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旅游论文

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共生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图文)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二)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高黎贡山中部地区的各民族文化也是在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不断适应下形成的。地域特征的差异是导致民族文化多元的重要因素,高黎贡山中部的立体气候和多样化的地形构造使该地区民族文化丰富。该地区气候上呈现出河谷炎热,坡地温暖,高山寒冷的过度趋势;地形既有低缓平坦的低热河谷,又有坡势缓慢的半坡台地和高山丛林。在多样的自然环境状况下,各民族找到了适合自己居住生存的地区,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例如傣族具有盆地居住的特点,由于长期居住在水边的原因,傣族具有特殊的抗疟疾病毒的体质特征,因此他们选择了高黎贡山中部的低热盆地居住,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傣族居住的地区,产生了稻作农业,形成了傣族特有的傣家竹楼和民族服饰。[4]而从远古时代就喜居山地的傈僳族总是选择在山林居住,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守猎采集、图腾崇拜和刀耕火种的文化。

高黎贡山中部地区,多样的地形特征和立体气候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也正是这种地形的差异,使各民族之间交流相对较少,各民族呈现出相对封闭的态势,封闭性使各民族能够较完整的保留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由于加之不存在所谓的主体民族,各文化之间的影响不明显,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比较小,因此该地区形成了罕见的非主体民族共生的现象。

(三)文化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化的产生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过程,也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似乎更明显一些,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高黎贡山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发达,这使居住在这里的民族之间交流比较少,很大程度上使居住在这里的民族能够比较完整的保留自己的文化。另外,历史上的民族隔绝政策也使各民族交流互动较少,各民族的特色都还比较鲜明。居住在这里的各个民族大多是历史上受各种因素影响迁移到这里的,只是历史的长短和迁移的原因不同罢了。[5]所以,虽然多种民族共生于一个地区,但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并不明显。

四、基于文化生态视野的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共生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

(一)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

1.进行民族文化资源普查,提高村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高黎贡山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和历史的原因,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至今为止也没有人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普查,各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的家底并不清楚,也就更谈不上保护。所以首先应该成立专门的小组到该地区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全面普查,了解当地的资源,然后进行科学的分类。[6]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保护措施的制定。当各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资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将极大的激发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激发他们保护本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热情。

2.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适当加入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

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该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很低,当地居民自觉愿意接受教育的人并不是很多,更谈不上对具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和保护能力人才的培养。另外,当地长期的汉语教学使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日渐消亡或面临濒临的危险。由此可见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不仅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也是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当务之急。在普及教育的同时引入民族文化教育,本身就是很好的保护措施,所谓百年大业,教育为本,民族教育也同样如此。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民族教育,比如在广西京族聚居地区,就已经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外,已经试编了一些介绍京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乡土教材,这一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7]民族教育既要保持与全国同一性,又应兼顾地方性,二者相辅相成,只有让中小学生从小就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重树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的民族文化保护才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在高黎贡山的资源普查之后,可以试图将这些资料编成当地中小学的教材,让当地居民从小就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学说本民族的语言,这些人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生力军。

(二)设立“多民族共生文化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

文化的产生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任何一种文化离开了其产生发展的土壤,都将失去文化的灵魂。所以在对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共生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应该就地保护,可以考虑设立“多民族共生文化保护区”以此保护该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多民族共生状态。当民族文化可以和当地自然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流时,该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建筑、服饰、饮食习惯和原始宗教就具有了生命力和文化传承的动力。[8]

另外,可以在所属的四个乡进行文化旅游资源调查后,对各乡情况按文化保留的完好度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保护对象,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由于潞江和芒宽两个乡多民族共生情况最好,比较典型,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较强,可以将这两个乡所在地设立为重点文化保护区,而曲石和界头因为汉化比较明显,少数民族人口也比较少,这两个村就作为保护的辅助区。在进行旅游建设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在重点保护区内不允许建设与整体景观不相符的建筑,包括村民的建筑也要经过统一规划。可以将旅游发展所必须的一些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在曲石和界头,但也应该统一规划,突出特色。这样该地区四个乡都能从旅游发展中受益,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民族文化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

若想保护该地区多民族共生的现状,首先就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这样当地居民才愿意去维持这种多民族共生的状态;只有居民收入得到改善了他们才不会去破坏文化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才会意识到这种多民族共生文化的价值所在,愿意继续保有这种旅游价值。

目前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还比较低,所以当地政府应该牵头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技能的培训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灌输。长此以往,当地居民的民族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也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2.制定地方法规,贯彻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对象比较复杂,会牵涉到很多层面和领域,会受到很多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所以保护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保护就成为必须。应该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地方法规,使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也才有法可依。对于高黎贡山这种旅游刚起步,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够成熟的情况的地区,政府的引导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将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高黎贡山中部多种非主体民族共生确实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在针对这种地区进行旅游规划时保护当地资源和各民族的和谐共生是关键。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去考虑规划和开发就成为必然,其实也就是维护当地民族文化系统的动态平衡。多民族共生区的旅游开

发与保护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友忠.文化生态.文化元典―冯天瑜的文化这学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4.5
[2] 杨学鸾.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共生现状.保山师专学报[J] 2003.22(1):11—15
[3] 胡筝.生态文化—实践与生态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中国社会科学出社.2006.4:308
[4] 蒋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云南大学学出版社[M].1997.11.145——151
[5] 尹未仙.高黎贡山中部非主体多民族共生现象的成因[J].保山师专学报.2003.22(6):20—23
[6] 尹未仙.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保山师专学报 2004.23(6):36—38
[7] 严少芬 李红.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M].民族出版社.2004.10.88—91
[8] 刘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试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1.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城市休闲旅游
下一篇论文:古蔺县旅游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旅游论文
最新旅游论文
读者推荐的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