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旋转油缸;
5.伸缩臂架;
6.主臂架;
7.摆动油缸;
8.液压油管与阀组等组成。
机载掘进装置结构示意图

五、工作原理:
工作时,用综掘机的泵站供高压液压油,液压油经溢流阀到操作阀,再经分流集流阀分流,进入双向锁,双向锁打开进入油缸,推动连杆机构展开,主架打开升起后,顶架打开升起,直到顶梁贴紧顶板。
六、性能特点:
1、能够自由随机行走,与综掘机配套简便,改造量小,不影响综掘机的功能。
3、有独立的运动作业功能,此系统用时展开,不用时折叠,满足切割作业时的视野范围,操作灵活简便。
4、顶梁升降两油缸采用单独控制阀控制,从而满足顶板角度变化,防止升降时卡阻,保证升降自如。
5、该系统安装时与综掘机截割臂共用一个销轴,增加了销轴长度,该销轴改造为异径轴后,增加了防剪切及防窜销功能。论文检测。
6、能适应井下现场的恶劣环境。
7、满足迎头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8、通过对顶梁改造为伸缩式及打开两翼板可以提高支护面积。
机载临时支护打开步骤:
 


七、安装与调整:
安装前先拆卸下原掘进机掘进头升降用的两个前轴,两个后轴,再换上加长轴,就可以装两边的油缸和主架,再装顶梁架,把油管路装上,通过试升降进行调整。
八、操作与使用:
1、 劳动力组织:
本机配置一名司机和两名辅助人员负责操作,司机由开掘进司机担任,负责操作台工作,副司机负责观察指挥,把钢带钢网放顶梁架上等工作。
司机应了解本机的性能特点,熟悉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并具有独立排除故障能力经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 操作程序:
掘进机完成截割装岩作业后,将截割头放下本机再按下列程序工作:先检查支护各部位零部件管路是否正常,再关闭支护回油球阀,把支护的钢带和钢网放在顶梁架上用磁铁吸好,向前推动支护主架和顶梁架液压控制手柄,这时,主架和顶梁架由拆合状态,慢慢平稳打开,开到所需要的角度和位置再升主架,升到巷道顶板,把钢带和钢网压紧巷道上顶板上,人就可以在支护下安全的打孔、上锚杆了。锚网结束后,先把主架下降到最底位置,再拆合主架和顶梁架,合到顶梁架趴在掘进机上为止,再打开球阀,让液压油自动回油,支护控制阀不能工作。
九、安全注意事项:
1、 支护在打开时,辅助人员应注意观察支护各关节管路是否有不正常现象,钢带钢网是否有挂擦、错位现象。
2、 注意保持油箱油位,观察油温不超过70℃。
3、升降时人员撤离升降区域。
十、维护和保养:
1、 每天工作前把黄油咀内加满黄油。
2、 不得随意拆卸液压件,严格防止脏物进入管路,污染液压油和液压元件。
十一、机载临时支护系统使用实例:
该产品首先在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徐庄煤矿掘进三队试用,该队施工地点为7198综放工作面溜子道,巷道为矩形断面,净宽4.2m、净高2.6m,沿7煤底板留顶煤掘进,采用锚网索支护,掘进机型号MRH-S100。
通过试用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机载超前支护选位合理,配套简便,不干扰掘进机的运动和截割作业功能,而且操作方便,能适应巷道顶板角度变化,实现了机械化支护作业,降低了工人施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掘进效率,使迎头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十二、与人工临时支护比较:
1、操作时间比较:人工临时支护每循环需用15~20分钟;机载临时支护每循环需1分钟。
2、劳动强度比较:人工临时支护需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机载临时支护通过液压系统,自动升降不消耗体力。论文检测。
3、安全性比较:人工临时支护需人员在空顶区附近作业,安全性较差,且传统临时支护器支护强度低,可靠性差;机载临时支护系统不需人员进入迎头,实现远控操作,且支护强度大,安全可靠。
4、支护成本比较:人工临时支护易损坏,需经常维护更换,成本较高;机载临时支护系统强度大,不易损坏,后续使用费用低。
结束语:
由于机载临时支护系统具有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操作简单,效益显著,充分证明了该机载临时支护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替代人工临时支护方式的产品,值得推广和应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