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我们知道,机械零件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公差原则就是基于零件功能要求来确定的,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来采取不同的公差原则,以保证机械产品质量,这对于生产正常运行、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就对《公差原则》的应用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机械,公差原则,独立原则
1 前言
我们知道,机械零件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公差原则就是基于零件功能要求来确定的,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来采取不同的公差原则,以保证机械产品质量,这对于生产正常运行、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免费论文网。下面,本文就对《公差原则》的应用进行相关分析。
2 独立原则
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各个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都是各自独立、彼此无关的,分别满足各自的要求。独立原则是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互相关 系遵循的基本原则,采用独立原则时,无需标注任何符号。
图1为独立原则的应用示例,图示光轴的轴径实际尺寸应该在 15~ 14.973mm之间,其间的任何尺寸均为合格,而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均不允许大于 0.015mm。
在图2中,套筒孔径的实际尺寸受 所控制,轴线与端面A的垂直度误差受 0.04mm控制。可见,在图1和图2中,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彼此无关,各自独立。
3 相关要求
相关要求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设计要求,相关要求主要有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以及最小实体要求。有配合或装配性质要求时,需要尺寸公差补偿给形位公差,但有时后者反过来补偿给尺寸公差(可逆要求)。
3.1 包容要求(ER)
包容要求表示在给定的长度上被测实际要素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的一种要求。包容要求只适用于单一尺寸要素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采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代号后要加注符号E,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此即泰勒原则)。
图3(a)中,轴 后加注符号E表示遵守包容要求;在图3(b)中,当轴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均为最大实体尺寸时,不允许圆柱的轴线有形状误差,而应该具有理想形状;在图3(c)中,被测要素偏 离最大实体尺寸,其直径等于 ,则允许轴线有形状误差 ;在图3(d)中,当轴尺寸处于最小实体尺寸 14.982mm时,允许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值为 0.018mm。
3.2 最大实体要求(MMR)
最大实体要求是被测要素的轮廓处处不超越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的一种要求。当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值超出其给出的公差值,此时应在图样上标注符号M;当其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小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又允许其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时,可将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此时应在其形位公差框格中最大实体要求的符号M后面标注符号R。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形位公差的补偿值取决于实际尺寸对其最大实体尺寸的偏离程度。因此,即便是规格相同的一批零件,各个零件上相对应的要素所能得到的形位公差补偿值也可能是各不 相同的。
图4中,轴线直线度公差 0.1mm是在轴的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20mm时给定的。当轴的实际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 20mm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不能超过 0.1mm,如图4(b)所示。当轴的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 20mm时,允许其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增大,轴的实际尺寸偏离其最大实体尺寸多少就允许其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增大多少。免费论文网。例如,当轴的实际尺寸为da= 19.985时,则允许其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增大到 0.1+( 20- 19.97),即 0.13mm;轴的实际尺寸等于最小实体尺寸时,其轴线的直线度误差的增大值达到最大, 0.1+( 20- 19.7),即 0.4mm。
3.3 最小实体要求(LMR)
最小实体要求是指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该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最小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此时应用符号L在图样上形位公差值之后注出,最小实体要求适用于中心要素,主要用于需保证零件的强度和壁厚的场合。当其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小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又允许其实际尺寸超出最小实体尺寸时,可将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小实体要求。此时应同时在其形位公差框格中最小实体要求的符号L后标注符号R。
在图5(a)中,孔 的中心线对基准的位置度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图5(b)所示中孔 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中心线对基准A的位置度公差为 0.4mm。当孔 的实际尺寸为 时,允许其中心线的位置度误差增大到 0.4+( 8.25- 8.15),即 0.5mm。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尺寸时,其中心线的位置度误差的增大值达到最大 0.4+( 8.25- 8.0),即 0.65mm。免费论文网。
4 结语
不同的公差原则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中,选取哪一种公差原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正确的选用相应的公差原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意义重大。因此,作为设计者必须要深刻理解不同公差原则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灵活,以取得最佳工艺性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余甦.几种公差原则的特点和应用[J]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9(09)
[2] 赵耐丽.浅析公差原则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9)
[3] 王晓玲.正确理解和应用公差原则标准[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