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死区半径(m);
——目标高度平面上,机载武器射界圆锥死区半径(m);
——机载武器瞄准速度形成的死区半径(m);
——弹丸飞行( )时对应的飞行时间(s);
——弹丸飞行 时对应的飞行时间(s);
射击停顿时间为:
(11)
式中: ——机载武器由接近航路停止射击,转至远离航路重新射击所需时间(s)。
1.4 机载武器对空射击的开火距离
开火距离分为最大开火距离和最小开火距离。最大开火距离按下式计算:
(12)
预定开火距离就是在给定射击时间 的前提下的最小开火距离
(13)
2 机载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论证计算方法
2.1 系统任务效能的算法
根据系统的有效性、可信赖性和任务效力三大要素,可按式(14)计算系统的任务效能指标。
EA=A·D·C (14)
其中:
A=[a1a2…aj…an]---有效性向量;
D=[dij]max---可信赖性矩阵;
C=[c1c2…cj…cn]T---任务效率向量。
式中: ——系统执行射击任务时处于第i状态的概率;
——系统在i状态开始执行射击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处于j状态(有效状态)的概率;
 ——系统在j状态下,完成射击任务的效率指标。
2.2 系统综合作战能力的估算
综合作战能力是指机载武器系统完成防空、对地的综合作战任务的能力。
综合作战能力E由式(15)估算:
(15)
其中:
(16)
(17)
(18)
式中: ——主系统综合作战能力指标;
——应急系统(或备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指标;
——主系统失效使用应急系统(或备用系统)的概率;
——系统担负反导任务的重要度;
——系统担负防空任务的重要度;
——系统担负对地任务的重要度;
——第i个目标对我方的毁伤概率;
、 ——主系统和应急系统(或备用系统)对导弹目标的毁伤概率;
、 ——主系统和应急系统(或备用系统)对飞机目标的毁伤概率;
、 ——主系统和应急系统(或备用系统)对地面目标的毁伤概率;
3 系统反应时间的论证计算方法
3. 1 系统战术反应时间的构成
当系统的战术反应时间从搜索传感器发现目标时算起,这一段时间内需完成搜索发现目标、确认目标航迹、战术决策、目标跟踪、火控解算、瞄准角确定、完成第一发弹射击等,系统的反应时间流程框图见图1。发表论文。
3. 2 系统反应时间的计算
当系统的反应时间规定为从搜索传感器发现目标开始计算:
(19)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