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QFII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实证研究

时间:2012-04-09  作者:佚名
最后, EGARCH (1,1) 模型拟合后的残差及残差平方的Q 统计量显示, 在均值和方差方程中已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其偏度、峰度和Jarque- Bera 统计量也表明在残差中正态性的偏离比估计前有所减轻。

(二)GARCH模型估计结果

本文利用GARCH(1,1)模型对2002年7月至2008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每个工作日数据进行拟合。

条件均值方程参数估计结果为:

表2GARCH(1,1)模型条件均值方程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

估计结果

-0.008589

-0.037857

0.2208**

-0.467968*

条件方差方程的估计结果为:

表3GARCH(1,1)模型条件方差方程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

SIC

估计结果

0.014455**

0.942362**

0.048086*

0.009443

0.003665

0.113665**

-5.89

条件方差方程可以判断QFII进入对于股票市场收益波动率的影响。条件方差方程中的系数为正,但统计系数不显著,说明在QFII进入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QFII对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没有显著影响。的系数为正,而且统计系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2007年12月以后,QFII投资使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增加。

(三)EGARCH模型检验结果

由于GARCH(1,1)模型未考虑股市负面信息和正面信息作用的不同,本文采用非对称GARCH模型即EGARCH模型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EGARCH(1,1)模型对2002年7月至2008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每个工作日数据进行拟合。

条件均值方程参数估计结果为:

表4EGARCH(1,1)模型条件均值方程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

估计结果

-0.003832

-0.051767

0.254057**

-0.554163**

条件方差方程估计结果为:

表5EGARCH(1,1)模型条件方差方程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

SIC

估计结果

-0.0771**

0.984541**

0.11043**

-0.008474

0.005532

0.009462*

0.01553*

-5.21

条件方差方程中的系数为正,但统计系数不显著,说明在QFII进入的第一阶段,QFII对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没有显著影响。的系数为正,而且统计系数在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2005年第4季度以后,QFII投资使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增加。系数较小,说明在第二阶段,虽然QFII投资使得中国A股市场收益波动率增加,但是影响程度较弱。的系数比的系数大,说明在QFII进入的第三阶段,QFII对于中国A股市场的影响较第二阶段大,QFII投资导致股市收益波动率增加。

三、检验结论分析

采用GARCH(1,1)模型和EGARCH (1,1)模型对2002年7月至2008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每个工作日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的检验结果显示,在QFII刚进入中国A股市场时,中国A股市场的收益波动率没有显著变化。GARCH(1,1)模型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在2007年12月即QFII投资额度扩大至300亿美元后,A股市场的收益波动率有所增加,而在前两个阶段收益波动率没有变化。EGARCH (1,1) 模型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在2005年第4季度以后A股市场的收益波率有所增加,即股改开始后QFII投资中国A股市场份额增加,QFII投资增加了股市收益波动率,但影响程度较弱,收益波动率增加幅度较小。2007年12月后,QFII投资使得中国股市收益波动率增加,且幅度大于2005年股改后。从GARCH(1,1)模型和EGARCH (1,1) 模型的统计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2007年12月后QFII投资导致中国A股市场的收益波动率有较大增加,而在前两个阶段影响较小。中国A股市场在2007年10月上升至最高点6036点后开始急剧下跌,到2008年7月短短几个月时间跌至2814点并继续下滑,成为历史上最大的跌幅。在这一阶段中国A股市场的收益波动显著,因此在该阶段不能断定QFII投资是导致股市收益波动率增加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QFII对我国A股市场影响有限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QFII资金进入A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限制了对该市场收益波动的影响自2003年7月QFII 第一单以来,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QFII数量已发展至目前的71家左右,其资金也发展至如今的300亿美元,不论是参与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都有长足发展。但是其相对规模仍然很小。

1. QFII进入资金规模与同期A股市场的市值相比,所占份额较小。虽然近5年来QFII入市资金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到目前为止也仅占A股市值的5.8% 左右,在以资金驱动为主要特点的A股市场上,实难对收益波动产生巨大影响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与QFII政策执行之初中外双方持有的谨慎态度密切相关。对于中国政府而言,为了保证国内股市的平稳,对QFII资金的流入设制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比如在暂行办法中就对各种类型的投资者规定了不同的资产下限以及最少存在年限。同时,国际资金对流入中国这样一个资本仍属管制状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也保持了一定的观望态度。

2. QFII并未将其所有资金投资于A股市场,而使很大部分资金流入了债券、基金乃至银行中。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3月, QFII实际投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只有88亿人民币,占总投资额度的63%,其余37%约52亿元被存放于银行中,而进入证券市场的88亿人民币也绝大多数流入了债券市场。当时,外管局也曾公开批评了部分QFII的不作为情况,并采取劝退措施。另外,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4月,QFII也仅有5成资金投向A股市场。2007年,QFII投向股市的资金量有所上升,但也只占到61.4%的比例[①]。所以,QFII实际流入中国A股市场的资金量远远少于统计数据。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政策到目前为止尚未从规模方面对A股市场收益波动产生重大影响。

