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乳化液的主要性能参数
2.1 油膜强度
油膜强度是反映乳化液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同时受吸附膜强度、润滑油粘度、滑动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轧制变形区的润滑油层,由入口到出口构成的油楔要求能承受轧件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压力。如果润滑油中极性分子在金属表面所形成的吸附膜,能够承受大于金属变形抗力的压力,这层吸附膜就能有效地防止轧件与轧辊直接接触,保证良好的润滑状态。油膜强度是由乳化液的基油的性质决定的。
2.2 浓度
乳化液浓度是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轧制时,不同的品种规格有不同的适中值。浓度高,离水展着量增加,导入油膜量增加,导致过润滑,会造成轧件和轧辊之间打滑,容易产生划伤,轧机振颤,板形不良;浓度低,离水展着量减少,导入油膜量减少,导致润滑不足,容易产生热划伤,轧机振颤。浓度直接关系到轧制条件的润滑状况,轧制薄带钢时,需要的浓度偏高,不同厚度带钢需要对应不同的浓度,具体对应情况如下表:

2.3 稳定性E.S.I
乳化液可根据乳化后的稳定性分为稳态乳化液、半稳态乳化液和非稳态乳化液三类,成都板材的生产线乳化液系统使用的是半稳态乳化液。半稳态乳化液,以精炼脂肪油、合成酯和矿物油的混合油为基油,另加入分散剂、极压添加剂、防锈剂、抗氧剂等添加剂组成。此类乳化液需在50~60℃,将油在水中调配成乳化液。配制好的乳化液颗粒大部分为1~10μm,因此半稳态乳化液在使用过程中需不断搅拌,防止部分基油从乳化液中析出。
2.4 PH 值
新配制的乳化液呈微酸性。在使用过程中,乳化液的PH 值因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降低。控制PH 值的目的是为了平衡系统中的细菌滋生,根据现场的数据,乳化液系统成酸性,对轧制设备和管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也是影响轧制稳定性的潜在因素。
2.5皂化值
皂化值是评价轧制油润滑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反映轧制油中的动植物油脂肪酸含量,通常是用氢氧化钾与轧制油浓缩油进行皂化反应,一克浓缩油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即为此轧制油的皂化值。一般认为轧制油的皂化值越高,其润滑效果越好。
2.6 铁粉含量
轧制生产中,由于机械设备的磨损以及轧辊与带钢的摩擦可产生大量的铁粉,乳化液系统的磁性过滤器能将这些影响产品表面质量的铁粉滤去。如果乳化液与铁粉的分离性不好,乳化液中铁粉多,容易起浮渣,如轧制过程中咬入杂质,板面容易产生辊印。
2.7 油膜破裂和乳化液的破坏对轧制稳定性影响
在高速轧制的过程中,特别是轧制薄规格时,压下量达到临界值,因轧制力过大而产生大量的热能,这时,润滑油膜局部失调,平均油膜厚度小于需要的最小值,轧制状态不稳定,产生“琴音”现象。乳化液的破坏也会造成轧制的不稳定,乳化液的破坏是内相的油从外相的水中分离,这个分离了的油分把水排除而附着在金属表面。此现象称“离水展着性”,它作为轧制性能的指标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轧钢工艺中,乳化液在油箱中通过搅拌器的搅拌是稳定的,在到达钢板表面时很快地,并且很均匀地“离水展着”。乳化液的破坏与很多因素有关,特别是温度的影响为最大。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乳化液的温度,尽量少用强制加热,以免造成乳化液的破坏。
3. 乳化液的理化指标的控制
3.1 乳化液的理化指标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将乳化液理化指标控制在以下范围能保证轧制时工艺润滑良好,乳化液系统稳定运行。
乳化液控制指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