的公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同时,不同的参与者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都体现不同的功能。另外,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是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上的协调,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除此之外,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应具备另外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社会的广泛参与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民众。如果忽视这部分群体,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在参与方面,包括了事前决策的参与、事中监督的参与,以及事后评估的参与。开展全民生态环境教育,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条件。要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主线,开展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全民教育活动。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培训计划,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切实保障民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倡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身体力行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鼓励非政府组织开展教育、宣传公益活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个性化、大众化和普及化。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