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以FeCl3·6H2O和氨水为原料,制得了球形α-Fe2O3纳米粉体。当前驱体FeOOH加热到200℃时已经完全分解成α-Fe2O3,在400℃煅烧后即可得到粒径约为80nm左右的球形α-Fe2O3纳米粉体。本文还研究了α-Fe2O3纳米粉体(增强剂)对聚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纳米粉体,α-Fe2O3,力学性能
众所周知,氧化铁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在催化、磁性存储、气敏、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3]。近年来,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种粒径均匀、形貌可控的纳米氧化铁的研究已陆续被报道[4,5]。氧化铁有多种存在形式,如α-Fe2O3、β-Fe2O3、γ-Fe2O3、ε-Fe2O3、Fe3O4等,它们在性能上有较大差异。
水热法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相对低温、产物纯度高以及所得颗粒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晶型好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技术。论文参考。本研究以氯化铁和氨水作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粒径约为80nm左右的球形α-Fe2O3纳米粉体。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试剂:FeCl3·6H2O,NH3·H2O。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仪器: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D/Max-RB X-射线衍射仪,日本;马弗炉,上海贺德试验设备有限公司;Spectrum 400红外光谱仪,美国。论文参考。
1.2 实验方法
称取一定量的FeCl3·6H2O,配制成1.5mol/L的溶液,向该溶液中缓慢地滴加氨水,得红褐色的凝胶状样品。将该样品放入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在120℃下反应1min后冷却至室温。其中的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后,在80℃干燥5h,得氧化铁前驱体FeOOH。将前驱体于不同的温度下煅烧,即可得α-Fe2O3纳米粉体。
1.3样品表征
应用D/Max-RB 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物相进行表征,其条件为:Cu靶,Kα射线,λ=1.541Å,管电压40kV,管电流100mA,扫描速度4°/min,扫描范围(2θ)20-75°;应用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形貌和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应用Spectrum 400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IR分析
图1是将前驱体煅烧到400℃时所得的超细氧化铁样品的IR图,显示了氧化铁的特征吸收峰。570cm-1的峰为Fe-O的伸缩振动,480cm-1的峰为Fe-O的弯曲振动。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球形α-Fe2O3纳米粉体的红外光谱相当。

图1. 400℃时样品的红外光谱
2.2 XRD、TEM分析
图2为前驱体在不同的温度下煅烧5h后所得的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00℃时前驱体已经完全分解成α-Fe2O3。在400℃其峰形与200℃时的峰相比更加尖锐,表明结晶度有所提高。根据Scherrer公式D=Kλ/βcosθ可计算出200、400℃时灼烧的样品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0、50nm。由此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所得的晶粒粒径逐步变大,这一结果也说明了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晶粒的生长。

图2. 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XRD图
图3为在400℃时灼烧的样品的TEM图。论文参考。从图上可以看出,颗粒为球形,粒径大约在80nm左右,分散性较好,团聚不明显。

图3. 样品的TEM图
2.3 α-Fe2O3纳米粉体对聚乙烯的力学性能影响
为了考察α-Fe2O3对聚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将α-Fe2O3(加入量为5%)与聚乙烯(PE)做成复合材料,具体过程如下:

在转矩流变仪中经过混合、压缩、均化,最后挤入成型。为了达到α-Fe2O3粉体在有机体中的均匀分布需要多次混合,因此,从挤出成型机上出来的复合料可再经过造粒机造粒,将这些复合的颗粒再转入到流变仪配料入口。这样反复多次,就可使得α-Fe2O3粉体在PE中均匀分布,最后形成以α-Fe2O3粉体作为增强体,以PE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取一定长度和直径的这种复合材料(长条形),通过万能仪测其拉伸强度,与相同形状的纯的PE对比,可以观察到经过增强以后PE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图4)。实验数据可总结如下:
材料 |
长度(cm) |
直径(cm) |
最大拉伸强度(N) |
α-Fe2O3/PE |
12 |
0.3 |
182 |
PE |
12 |
0.3 |
101 |

图4. 两者拉伸强度的对比
3.结论
以氯化铁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粒径约为80nm的球形α-Fe2O3粉体。实验表明,在煅烧到200℃时,前驱体已完全分解,煅烧到400℃时可得到结晶良好的球形颗粒。将该纳米粉体加入到PE中,可显著提高PE的拉伸能力。
参考文献
[1]Bandara J, Mielczarski J A, Kiwi J I. Adsorption mechanism ofchlorophenols on iron oxides, titanium oxide and aluminum oxide as detected byinfrared spectroscopy [J]. Applied Catalysis. B, 2001, 34: 307-320.
[2]Idriss H, Seebauer E G. Reactions of ethanol over metaloxides[J]. J. Mol. Catal. A,2000, 152: 201-212.
[3]Denizot B, Tanguy G, Hindre F, et al. Phosphorylcholine coating of iron oxidenanoparticles [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1999, 209: 66-71.
[4]Hyeon T, Lee S S, Park J, et al. Synthesisof highly crystalline and monodisperse maghemite nanocrystallites without asize-selection process[J]. J. Am. Chem. Soc. 2001, 51: 12798-12801.
[5] Sun S H, Zeng H. Siz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s[J]. J. Am.Chem. Soc. 2002, 124: 8204-8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