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技术下远程教育电视媒体的传播策略 |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
|
3.资源全球共享化的挑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电视技术等多元技术的相互间融合和广泛地共享应用,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区域划分壁垒,使很多各自“跑马圈地”的电视资源开始进行集约化管理。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播、资源集约化管理必然使得很多电视资源成为共享。各种类电视资源有效利用率被提高了。论文格式。事实上电视资源的共享,为教育电视全方位的服务提供了优越条件,也给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教育电视媒体带来了一线的曙光。因为教育电视在经历二十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已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源,有许多珍贵教学资源,只因困惑于技术和硬件等方面限制而未能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尽快提出教育电视资源集约化整合,是面对资源共享的挑战。
4.服务优质个性化的挑战。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与相互间融合,已把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从单向固定转向互动、移动传播等多元化方式;服务模式也从单一转变成多样化和个性化,运行方式从分散、低效转变成集团化、规模化,高效率、高效益,特别是数字压缩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很快地实现了电视传播技术网络化,受众完全可依据自己时间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内容。遗憾是教育电视这方面未能做得很好,网络化电视传播中很难寻找到更多相关的教育电视资源。如何利用好网络电视资源,开辟有个性的教育电视网络化传播平台,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自由互动的学习空间,是教育电视自身急需思考的问题。
5.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市场经济实施无疑增强了传媒间的竞争意识,综合性电视媒体市场化运作已相当成熟,每年各种类电视节目市场交易规模宏大,有很多科教文化音像作品完全满足了社会文化需求。教育电视作为一种科教文化生产与传播的主打产品,市场化竞争是获取良好生存环境之本,它有利于去拓展传媒空间,提升节目质量,了解市场需求将更多节目快速推向市场。不否认传统教育电视没有市场概念,不计制作成本,不考虑市场需求,使之在面对市场突现而束手无策,教育电视很多精品节目一次播放后就束之高阁,难觅其踪,无法发挥应有效益。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参与激烈市场竞争,才能加快教育电视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的拓宽。
三、应采纳的传播策略
1.树立传播教育新观念。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也就是说当我们从电视中获得大量各种类型的信息时,无形中已在接收教育。远程教育电视的传播无疑存在范围广、信息量大、专业影响力强等优势,可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许多不足,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然而现行的运行中,恰恰也是在这些优点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缺陷,使远程教育电视难以超越乃至取代学校而成为合格理想的教室。如教育目的不准确,学生接收方式受约束,远距离传播广泛而难以控制,都加大了教育中的负面影响,致使在远程教育中的施展远没有想象般广阔,教育效果的体现也远非理想。现代教育的高速变迁,在新的世纪各国都在向信息高速公路迈进,无论是对传统的狭窄的书本教育,还是对泛滥失控的多种传媒教育,都已经敲响了警钟,时代在呼唤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机制。我们的社会正在急速地走向信息化,广开言路是新信息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对社会进步,对经济发展都是有深刻的意义。因此,远程教育电视也必须调整思路,摒弃作茧自缚的做法,既为远程教育做好准备,也要担负起人们正确面对、合理使用信息的责任。这是摆在教育界、传媒界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必须形成学校、家庭、传媒三位一体的教育新体系,共同努力,发挥综合的健全的教育功能。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教育电视才有不可替代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大有作为天地。
2.扎实做好教育本业。电视是一个文化的传播媒体,新信息时代多元化的需求和竞争的压力,使很多教育电视媒体放弃了承担教育的本职,有些远程教育电视平台传播五花八门的电视剧、港台片、综艺等非教育节目,片面追求所谓的收视率,这种大量浪费教育资源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如何保留好教育电视的本业特性和自己的一方净土,承担好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职责?可以肯定,中国教育电视以往一直在走一条专业发展之路,电视在教育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新信息传播时代,教育电视需以“贴近教育、贴实教育、贴紧教育”的理念办好节目,以教育本业塑造好自身品牌和形象。从某种角度看,扎实的做好教育本业品牌,意味着自身拥有高品质、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的社会效应,用高质量、高效益、好信誉品牌来加大参与市场竞争的筹码。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做好教育本业工作较好,它提出了为各类教育提供服务,服务于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于人力资源建设,服务于为人民满意的办台理念,值得很多教育电视媒体学习和借鉴 ④ 。
3.办好特色远程教育节目。追求特色远程教育节目,把“教育”文章做活做精是办好教育电视的关键所在。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的教育电台,只能发挥好姓“教”的独特性质,人新我精、人无我独的个性发展,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的精品教育电视节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次,选择有特色的节目样态。过去往往狭义的理解“教育电视”概念,认为学生和学校是主要传播对象,整个教育电视围绕着这两个中心转,于是电视屏幕上大量出现“天天课堂”、“天天教室”,都是“人头加黑板”的枯燥乏味的单一节目样态,它违背了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削弱了电视传播效果。教育电视应该明确节目办给谁看,办什么样的节目,满足什么样的受众群体。信息时代下的电视传播已由大众化向小众分化,因为教育本身概念的宽泛而去强求获得所有的电视受众已经不具备可行性。因此,以受众需求定位的节目样态是新发展趋势。如有些教育电视台针市场办起了《天天健康》特色教育节目;针对受众对名著的赏析办了《世纪讲坛》等,这些都凸现出教育电视专业特色化,拓展了远程教育传播空间。
4.搭建好技术的平台。教育电视是一个高技术、重装备的现代化传播行业,技术装备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电视应充分认识到搭建好技术平台的重要性,切实做好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积极做好技术设备的引进、改造和使用等工作。当前电视业发展已初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全数字化的摄录编设备替代了传统的模拟摄录编播设备。电视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不仅带来了信息资源共享化和资本化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拓宽了电视业的市场渠道,利用高新技术,促进媒体自身快速发展占有市场是关键因素,是生存发展的优先战略。所以,教育电视只有着眼于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才能增强其市场参与的竞争力,使各类教育资源高效地整合起来,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远程技术资源的共享,提高节目制作的能力和水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