(二)QFII的主流投资理念以长期价值投资为主,故对A股市场收益波动增加有抑制作用。

我国实施QFII已有6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QFII投资额度逐渐扩大。特别是在股改开始后,QFII投资股市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QFII投资的价值投资理念和理性投资观念逐步凸显。由于我国对于QFII资格的设置门槛较高,只有国外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才能获得审批,因此,投资于我国证券市场的QFII大多为具有先进投资理念和国际视角的国外大型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追求长期的成长价值,奉行价值投资和根据基本面情况以及公开披露信息选股[②]。瑞士银行曾经对外公开购买股票的“四个标准”:(1)较大的流通市值及良好的流通性;(2)高水平的公司治理;(3)能持续增长地实现盈利;(4)处于行业垄断地位[③]。QFII在选择股票时, 基本上坚持了上述价值投资的原则。

QFII操作风格稳健, 注重中长期回报。QFII在操作上遵循“个股精选、长期持有”的策略,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换手率。富通银行的“扬子”基金, 在2005年的换手率仅为65%,2006年上半年仅为30%[④]。据2006年9月由理柏基金主办的2006年全球中国基金论坛上所透露的数据, 2005年QFII的股票换手率为119%, 远低于公募基金的325%, 社保基金的228%, 券商的520%。目前,国内基本已对QFII机构投资者具有的价值投资理念达成共识,较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是QFII在沪深股市持续低迷、国内基金沽空后市的情况下,介入市场反而特别积极,投资力度反而不断加大的事实。从2005年前三个季度季报披露的中国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看,QFII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投资策略,第三季度的增持行为更加明显,在QFII成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中,共计持股11.11亿股,仅增持数量超过100万股的个股就达14只。虽然,我们不可否认QFII也存在短期炒作行为,比如2003年发生的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买入德隆系股票事件,但总的来说QFII投资行为呈现出长期性、进攻性、全面性和均衡性特征,以有效挖掘企业的战略投资价值为选股原则,比如他们对G宝钢、G长电、G天威等股票的持有就体现这种投资策略[⑤]。QFII持股主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年报进行调整。因此,当国内大多数投资者洞悉QFII的投资方式和策略后,QFII也就不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严重的“羊群行为”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QFII施行的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操作方式也会为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提供参与市场的长期投资思路,这反而有利于减少由短期操作行为带来的波动风险。因此,我们也可认为QFII价值型投资理念是其对A股市场收益波动影响较小的原因之一。

(三)QFII进入时期正逢中国股市持续低迷阶段,弱化了其对国内A股市场收益波动产生的影响

按常理来说,股市与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应当相协调,表现为国家经济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整体收益与利润增长,最终使股票价格上涨,并且实现证券市场的整体繁荣。但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践中,这两者之间却出现了相互背离的发展趋势。在2001年之后,A股流通市值与2000年相比缩水近10%,但GDP却连年增长,其2004年增长率曾一度高达10.1%[⑥]。中国股市之所以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股市具有的弱有效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其发展的滞后性。基于此,在管理层强烈救市的愿望下,QFII政策于2002年11月出台,旨在希望通过国际投资资金为国内证券市场注入活力,改变市场低迷的现状,并能有效改善中国股市存在的内在缺陷,实现国内证券市场的完善。QFII在入市场初期,恰逢中国股市低迷,在其未明确投资策略的阶段试探性投资较多,主要投资于可转债券和开放式基金等低风险品种,二级市场动作不大。


参考文献:
[1]何基报、王霞,2005:《机构投资者一定能稳定股市吗——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深证综研字第0121号。
[2]祁斌、黄明、陈卓思,2006:《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波动性》,《金融研究》第9期,第54-64页。
[3]徐新阳:《QFII股票投资行为的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浙江金融》,2007年第11期。
[4]徐妍、林捷、裘孝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市场影响研究》,深圳交易所第六届会员单位、基金公司优秀研究成果评选,2003年。
[5]杨俭英:《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经济论坛》,2003年第12期。
[6]姚颐、刘志远:《基金投资行为的市场检验——基于中国股市最大机构投资者的实证研究》,2005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
[7]殷红、蓝发钦,2007:《行业视角下QFII影响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10期,第64-66页。
[8]Chopra,N.Lakonishok,J.and Ritter,J.Measuringabnormal returns:Do stocks Overreac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2,Vol.31,No.5:235-268.
[9]Engle.R.F,Kroner K.F.Multivariatesimultaneous generalized ARCH. Econometirc theory,1995,11.
[10]Faugere,C.and Shawky,H.A.Volatility and InstitutionalInvestorHoldings in a Declining Market:A Study of Nasdaq during the Year2000,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2003,Fall/Winter,56-6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_TARCH模型
下一篇论文:澳门3G项目的复合实物期权定价分析_项目投资价值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