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在一些高校资产管理的目标仅限于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未形成合理有序的正常调配机制,闲置与短缺并存。这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主体和基础,可反映出高校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和详细信息,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大,单靠少数人操作和管理计算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化
资产管理是高校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更新、方法的改进,进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已成为当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1〕。
1高校现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缺陷
(1)管理理念老化。在一些高校资产管理的目标仅限于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未形成合理有序的正常调配机制,闲置与短缺并存;未形成开放的开发利用机制,资产的潜在效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对现有存量资产总量、结构、分布、状态,不能够全面掌握。哪些资产可以调剂利用,哪些资产需要新增购置,难以准确反映。缺乏对资产管理的实时性,同时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等重大宏观决策,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2)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资产管理还停留在单机管理模式或仅仅是利用计算机处理账目的层面。因此,资产登记是由校级资产管理人员手工登记在纸质单据上,然后集中录入单机版系统,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而且效率低、准确性较差。仍旧存在程序繁琐、重复工作、流程长、反应迟缓等问题。
(3)信息不透明。各部门无法独立完成统计工作,传统模式下,由于各部门无法及时掌握资产数据,实验室评比、设备考核、教学评估等供参考的资产统计数据由校级主管部门提供,无法独立完成统计工作,统计方式不灵活。
(4)信息流通不方便。在资产管理中,一年一度的对帐以及清查盘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单机管理模式,清查时设备管理部门只能把各个单位的设备总账打印成纸质文档,发放给各单位,各单位再根据实际情况核对设备总账,并把核对的结果上交给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也要进行繁琐的帐帐相符的核对工作和报表统计工作〔2〕。采用这样的单机管理模式信息流通不方便,资产清查盘点工作不但繁重、费时,给清查盘点工作带来了不便。甚至容易造成资产账与财务账不符,导致家底不清。
2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管理的构思
2.1 系统模式设计
系统总体可以采用B/S结构,部分模块整合C/S和B/S结构。B/S( BrowSer/Server)模式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利用已建成的校园网进行数据查询、数据输出和输入,前台为校园网站。后台为资产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前后台整合。B/S网络模式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易维护、易升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通用网络协议,可以实现与其它网络的互通互联,如图1,为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系统功能需求设计
首先在确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块时,应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最优化结合。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可提供给网络系统处理的信息应该有:
(1)系统信息和基础信息的管理:操作日志、登录、修改密码、权限设置、帮助文件,进行相关的系统数据操作;部门信息、员工信息、系统用户、单位设置,进行相关的基础数据的录入。
(2)国有资产动态信息的管理。资产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后,其结果就实时的反映在资产管理网络系统上,各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到本部门的资产最新情况,对全校资产也可以查询。这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主体和基础,可反映出高校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和详细信息,是管理工作的重点。
(3)国有资产的共享信息的管理。主要对资产数据进行查询,资产管理网络系统需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可按资产分类号、资产编号、存放地点、使用人等多种方式查询和组合条件查询等。各校内单位闲置或工作量不饱满的国有资产,特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公布,实现共享,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促进效益发挥。
(4)国有资产信息的汇总。可按条件生成各种常见的统计表,包括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分类增减变动表、现状统计表、单位性质统计表、年代统计表、经费来源统计表、使用方向统计表等多种统计报表,并且统计结果可形成统计图形,已达到直观明了的效果。
3 构建新的资产管理网络系统需要采取的措施
(1) 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程。发表论文。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网络系统的维护规程。现在,多数管理软件以数据库作为开发工具,稍懂计算机知识的人员都可以查阅甚至修改数据,要想解决好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不能只仅仅依靠软件本身的口令限制,还要把人的主观性考虑进去。网络信息工作要有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实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大量数据资料都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或软盘上,为确保数据资料不被破坏,必须制定针对系统运行的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和应用系统的正常操作和维护的规程〔3〕。
(2)切实做好资产管理动态信息管理。发表论文。资产管理动态化是一个难点,资产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后,其结果必须实时的反映在资产管理网络系统上,各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到本部门的资产最新情况,对全校资产也可以查询。这样使资产信息在相关人员之间公开,透明,提升了效率,能更好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从根本上纠正登记不及时、核算不全面、计价不准确的问题,真实准确地反映各单位资产状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科学严谨的分类体系。将资产科目按照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进行划分,分为土地房屋建筑物、土地、仪器仪表等16大类。设计资产科目应注重资产分类的明细设置,以及与形成资产的经费预算科目的对应关系,这样不仅科学严谨,也方便了统计工作,用户可以利用资产管理网络系统自动生成反映16大类资产数据分布情况的账表等,能详尽的反映全校资产总量和分布结构。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在统计数据上有效地对应,以便互相核对,相互印证,提高统计数据信息的可用性。
(4)努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人才是事业之基。随着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大,单靠少数人操作和管理计算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微机信息化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让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业务软件,提高整个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现有资产的保障效能。发表论文。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资产管理必须信息化、网络化。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实时监控和有效利用,促进高校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快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楼燕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6)
[2]马立宝.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J].消费导刊,2007,(12):114-118
[3]耿兰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