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重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战略性思考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五)农村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由于非正规金融市场活动的存在,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在西部地区农村的传导效果;同时,非正规金融市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而这一部分货币供应量又在中央银行的监控之外,且波动缺乏规律性,造成经济运行中实际货币供应量的波动也趋于加剧,这就增加了中央银行对实际货币供应量控制的难度。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吻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的发放。此外,西部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尤为滞后,信用信息分散闭塞,还没有形成统一全面、广覆盖的征信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很难了解掌握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 既为农村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为央行实现预期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制约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分析
(一)对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都是遵从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变迁,农村经济的投融资体制是在财政的拉动下,财政支农相对于金融支持处于强势地位。政府部门囿于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尚未真正认识到如何利用金融手段调配农村金融资源,尤其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阶段,对农村建设资金外流成因和回流机制的建立上缺乏系统的认识,有效的金融支持机制迟迟未启动。而农户、农业企业由于先天性的因素也更倾向于采取互助性、友情性、高利贷性质的民间借贷方式融通资金。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幼稚和不成熟产生的认识误差无疑给农村金融改革设置了根本性的障碍。
(二)城乡二元经济差距与农村经济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由于农业产业经济的脆弱性,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在西部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旱灾、洪灾、台风、冷冻灾等,这导致其区别于其他行业所特有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农业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大都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力图获得更多的存贷差,降低金融风险,对放款、投资等业务不断加强管理组合,对风险大、收益小的农村贷款尽力避免发放甚至不发放,客观上形成农村资金只存不贷,从而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而乡镇企业、农村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涉农项目也是慎之又慎,尽量减少投资风险,这也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实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城乡差距日愈突出,西部地区农村的交通运输、通讯网络、医疗设施、教育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这种差别形成后,“马太效应”便开始发挥作用,在高利润和良好环境的影响和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使新增的金融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也使得原来在西部地区农村的存量资本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三)政府职能尚未实现真正转变
综观改革开放的成就,西部地区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尚未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从总体上说,政府职能仍未从根本上实现转变,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第一,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结构网络化和经济发展国际化的需要;第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对公平制度的供给还不充分,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体现的更为明显;第三,在投资领域对非公有经济还有一些限制,尤其是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行业的限制,不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第四,政府行政垄断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行政审批制度较多;第五,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出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对金融企业进行不适当的行政干预,角色“越位”和“错位”现象并存。
(四)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历史性因素
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处于混乱状态的。从单一的农业银行到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并存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农业银行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却仍然受累于政策性业务;农业发展银行没有实现设立时的制度设计,业务单一,且呈现萎缩、功能弱化的趋势;而农村信用合作社曾经作为农业银行的附庸,直至今日仍然没有完全具备合作金融的基本特征,在经营管理上无法实现金融企业的基本要求,从而滋生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怪胎---邮政储蓄机构,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在功能上与服务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缺乏农业保险、租赁、信托等业务,金融服务需求受到严重抑制,农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建设基本上属于真空状态。 因此,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远没有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迫切需要实质性改革。

四、重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战略性措施
(一)重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
中国加入WTO已经五年多了,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外资金融机构正如潮水般涌入神州大地,我国的金融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重构农村金融应该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区域实际出发,建立以商业性金融为主导,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混合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这一改革目标要求,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1、转变政府职能,放弃对农村金融企业的具体组织和参与,着力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规范金融市场等方面;2、构建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混合型金融体系;3、坚持商业原则与市场运作,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综合效能;4、支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绩效水平。
(二)重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战略性措施
1、以商业金融为主导,充分发展农村商业金融
(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之有条件地转化为农村社区银行。首先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造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但不能偏离服务“三农”的方向。论文格式。在经济落后适合合作金融发展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应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规范,恢复其“三性”。要增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功能,发挥其特有的制度优势,以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融资要求,从而实现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的共存共荣,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监管体制的路径思考
下一篇论文:东莞金融调查报告分析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