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文以保本型债券挂钩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的方法研究该种类理财产品的预期与实际收益率现状;其次,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论文关键词:
一、引言
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意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居民我国国民财富和富有阶层的规模和数量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
但是,不管是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产品的设计方面来讲,我国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都具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产品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零收益”产品,与在理财产品出售时说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大相径庭[1]。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与实际收益差别及其影响因素,对个人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意见。
二、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2006年底储蓄存款达到人民币161587.3亿元,2007年人民币172534.19亿元,2008年人民币217885.35亿元,从2006年到2008年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5%,储蓄存款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我国国民财富和富有阶层的规模和数量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这也带来了国内居民理财观念的改变。我国银行居民一年期储蓄利率自从2004年上调后,在2008年中央开始下调我们居民一年期储蓄利率。在2008年10月9日开始,将原来的4.14%利率下调为3.87%,接着又在2008年10月30日下调为3.60%,直到在2008年12月23日下调为了2.25%,并一直持续到现在1。
相对应的,2008年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CPI数据为6.3%,同期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而在2009年12月公布的CPI与08年同期相比又上涨了1.9%,物价在不断上涨,但是居民储蓄利率却在下调会保持不变,实际利率水平为负。长期的负利率现象,使得居民不得不考虑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如何更好更合理的配置资产,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内居民传统的存款储蓄方式积累财产的方法已经被逐步颠覆,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开始为居民所认知和使用,全民理财的趋势逐步形成[1]。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是否得到了与其所能承担风险相对应的收益?作为投资者应该怎样理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报价?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到底有多大差别?为什么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会有这样的差别?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型实际收益率?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影响因素,对个人投资者选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意见[2]。
三、实证研究
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的比较分析:本文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我国所有银行的已到期的全部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

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金融终端
该图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的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了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比较值。从图上已知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来看,绝大多数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在具有收益资料的理财产品中占有为97.78%,并且其中2.89%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了预期收益率,而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只占具有统计数据理财产品的2.22%2。
在本文中,选取的是浙商银行发行的2008(2009)年“月月涌金”人民币系列理财产品,期产品的收益期限为26天,统计了其从2008年2月到2009年10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个系列的理财产品每个子产品的收益区间都在一个月之内,所以分别对应着我国的GDP、M2及一年期定存利率,共同组成因素分析的变量。
首先,在所有理财产品中挑选出有资料记录的一个系列产品,以保证在模型中运用的数据是一个严格的时间序列并且具有可比性;其次,分别对实际收益率、GDP、M2和一年期定存利率这些经济指标利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分析:若他们都是平稳的,利用EVIEWS5.0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得到回归模型;若这些数据不是平稳的,检验他们的单整性,同阶单整这检验他们是否协整,若是,则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若不是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3]。
从宏观数据来说,市场上的M2、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GDP等等都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影响,将这几个指标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宏观分析因素。
由于实际收益率数据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实际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故在分析之前先对他们进行“平稳性检验”[4]。
4个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表1: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
ADF值
|
10%临界值
|
结论
|
E
|
-2.687603
|
-3.286909
|
接受H0,不平稳
|
GDP
|
-1.866851
|
-3.286909
|
接受H0,不平稳
|
DC
|
-1.814784
|
-3.286909
|
接受H0,不平稳
|
M2
|
-2.869824
|
-3.286909
|
接受H0,不平稳
|
由于4个变量都是非平稳的,再对他们的一阶差分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表2: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
ADF值
|
10%临界值
|
结论
|
D(E)
|
-2.974672
|
-1.607051
|
不接受H0,平稳
|
D(GDP)
|
-3.470779
|
-1.607051
|
不接受H0,平稳
|
D(DC)
|
-4.969675
|
-1.607051
|
不接受H0,平稳
|
D(M2)
|
-2.033021
|
-1.607051
|
不接受H0,平稳
|
由以上的检验可以看出,E和GDP、DC、M2都是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形式他们都平稳,由此判定,E和GDP、DC、M2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
建立以商业银行实际收益率E为应变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DC,货币供给量M2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如下:
 
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得到残差项序列 ,对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这些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表3:协整检验EVIEWS运行结果
Null Hypothesis: R has a unit root
|
|
Exogenous: Constant
|
|
|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4)
|
|
|
|
|
|
|
|
|
|
|
|
|
|
t-Statistic
|
Prob.*
|
|
|
|
|
|
|
|
|
|
|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
-1.720952
|
0.4062
|
Test critical values:
|
1% level
|
|
-3.808546
|
|
|
5% level
|
|
-3.020686
|
|
|
10% level
|
|
-2.650413
|
|
|
|
|
|
|
|
|
|
|
|
由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残差项的t统计值是-1.720952,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所以,认为残差序列存在单位根——即他们不存在协整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变量Y和X估计一下回归:

计算F统计量:
得到检验结果:
实际收益率和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检验(一阶滞后):
表4:Granger检验EVIEWS运行结果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
Date: 05/18/10 Time: 15:30
|
Sample: 2008M02 2009M10
|
|
Lags: 1
|
|
|
|
|
|
|
|
|
|
|
Null Hypothesis:
|
Obs
|
F-Statistic
|
Probability
|
|
|
|
|
|
|
|
|
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C
|
20
|
0.47412
|
0.50039
|
D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E
|
18.7875
|
0.00045
|
|
|
|
|
|
|
|
|
表中原假设“DCdoes not Granger Cause E”意为DC不是引起E变化的Granger原因,F检验的伴随概率约为0.045%,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该原假设。“E does notGranger Cause DC” 意为E不是引起DC变化的Granger原因,F检验的伴随概率约为50.03%,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了该原假设[3]。最后的结论是,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一阶滞后)是引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变化的原因,反之不成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